GBN特寫|東風日產:解密數字

文 | 姜 鵬

來自幫寧工作室(gbngzs)的報道

“(19)90年代我在美國求學時,還在為買不起電腦發愁,如今我們已經擁有了強大的信息系統。”2017年10月,參觀東風日產IS信息化成果展之後,東風日產原副總經理王金寧這樣感慨信息化對汽車行業的塑造。

只是它們此前並未相融,更多時候是走在兩條線上。一條線,它是已經存在130多年的製造產業,依靠機械運轉與大規模生產從未停止前進的步伐,儘管總是一副冷冰冰的模樣。

另一條線是新興產物信息化,它誕生於1990年代網絡(以太網)技術的蓬勃發展,伴隨著現代通信、互聯網、數據庫等基礎技術的不斷突破,它才開始融入並主導新時代的發展,不斷改變著生產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

在信息為王的經濟發展時期,它們不斷產生交集。汽車行業捕捉到了信息化的巨大能量主動引進,後者也開始為前者服務,提升汽車行業運作效率。

隨著人工智能(AI)、大數據、移動互聯、雲計算等數字技術的突破和創新,以信息技術與製造業加速融合為特徵的智能化正風起雲湧。現在,以大數據為基礎的信息技術期待能夠深層次融入到汽車行業之中,汽車智能化已經呼之欲出,登堂入室。

信息化與汽車業到底該如何融合?大數據又與智能化有何關聯?這是向智能化轉型的東風日產需要回答的問題。

2018年仲夏前,變革期的十字路口,東風日產以技術創新為指南針叩開未來大門,智能化成為最鋒利的刀刃,決定技術創新的成色與成果。作為信息技術的主要推動者,東風日產信息系統與技術部被推上前沿。

“我們要向數字化轉型。”東風日產信息總部信息系統與技術部部長方立先亮出了方案。在東風日產IS眼裡,數字化轉型帶來的不僅是更高效、智能的生產力工具,也為企業的業務模式、組織架構、技術平臺提供新可能。

“數字化轉型的最終目標,是成為服務型企業,而不再是一個製造型企業。”方立先一言以蔽之。

GBN特寫|東風日產:解密數字

這與東風日產向服務型企業轉型如此一致。

但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涉及到營銷、生產等不同部門。他們該如何解密數字?

01

處於行業第一陣營

5年前,方立先離開奮鬥多年的武漢南下廣州,負責東風日產信息化。“那會,我們剛剛通過一些管理軟件,實現對襄陽工廠的信息化改造,使之成為一家樣板工廠。”但彼時,整個行業都未能清晰地意識到信息化對行業的可塑性,普及以及運用並不高,常常被認為是一個輔助的存在。

部門小,關注少,更像是幕後工作者的IS以枯燥的數據為支撐,用算法將這些數字變成跳動的樂章,像是在展示魔術中,讓東風日產率先實現信息化管理,提升整體運營效率。

現在,低調前行的東風日產IS已經位列行業第一陣營。但相比於排名,方立先更清晰記得幾場戰役,比如135戰略項目。

“這個項目2014年初提出,正值東風日產衝擊百萬輛。”

更準確的表述是,從2012年開始,東風日產謀求百萬規模突破。但在中國市場上,規模突破從來都是體系作戰,尤其是向100萬輛升級更是高維度提升,需要製造生產、質量管控、市場銷售以及產品矩陣等全體系能力進化,是一項複雜的精密工程。

龐大的身軀更需要軟實力的同步提升,如何實現輕裝上路,提升運行效率就成為信息管理的課題,也成為東風日產IS的挑戰。

他們提出系統整合到數據治理、再到AI智能運用的信息管理三步走,135戰略項目也應運而生。

“‘1’代表達到汽車行業一流的信息化水平;‘3’是我們三個戰略,‘135’計劃主要是做系統整合。”

在2014年實施該項目以前,東風日產的信息運行系統超過150個;項目實施後,東風日產的運行系統降低至100個左右,實現了管理優化、效率提升,成功做了減法。2018年3月,該項目獲得東風有限2017年信息系統優秀項目評選中唯一的一等獎。

“信息化更多是強調把現有業務進行整合梳理,不斷提升運行效率。”

下一個環節,是數據治理。

“系統整合之後,雖然數量減少,但龐大的數據庫依然缺乏統一的標準管理。”以銷量為例,在實現數據治理後,內部人員只需要在系統中像菜單點菜一樣選擇銷量、車型、地區(選項),該地區某個車型的詳細銷量數據就能全部展現出來,並用可實現自助分析。

