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全民旅行記:走進武漢抗戰第一村——姚家山

夏日全民旅行記:走進武漢抗戰第一村——姚家山

文 | 圖:東方欲曉(蔡店)

幾位老戰友久慕姚家山,想去走走看看。而我,這個老蔡店當然得盡地主之誼。初秋時節,難耐的暑熱還未退去,我們一同上了姚家山。

正在建設中的蔡店至姚家山三級旅遊公路進入源泉村後,沿著梅店水庫上游的主要河流——源泉河,蜿蜒伸向河流的源頭夾子溝。

夾子溝是一條東西走向、長約五華里的峽谷。舊時,它是姚家山人乃至孝昌北部山區人們到蔡店、去黃陂、下武漢的大通道。新建公路路基沿峽谷南面山崖而上,寬闊而坡勢較緩。

夏日全民旅行記:走進武漢抗戰第一村——姚家山

不難想象,公路建成後,交通環境將會大大改善,與近年興起的姚家山“紅色+綠色”旅遊相匹配。

建設中的道路新舊交融,上山的車輛時而閃向大體成形的新路基,時而又因正在施工的橋涵、絕壁而迂迴老路。

依稀可辨的老路,九曲十八彎,如一條玉帶纏繞于山間溝溝梁梁,幾輛汽車行駛其間,欲如電影《奇襲》中軍車在險峻的群山裡追逐的畫面。汽車盤旋而上,爬行一陣後到達寬敞的脊嶺,這就是姚家山。

夏日全民旅行記:走進武漢抗戰第一村——姚家山

“哇,好壯觀的姚家山!”戰友們不禁驚呼。是啊,每個第一次來姚家山的人,都會有同樣的感覺,眼前一亮、豁然開朗、心靈震撼。

我腦子裡還清晰地印記著第一次來姚家山的情景:

連綿起伏的群山青翠欲滴;九百多人的自然村落背靠北面巍巍黃牯石山;面朝南面高高聳立雙峰山,西邊是筆架山,東邊是夾子溝盡頭寬闊崗地;四面環山擁抱著村莊和村前五百多畝平緩的田疇,構成一個偌大的盆地。

夏日全民旅行記:走進武漢抗戰第一村——姚家山

從雙峰山流下的溪水經長長的南衝峽谷沿山腳自東而西,與來自黃牯石山、筆架山峽谷形成的小河自西向東在村前正南方彙集,流進一道豁口,形成長達十里的溪谷,流向孝昌。

這裡,是大別山餘脈的小悟山地區腹地,臥枕大別山,西接孝感花園,扼守京漢鐵路,東臨黃陂,拱衛武漢,古往今來都是一處戰略要地。這裡,山清水秀,沃野平川,陂孝通途,是養育九百多姚家山人的福地,更是一處世外桃源。

而眼下,站在村口崗嶺上,眼前立刻又呈現出另一番壯麗景象:一塊巨大的褐黃色石頭上鐫刻著“姚家山”三個紅色的行書字格外醒目,讓人頓生遐想。

夏日全民旅行記:走進武漢抗戰第一村——姚家山

左邊,是一處足有三千多平米的生態停車場,小車、大巴停得滿滿當當;右邊,三千多平米的紅色廣場因勢分成上下兩級,站在下邊廣場可以看到門樓、遊客接待中心、酒店、和新五師陳列館等建築全景,是人們拍攝留影的好地方。

從青一色花崗石線石臺階拾級而上是上一級廣場和一片巨大的連體徽派建築群,線石條砌成牆基座,白石灰勾勒的青磚牆,桔紅色木製格子門窗,黛灰色布瓦,飛禽走獸的屋簷,給人留下一種莊嚴恢宏的印象。

正門一律朝東,自南向北依次排列,猶如姚家人列隊迎接遠方來客。最南邊的門樓高大雄偉,是進村的入口。

夏日全民旅行記:走進武漢抗戰第一村——姚家山

門樓上方是一塊巨大的匾額,白色底色上鑲嵌著“武漢抗戰第一村”幾字鍍金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是新五師老戰士、原武漢市委書記、原內蒙古自治區區委書記王群為姚家山村所親筆題寫的匾額。

門樓兩邊分別寫著:“喋血中原橫掃倭寇先烈丹心昭玉宇,描紅綠野奮鬥老區後昆妙手建仙鄉”的楹聯,是由市老促會集合眾多當年新五師老戰士共同創作而成。它高度概括了波瀾壯闊的抗戰場面,艱苦卓絕的抗戰精神和勵精圖治、重振河山、山鄉鉅變的偉大實現。

緊挨著門樓的遊客服務中心與酒店相連,從遊客中心穿過內走廊可到達餐廳和客房。酒店與新五師陳列館由廊橋連接,可直接通達陳列館二樓。

夏日全民旅行記:走進武漢抗戰第一村——姚家山

陳列館處在建築群最北端,背靠村後高聳的主峰。建築面積900多平方米,從上一級廣場拾階而上到達正門,花崗岩石階,三層樓房,為方便年老體弱者上下,還設有電梯。

姚家山村,地處黃陂北端西南邊陲。在烽火連天的抗日戰爭時期,李先念、陳少敏等老一代革命家率領新四軍第五師轉戰大小悟山,孤懸敵後,扼守中原,浴血奮戰,建立抗日根據地。

