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控制的關係中走出來,是成熟也是背叛

向日葵心理諮詢中心創辦人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知名關係親子專家


之前,我在網絡上看到了一則新聞:

從被控制的關係中走出來,是成熟也是背叛

胡慎之心理

【事情的大致過程是這樣的】:

一位14歲,身高達到1.4米以上,符合乘坐過山車限制要求的少女,趁父母不注意時偷偷坐上了車。家長髮現後十分擔心,來到控制檯,強烈要求工作人員停開設備。

最後,過山車停在了高架軌道上,工作人員登上軌道,疏散了車上的全體遊客。

在這裡邊,我們能看到一對控制慾非常強的父母。

這種控制的範圍不只是自己的孩子,還包括周遭的一切。

相信這對父母逼停設備,一定有他們的理由,但這些理由可能也只說服了他們自己而已。

01

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很多人就如逼停過山車的那對父母一樣,過度保護和溺愛孩子。

然而,父母對孩子的這種保護不是根據孩子的需求,更多的地根據父母自己的意願。

我猜想,孩子之所以要偷偷地上過山車,沒有選擇跟父母商量的方式,很大原因在於,孩子心裡非常清楚,這個合理的請求父母一定嚴厲禁止,把所有嘗試的機會都扼殺掉。

在一個控制感特別強的家庭裡成長起來的孩子,他們很少有自主的,創造性的思維。因為孩子自主的權利,在很幼年的時候就被父母剝奪了。

在中國家庭裡,有些父母特別想呈現出自己非常權威的狀態,總想做正確的事情。後來,我們都想去做對的事情,而且變得特別講道理。

很多人應該都有這樣的體會:知道父母很愛我們,但他們愛的方式令人非常不能接受,煩。

其實,真正的愛,是不會給人帶來不勝其煩的感覺。

有一種所謂的愛的表達方式,讓超級多的人不勝其煩,“我是為你好。”

我家孩子約2歲的時候,我就開始有意識地培養他獨立地完成一些事情。

舉個吃飯的例子吧。

老人也一起帶他,吃飯的時候,老人總擔心孩子吃不飽。

事實上,如今的孩子不會吃不飽。

俗話說,“食色性也”,吃飯是一個人的本能,哪怕是再小的嬰兒,也能感到自己的肚子是不是餓了,會尋找食物填補肚子。只是嬰兒沒有覓食的能力,但他會通過發出信號——哭,來獲取食物。

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或媽媽,或外婆,或奶奶,或爸爸追在五六歲的孩子後面給他們餵飯。

我知道,這是孩子在跟照料者玩的一個遊戲,也是在表達自己的某種不滿,“為什麼我不可以決定自己的肚子,吃還是不吃,應該由我決定。”

可是,很多家長怕孩子吃不飽,怕的背後是什麼?

一方面,家長是希望孩子長得相對健康一些的,況且,把孩子養大也是他們的責任。另一方面,家長能感到自己是被孩子需要的,從中獲得某種價值的滿足。

曾經有位上了年紀的老人跟我說:“ 我幫自己的孩子帶孩子,也很怕,怕帶不好,心裡特別愧疚,覺得對不起我自己的孩子。”

兩歲多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個人吃飯的能力,之後,我不讓家人給他餵飯。把他放在寶寶椅上,給他一碗飯,碗裡放一把沒有任何危險性的兒童湯勺。大人圍著餐桌吃飯,他也在餐桌旁,這樣,他有一種參與感。

大家都知道,兩歲多的孩子,在吃飯方面,技能掌握的不是很好。所以,每次吃飯,他都把飯吃的滿地都是,身上也有,碗也被打翻。

看到這,有些家長可能覺得麻煩,尤其是對想掌控一切,生活喜歡有條理,有潔癖的人來說,這種感覺是無法承受的。

因為這種狀態對他們來說,是失控的。

掌控感特別強的人,背後非常害怕失控的感覺。對他們來說,失控意味著非常強烈的崩潰性體驗。

我孩子把飯吃的滿地都是的時候,他奶奶便開始數落,“你怎麼把飯吃成了這樣子,又浪費糧食,又浪費時間,我又要打掃,收拾......”