在信息系統內部,這被稱之為數據導航,也是數據治理的一部分,能夠大幅提升數據訪問的便利性,讓數據真正為業務所用。

GBN特寫|東風日產:解密數字

02

不止於減法

做完了減法,他們開始做加法。

“做數據治理不是目的,是為了蒐集準備數據。”20多年與數據打交道並將妥善利用,這讓方立先深知,信息化的基礎是數據源的管理,數據源才是真正的財富,是IS的觸發點。

目前,東風日產的數據源主要分為日常經營、機械設備以及車型車輛三類數據。依據這些龐大的數據,讓IS不僅在內部做減法,實現效率提升,更是在做加法中拓寬業務渠道。

GBN特寫|東風日產:解密數字

2015年8月8日,車巴巴悄悄地上線了。它是東風日產嘗試電商銷售的新模式,也是當時國內國內首個由合資汽車公司主導搭建的汽車電商平臺,是依據數據營銷而採用全新營銷模式的嘗試。

以大數據為依託,車巴巴通過異業合作和積分商城降低交易門檻培養用戶交易習慣,通過在線預約保養及其他後市場電商服務強化交易場景,通過在線金融交易服務促進整車交易,引領著汽車行業數字化新零售變革下為用戶提供專業、便利、實惠的購車、養車和用車服務。

它確實探索了一條新路徑。2017年,共有149109名網友通過車巴巴獲得了購車優惠,其中61259名網友前往了4S店看車,20381名網友憑藉著車巴巴的優惠完成了購車,而微信在線預約、iPad 接車、快捷支付、微信點評等服務正不斷改善客戶體驗和經銷商服務效率,提升客戶滿意度,這成為了東風日產智享體驗的範例。

東風南方旗下的聯友科技更像是一個集大成者。作為汽車全價值鏈信息化服務提供者,聯友科技依靠IS建立了聯友大數據平臺,提供了智慧營銷整體解決方案、智慧物流及品質解決方案、智行車聯整體解決方案等方案,其信息系統已經成功打入了工廠、車間,涵蓋了物流、品質管理等多個方面。

提升內部管理和終端服務效率,改善生產製造,以及提供全新購車賣車服務模式,IS正在全面多維度地改變著企業運作方式,尤其是在東風日產以智能製造、智享體驗以及智能出行展開全價值鏈智能化升級下,IS已經越來越多地參與其中,併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GBN特寫|東風日產:解密數字

03

不止於”造車“

2018年,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推動力下,東風日產進入日產智行科技(NIM)行動元年。在公司成立15週年慶典上,東風日產帶來自主研發的“智行+”車聯繫統,併發布勁客智聯版車型,標誌著東風日產智能互聯新時代全面開啟。

堅定智能化升級的背後,是東風日產致力於成為一家服務型企業的考量。

“東風日產本質上不是一個製造型企業,應該是一個服務型企業。我們要思考的是在未來5年、10年甚至20年以後,怎麼讓全價值鏈都為消費者服務,讓東風日產真正變成一個從關注車到關注人,更好為人提供服務的企業。”東風日產副總經理陳昊說。

數字化轉型,是IS實現此目標的路徑選擇。

“數字化轉型就是用信息技術來改造業務,製造業的傳統模式邊際會被打破,不再是從事傳統行業的業務,可能包括各種跨界融合。”方立先認為,數字化轉型不僅是為提高效率,也是通過數字化方式對業務進行顛覆,是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

換而言之,信息化是量變,但數字化轉型會帶來質的變化。

大膽嘗試的IS,分兩個層面來推進數字化轉型。

一類是服務的數字化轉型,既包括公司內部的管理服務數字化,例如廣告精準投放、銷量預測等;也包括針對外部客戶的服務數字化,例如微信預約維修、保客服務推送、保客流失預警、數字化專營店等,這些都運用到了大數據相關技術。

精準營銷就是主要踐行方向之一。具體方式是,以客戶行為數據為原點,通過技術手段,分析出用戶的行為特點,並通過針對性舉措讓客戶完成購車行為,實現精準營銷。

GBN特寫|東風日產:解密數字

二類是產品層面的數字化轉型。

“產品數字化轉型分為兩個方面,近一點的是車聯網,終極目標是實現自動駕駛。”

車聯網方面,依託於“智行+”車聯繫統,東風日產正在推進在線導航、在線營運、雲視頻等功能。2018年6月12日推出的勁客智聯版就搭載了智能語音控制、車載全時導航、遠程實時監測、24小時隨心娛樂、車載Wi-Fi熱點、流量無憂等6大前沿智聯科技,實現了人、車、互聯網的全面互通。

數字化轉型正一步步在智能化轉型中展示著重構的力量。

GBN特寫|東風日產:解密數字

自動駕駛則是產品數字化轉型的長遠目標。一直以來,自動駕駛是智能化的核心,技術含量較高的前提下意味著風險的增加,不僅需要包括車輛硬件設備,還需要地圖、導航、5G信號等數據支撐。

“最關鍵的還是識別的算法,數字化轉型要通過數據,用合理算法識別出周邊環境,然後做相應的決策,保證相關場景安全落地,才能向無人駕駛方向演進。”

方立先和他的團隊,正在數字化轉型與商業模式之間搭一座橋,展示未來的更多可能性。他們需要更出色地解密數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