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里,要学会做“输”的那个人

婚姻里,要学会做“输”的那个人

婚姻里,要学会做“输”的那个人

婚姻里,要学会做“输”的那个人

婚姻里,每个人都是自己情绪的源头

昨天,表妹打来电话,说要离婚,实在受不了没教养的老公。

表妹去年结婚,婚后没多久,就开启了抱怨模式,经常和我控诉老公的各种不良行为,什么吃饭声音太大,挤牙膏总是从上面开始,浴室的灯老忘记关。

这些稀松平常的小事,表妹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甚至抓心挠肺,有时候憋不住,就要口出恶言,指责老公没教养。

吃饭发出声音,挤牙膏从上往下,用完灯不关掉...表妹为什么会因为这些事情生气?

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别的家庭,可能根本不算事儿。

表妹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又是重男轻女,表弟出生后,表妹成了多余的一笔。

舅舅舅妈话里话外的挤兑,说因为她家里要揭不开锅了,女儿就是赔钱货,除了吃喝还会干啥?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她吃饭不敢发出声响,即使吃面条,全家都吸溜吸溜,她却拿筷子卷啊卷,把长面条变成短面条,才敢张开嘴放进去。

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战战兢兢,用了的灯立马关,挤牙膏一定是从下往上。

当她谨小慎微的计算每一个动作的声音时,对能肆无忌惮发出声音的弟弟,已经存了怨气。

这样的情绪携带到亲密关系中,就是对丈夫类似行为的零容忍。

亲密关系专家克斯多夫孟说:

所有的事情,事实上都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当你感到悲哀时,你就会用悲伤的心去诠释所遇到的事,你认为先有事情的发生,才有情绪的产生。事实上,先出现的是你的感觉和情绪。

人的所有感觉与情绪早就存在,事情的发生,不过是导火索,再次把深埋的感觉挖出来,逼着自己直面。

荣格说,我们所看到的外在世界的每件事,其实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

永远记得,我们所有的情绪,唯一的源头就是自己。

凯撒大帝说:“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 懂得为自己的情绪负全责,不再把自己的情绪怪罪于伴侣,就会拥有一份宽容之心,为彼此支持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婚姻里,要学会做“输”的那个人

婚姻里,要学会做“输”的那个人

婚姻里,学会做“输”的那个人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发现我和老公陷入了一种奇怪的僵局。

不管我说什么,老公都要提出不同意见,同样,不管老公说什么,我也有相反的意见等着他。

记得有一次,我看完《明朝那些事儿》,随口说了一句:“魏忠贤真是坏透了,残害了那么多忠臣。”

老公下意识就开口反驳,他说:“魏忠贤哪有那么坏,他其实也不错。”

我说你拿出证据来,老公吞吞吐吐,说不出所以然,我的情绪瞬间就失控了,我们俩大吵一通,连离婚都提上了日程。

其实像这样的情形,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唱反调的那个人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他。

比如他说孩子不用上早教中心,我就非得说必须去,我甚至忘了前几天,我刚说过上不上无所谓,父母的高质量陪伴更重要。

我们两个的交谈,经常不欢而散,小吵大吵不断,最激烈时,我们发誓明天就去领离婚证,谁不去谁是孙子...

我以为是因为没了爱,所以才如此狼狈。

后来,我看到心理学家诊尼尔森说:

人从童年时起,一生都在追求价值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价值感的满足和确认重要性的根源,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对爱与被爱的极度渴望。不被爱,可能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

《亲密关系》中则提到:

如果童年期起,你就开始相信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分给每个人,那你会以这种不足的观点来看待整个世界。觉得没有足够的爱可以分给你,所以你只有打败其他竞争者,比如兄弟姐妹,才能得到你所需要的东西。争着当最特别的人的这种竞赛,会继续发生在你最重要的亲密关系中。你会和伴侣不停地互相较劲。

这两个观点,让我醍醐灌顶。

我们每个人为了赢得爱,有时愿意做任何让自己看起来很特别的事情,我们想用自己的“特别”,来牢牢锁住伴侣,以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这会导致夫妻之间很容易形成“竞争者”。