其實,她在表達的是內心的焦慮,但她忽略了一點:兩歲的孩子還沒有吃飯的技能,他吃成這樣子,是非常合理且符合自然發展規律的。

在這個關鍵時刻,我一定要守住。如果我放棄了堅持,很可能,以後孩子就會失去自主完成一些事情的樂趣。

我頂著壓力,慢慢地,孩子很快地學會了自己吃飯。

02

有多少養育者,能做到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呢?

為什麼養育者們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去給予孩子,背後的動力是什麼?是不信任對方具備照顧自己的能力嗎?

經常能看到父母不厭其煩地叮囑十八九歲正讀大學的孩子,“你要穿秋褲,要按時吃飯。”假設媽媽在心裡承認了孩子有照顧自己的能力,那麼,媽媽是不是就要騰出時間,精力去做其它的事情?

可惜的是,很多媽媽在生活中,都沒有發現值得自己關注並願意體驗的事物,導致他們只能把大部分的心思花在自己孩子身上。

因為媽媽對孩子的叮囑,是偉大母愛的最好體現,也最能體現出媽媽的價值。

這些內容,很多人似乎都能認同。但當我說出如下的概念時,估計許多人無法接受,甚至有可能攻擊我。我經常在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的人身上看到,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

成熟即背叛。

所謂的背叛,是指我們從被控制的關係中走出來。

如果我們沒有背叛,沒有嘗試,那我們就會走向另一端——封閉自己,對外界發生的所有一切都不感興趣。

所以,在諮詢中,遇到很多媽媽說自己的孩子不太願意交朋友,沉迷於網絡遊戲,對很多事情好像都不感興趣,說什麼都無所謂,別人安排什麼,他就做什麼。即使他們不願意,也不會說出來,依舊服從別人的安排。

但有趣的是,孩子在做的過程中,總是心不甘情不願的樣子,愛拖延。

因為別人讓他做的這些,並不是他真正想做的。他想做的,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他需要做的就是被你要求去做的事情。

從被控制的關係中走出來,是成熟也是背叛

胡慎之心理

這種情況,很多老闆應該也深有體會,因為很多員工存在這種現象:做事情不負責任,好像這不是他的事情,不是他的責任。相反,他好像是在為老闆做事。

在控制家庭中出來的孩子,自然會變得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很多東西也不敢去嘗試。因為嘗試就意味著有犯錯的可能,犯錯就意味著將受到某種懲罰,如被指責,被抱怨。

為了避免這些,最保險的方式就是什麼都不做,不做就不會錯,不會錯就不會被罵。

03

很多媽媽不停地抱怨自己的孩子,不會收拾房間。

儘管孩子已經有能力收拾自己的房間,媽媽也不會給他機會去嘗試,更多地是自己邊抱怨,邊收拾,孩子在一旁很冷漠地看著這一切。

什麼是內心強大的父母?

我認為,敢於給予孩子嘗試機會的父母。

當父母需要強烈掌控感的時候,我們就沒辦法給予孩子嘗試的機會,孩子也無法完成他自己人生中需要學習和完成的功課。

很多父母因孩子跟自己很像而沾沾自喜。

但對我來說,養育孩子最值得欣慰的一件事,就是孩子能成為他自己。

我很年輕的時候,那時流行全民經商,我也想嘗試著做一些生意。

有一個情境,印象非常深刻。讓我感到一個強大的父母能給孩子帶來的是什麼。

我去某醫院找院長。那位院長正好是我父親的同學,讀書期間,兩人的關係蠻好的,他對我父親也比較瞭解。

那個年代做生意,有一些不規範的事情發生。

那筆生意需要一大筆現金做本錢,大概好幾萬塊,那時還沒有出100塊人民幣。我沒有本錢,父親成了我的擔保人。那位院長說了一句很簡單的話,“沒關係”。

我拿著錢去另一個地方拿貨物,貨物拿回來後給他。

我問他,“為什麼你那麼信任我,願意把這麼大一筆錢交給我?”