新四軍第五師創於1938是年冬,黨中央派李先念率領一部分幹部由延安向華中進發,翌年1月到達河南竹溝鎮,與豫鄂區黨委一起,組建了新四軍豫鄂獨立遊擊大隊,李先念任司令員。後又壯大為9000多人的豫鄂挺進縱隊。

夏日全民旅行記:走進武漢抗戰第一村——姚家山

皖南事變後,根據中央指示,豫鄂挺進縱隊改編成新四軍第五師,下轄三個旅兩個縱隊。

1940年至1945年,鄂豫地區黨委和新四軍第五師司政機關多次駐紮於此,最長時間達半年之久。在這裡運籌帷幄、團結軍民、抗擊倭寇,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戰鬥篇章。姚家山一度成為新五師和鄂豫地區黨委的指揮中心。

陳列館裡收集了大量的珍貴史實資料和圖片,有新四軍活動部署、戰爭場面的全景綜述,有新五師的發展沿革,有新五師在武漢、黃陂活動期間大事記載,有新五師指揮機關與鄂豫邊區黨委進駐姚家山活動情況展示。

夏日全民旅行記:走進武漢抗戰第一村——姚家山

聲、光、電、圖片、模型、蠟像等多種技術手段的立體運用,再現當年波瀾壯闊的抗戰場景。

歷史無言,精神不朽。站在一幅幅歷史畫卷面前,我和我的戰友,沒有交談,沒有唏噓,靜靜地看,默默地記,把感嘆留在心底。慷慨赴死,不怕犧牲,百折不撓,艱苦奮鬥的抗戰將士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壯美山河,更是這巨大的精神財富。

從門樓走進灣村,是青石板鋪成的路面,修繕過的舊式老民房與新建成的樓房鱗次櫛比。歷經戰火硝煙洗禮,走過歷史滄桑的姚家山村,幾年前,在市、區政府主導下,引進企業開發,將其成功打造成“紅+綠”人文自然旅遊景區。

夏日全民旅行記:走進武漢抗戰第一村——姚家山

新五師指揮機關與鄂豫邊區黨委的辦公大禮堂舊址(姚氏祠堂),李先念、陳少敏舊居,後勤部、參謀部、印刷廠、修械所、醫院、造彈廠等舊址相互交織,散落於村間幽巷,農家院落之中。幾經修繕,舊景重現,是武漢市唯一保存較完好的近現代革命文物建築群。

深褐的標識牌給遊人以引領。厚重的歷史原貌重現山村,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無愧被市委市政府譽為“武漢抗戰第一村”的稱號。

大禮堂舊址歷經三次維修。第一次毀於日軍的炸彈,幾乎夷為平地,是李先念帶領新五師戰士搶修重建的。歷史滄桑,幾經風雨,為保留好這珍貴的遺存,政府曾兩次進行大規模修繕,這就是現在整舊如舊的大禮堂舊址。

夏日全民旅行記:走進武漢抗戰第一村——姚家山

走進禮堂,鏽跡斑駁的老式電話機、馬燈、望遠鏡、駁殼槍,被硝煙和歲月燻黃的大小悟山區新四軍第五師戰略形勢圖、軍用地圖、新五師機關、鄂豫邊區黨委與中央聯繫的電文歷歷在目;閣樓上的辦公桌、小油燈、支撐於一隅窄窄的行軍床,不禁讓人想起挑燈夜戰的新五師將領。

穿行於村頭巷尾,彷彿感知到修械所、造彈廠裡爐火紅紅,鐵錘叮咚;參謀部、印刷廠、醫院緊張忙碌的身影;後勤部裡紡車嗡嗡,織機款款,油燈下的婦女正在趕製軍鞋;那幾處大石碾旁,村民們正在為子弟兵碾磨軍糧。

夏日全民旅行記:走進武漢抗戰第一村——姚家山

站在李先念、陳少敏舊居門前,腦海裡浮現出李先念與房東誠臺大哥一家同吃一鍋葛粉羹,陳少敏為老大娘焐熱雙腳的情景。彷彿又聽到出征歸來,親切地呼喊著“誠臺大哥、花大嫂,我們回來了”的聲音……

誰說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走在深巷院落裡,心在穿越時空,與先烈對話,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沁入腦海,激勵著你去追尋、去探究、去奮鬥。

一寸山河一寸血,對這塊浸染著先烈鮮血的土地,姚家山人更懂得如何珍惜。不忘初心,追尋著先烈們遠去的背影,走出硝煙的姚家山人憑藉著豐厚的人文山水資源,以抗戰的精神,砥礪前行,描紅繪綠,建設美麗鄉村。

夏日全民旅行記:走進武漢抗戰第一村——姚家山

新建的居民小區到處掛滿紅紅的燈籠,星羅棋佈的農家樂到處可見村民忙碌的身影;改造過的農田,溝、渠、路網井井有條,瓜果飄香。看著的戰友們意欲未盡,我念起我前年所寫的一首打油詩:

村口數棵樹,山下高低樓。

庭院有瓜果,畈上稻穀熟。

荷葉蓮蓬夏,棗子板栗秋。

犬吠雞鳴聲,烈酒熱炕頭。

陶翁驚歎矣,此處皆可留。

戰友們聽罷笑著說:這正是我們所感受到的姚山印象。

關於作者 東方欲曉,男,蔡店人,喜歡讀書,熱愛書法及運動健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