我们不停的试图证明自己更优秀,更特别,甚至动用各种言语攻击行为,让自己成为赢家。

这就是我和老公互相成为“竞争者”的根源。

然而,婚姻里的较劲,日复一日,必然会从小事积累成大事,从生气积累成暴怒,从和谐变质成针尖对麦芒,这无疑是一条与爱南辕北辙的道路。

我们不需要用“东风压倒西风”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特别,这也并不能证明我们的特别。

  • 想让爱照进来,一定要放下“竞争”的想法,不怕做“输”的那个人。
婚姻里,要学会做“输”的那个人

婚姻里,要学会做“输”的那个人

婚姻里,别做怨气冲天的牺牲者

曾经看过一个婚姻类节目。

妻子年轻漂亮,大学一毕业就嫁给了现在的丈夫,生了孩子后,为了带娃和做老公的贤内助,就没再出去工作。

丈夫事业有成,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之前风平浪静,到了中年,却危机四伏,妻子觉得丈夫对自己毫无尊重,颐指气使,自己的地位像家里的保姆。

丈夫则觉得自己很正常的行为,都被妻子曲解了,比如他让妻子帮自己打杯水,妻子就说自己是保姆。

谈到后来,妻子崩溃大哭,说:“我一生中最青春美好的时光都给你了,但是我得到了什么?我为了你放弃我的事业,你现在怎么对我的?”

这种情形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妻子为了丈夫换工作,甚至放弃事业的发展,多年以后,却满腹怨言,丈夫一句稀松平常的话,都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成为一个心甘情愿的“牺牲者”,当你认为自己牺牲的那一刻开始,其实已经注定了后来的悲剧。

天长日久,认为自己牺牲的那一方,怨气聚沙成塔,最终崩溃,婚姻岌岌可危。

最近,微博热搜上有个辞职的“70后奶爸”黄凯,4年前因为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黄凯从外企辞职,回家带娃。

黄凯说:“老婆赚钱的本领比我强,我更有耐心,现在全职妈妈干什么我就干什么。那些让妈妈很抓狂的事情我去帮她做,不想让老婆老得那么快。”

婚姻里,要学会做“输”的那个人

每个家庭里,丈夫和妻子性格不同,能力也有差异,彼此懂得优势互补,才能将婚姻里的收益最大化。

哪里有什么牺牲者,不同的只是分工而已。

  • 任何一方,都不要将自己定位为“牺牲者”,因为摧毁一段婚姻的最大杀手,就是认为自己为了成全对方,而成为了一个“可悲的牺牲者”。

从你认为自己牺牲的那一刻起,婚姻已经注定是一个悲剧,也许未必离婚,但也逃不过苟延残喘。

婚姻里,彼此只有真心诚意的付出,日子才能过得越来越热气腾腾。

《终身成长》一书提到,人有两种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和僵固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把挫折看做需要解决的问题。

僵固型思维的人,会把挫折看成永久的失败。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面对婚姻中的问题,愿意学习和改变。

亲密关系专家克斯多夫孟提到自己和伴侣的相处经验,说自己和妻子无数次感觉无法再走下去,无数次想放弃,但最终他跨越了一个又一个的绝望时刻,和妻子的感情越来越好。

因为他始终用成长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婚姻,婚姻里的所有问题,他都当做成长的机会。

在争吵中,在眼泪中,在无数次想掐死对方的绝望中,如果我们始终能够向身后看一看,当初为了爱,义无反顾牵起彼此双手的动人时刻,我们就会更有勇气继续牵着手,好好走完全部的旅程。

张德芬说的很对:“亲密关系是修行的道场,我们每个人都要在其中成长、学习。”

婚姻里,要学会做“输”的那个人

作者简介:柳一一,富书签约作者,儿子一岁,亲子咨询师,重度阅读者,年阅读200本+,给孩子最好的爱,是和孩子一起终身成长,风景从来都在路上。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