他說,“你跑了,你父親我還是能找到的。”

那一刻,我忽然覺得,有一個能被別人認同的強大的父親是多麼重要。同時,給了我一個嘗試的機會。

如果我不敢嘗試,可能機會就沒有了。

那筆生意讓我掙到了一些錢,那些錢在那個年代,數額還是蠻大的。

04

我在微博上做過一個調查,“那些年,你父母給你最惡毒的詛咒是什麼?”有我的幾個朋友在裡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爭執很大。(點擊可閱讀文章《你不是我的孩子,是我的仇人》)

有很多網友在評論區的留言,看的觸目驚心,我把這些留言重新歸納了一下,得出了一個結論:

孩子的某些行為沒有父母想象中的好,於是,父母歇斯底里地用暴怒的情緒攻擊孩子,情緒激動處,口不擇言。

這些口不擇言,真的很惡毒,給孩子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有的給孩子造成了特別自卑的感覺,他們認同了父母的話,“我不夠好,我不夠正確,我很糟糕......”

站在父母的角度上來看,他們的內心充滿著不安,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恐懼感,因此,父母們需要強烈的控制感讓自己的孩子服從。只要孩子有一些自主的表現就驚惱了父母的情緒。為了不失控,不管是多麼惡毒的詛咒也好,打罵也好,能讓孩子在我們的控制範圍,遵從我們的意願就可以了。

05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強迫性重複

簡單理解:就像你的生命是一個通道,你在通道里不斷地來來回回。或像一個迷宮,你走過來走過去,又回到原點。或像一個衚衕,走不出來。

打破強迫性重複是我們的諮詢目的之一,但我不會直接告訴我的來訪者,這是你的一種重複性反應。

有些人發現,我怎麼又在按照以前的方式做事情,很恐慌。

每年,一到某個時候,我的心情就特別特別糟糕,陷入到一種抑鬱的狀態,而且是莫名其妙地就進入了這樣的狀態。

這也是一種重複性反應。

當我意識到這點的時候,苦於沒辦法解決。

劉女士是我的來訪者,每次,她來到我面前,總是客客氣氣的,“胡老師,你好,又見到你了。”然後,她一直在不停地訴說,目的是想讓我跟她的交談更有趣些。

在來諮詢前,她想了很多話,包括要跟我講的話題。我問她,“平常跟別人交流的時候也會這樣嗎?好像你總在表現自己是一個正確的,別人喜歡你的狀態。”

她回答的很肯定。

我說:“你有特別不想跟我說話的時候嗎?”

她說:“有時候,我會沒話找話。明明特別不想說話,但停頓不說話的那一刻,我很焦慮,導致我要說更多的話才能化解這種焦慮。”

“如果你不說話,你擔心的是什麼?”

“擔心你會不會生氣。”

“這讓你想到了什麼?”

幼年時,如果她不說話,家庭氛圍就如死灰般沉寂。媽媽問她的任何事,她都必須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如果不作出反應,媽媽就會暴怒,認為她是一個糟糕的孩子。她特別害怕媽媽的暴怒。

她把她跟媽媽的關係重複到我跟她的關係中,如果在諮詢室中,她不拼命講話,她就以為我會像她隨時暴怒的媽媽一樣。

我告訴她,“為什麼不試試呢?當你不想說話的時候,你可以不說話。”

當她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她很難過,眼睛瞪得大大的,“真的可以嗎?”

我說:“這是你的權利和自由。”

她聽後,哭了,哭的非常傷心,非常非常傷心。

06

其實,諮詢本身的意義就是,給來訪者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們嘗試一些不同的東西,打破原來的重複。

重複的人際關係,並沒有跟任何人建立關係,在她內心中,所有人都是隨時暴怒的媽媽,所以,她把自己變成了一個一直在做對的事情的人,任何時候,她都在討好別人。

她在討好別人的同時,內心是特別孤單的,也不信任有人能做到跟她有很好的交流。

如果我們一直在做顧忌別人感受,在意別人看法的人,這代表著你一直在要求自己做一個對的人。

為什麼你會要求自己做一個對的人呢?

因為你生命中對你影響很大的那個人,需要你做對的事。

做對的事,意味著你沒辦法跟任何人建立一段真實的,有情感流動的關係。

內心深處,你恨那個人。當你去討好別人時,心裡一定也是帶著恨意的。因為你討好的那個人一定是曾經讓你產生很糟糕體驗的人。

但是,我們也會經常回憶父母愛我們的瞬間。

有次,我爸跟我說,“孩子,你大了,可以去外面看看了。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挫折,給家裡的父母打個電話。電話那頭的父母會告訴你,‘沒關係’。如果你在外面真的遇到了過不去的坎,那就回來,回到家裡,我們永遠支持你。”

這句話,帶給我非常大的力量,讓我在外面有點“有恃無恐”。

07

害怕會讓你放棄很多機會,會讓你按照原先的,潛意識認為正確的套路走。

你會失去想要對外界一切事物探索和好奇的願望,因為你一直在原先的通道里,在原先的模式裡,那曾是你的一種生存手段。在那種生存策略裡,最起碼你是安全的。

這會呈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對待事物的態度和方式,人際關係模式。我們會自然地認為,那些東西是無法改變的,我們必須按照自認為對的方向走。

而且這種東西,不管你是處於怎樣的年齡段,只要你沒意識到,你就會完全按照心裡的劇本走,完成強迫性重複。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參加過大量的培訓。

當年參加中德班時,跟班裡其他的人比,我的年紀算偏年輕的。並且,我屬於極少數不是學院派的人。

跟我同組的,參加培訓的人,要麼是某大學心理系的主任,要麼是醫院的院長,精神科的主任,總之,很多的大腕在班上。

對比之下,我的背景不是很好,需要保持非常謙虛的狀態,你說我在夾著尾巴做人也不過分。這也符合我曾受到過的教育。因此,培訓結束後,在晚會上,很多人都會自發的上臺表演節目,但每次,我都不敢舉手。

要上臺表演節目,對我來說,第一反應是,“我會不會把事情搞砸,會不會做的不好,別人會怎樣看我......”

這種情形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2006年,我在參加中國和瑞士的文化交流培訓項目時,有了突破,嘗試上臺表情。

那是在北京大學的7天培訓。培訓結束後,我對自己說:“為什麼我要像現在這樣子?為什麼我一定要表演的很好?為什麼我明明很想嘗試,卻有一個聲音告訴我‘不要去’”。不過,多年的諮詢,培訓和訓練,支撐我毫不猶豫地舉了手。

正好在這之前,我在上海躲雨的時候,學會了兩個魔術。

我上去表演了兩個魔術,雖然很笨拙,但起碼沒被別人看出破綻,算是蠻成功的。表演結束後,引起了很多參加培訓同學們的好奇,甚至有一些國外老師問我,“你是怎麼做到的。”

那一刻,我很滿足。

在諮詢中,我經常告訴我的來訪者,為什麼不試一試?也許有不同的結果。

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經常鼓勵他,“要不,我們試試,看看有怎樣的結果。”

沒試之前,他認為這件事很困難。當他真的嘗試之後,體驗非常好。所以,更多的時候,孩子會告知我,“老爸,我想去試試,怎麼樣?”

我會支持他,“OK,沒問題,試試吧。”

從被控制的關係中走出來,是成熟也是背叛

胡慎之心理

生命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很多時候,是你界定了事情的對錯。事實上,沒有任何對錯,生命是你自己的,沒有人能為你的生命負責,尤其是我們成年後。當你不敢嘗試,怕錯的時候,可能是你內心還希望有一個人能為你的人生負責吧。

嘗試,是在一個相對比較安全的環境裡。

有些人,經歷過掙扎,猶豫,鼓足勇氣打電話給我預約諮詢的時候,我想,他的生命開始了截然不同的體驗。

作為父母,多給孩子一些嘗試的機會吧。

我認為,父母不是孩子的掌控者,也不是完全的教導者,更多的是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他嘗試不同的機會。這樣,你的孩子才有機會成為一個自主的,有創造力的,對世界充滿好奇的,而非恐懼的人。

當你的孩子內心中充滿著諸多的恐懼時,他就會變成一個什麼都不願意嘗試的人。

< the end >

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京東噹噹熱銷中。公號:胡慎之(hushenzhix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