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第一款手槍叫什麼名字?

第一軍情


我們批量製造生產的第一種制式手槍是51式手槍,仿製的是蘇聯託卡列夫TT-33/TT-30手槍。但是,我們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款手槍是64式手槍...小砸破沒啥威懾力,對空放一槍,罪犯有的都無動於衷。


不過後來我們弄了一款大家不太熟悉的77式手槍,也是唯一不是由兵器工業系統生產的制式槍械,是山東一家地方企業生產的槍械。77式槍的手感不太好,握把小,而且指環也小,男同志射擊時,很容易因後座力被指環撞到食指(雖說相對其他手槍的後座力不算大),所以射擊訓練時我們都備個創可貼,雖然說還是會痛。

精度嘛,前幾發都還可以(15米胸靶,1發10,4發9),但因為人機功能學不好,比較“震手”,後面的真的是都不好意思說是自己打的[捂臉]。另外彈匣容量竟然只有5發,還沒空掛,做工也比較粗糙。


李三萬的三萬裡


估計沒多少人知道,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款手槍叫什麼名字吧?在此告訴大家答案,這款手機名字叫做64式手槍,也是我國威力最小的一款手槍了,至今它仍然裝備與我國警察隊伍。在建國之初,我國軍警使用的手槍種類繁多,計有駁殼槍,王八盒子等幾十種型號的手槍,子彈口徑種類也很多,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使用,造成了資源浪費。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仿製前蘇聯的託卡列夫手槍造出了51式和54式兩種手槍,由於深受蘇聯影響,這兩款手槍不能算是國產自主研發的。另外中國還仿製了德國PPK手槍造出了52式手槍,不過由於工藝十分粗糙,跟德國PPK手槍根本沒法相比,造成使用效果極差。於是我國又仿造出了59式手槍,但是該手槍故障率也太多,經常出現問題,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被迫停產了。

需要說明的是,51式和54式手槍重量太大,52和59式毛病不少,在多次仿製不理想的情況下,我國軍工企業開始自主設計研發手槍,於是64式手槍應運而生。該手槍借鑑了52和59式手槍的優點,保險機構完善,安全係數高,輕便靈活容易攜帶,設計精度也高,採用7.62毫米子彈,能夠有效防止歹徒奪取。但是缺點也不少,沒有指託,彈容量小,儘管如此,64式手槍還是對中國手槍產生了非凡的意義,它的成功促使我國開始步入自主研發手槍的行列。


第一軍情


新中國成立以來,批量製造生產的第一種制式手槍是51式手槍,仿製的是蘇聯託卡列夫TT-33/TT-30手槍。其實仿製TT-33/TT-30手槍的工作很早就開始了,據瞭解最早開始仿製的大連建新公司,大連建新仿製的這一批手槍沒有正式命名,但現在一般把這批手槍視作是51式手槍的原型。

從1950年,大連建新公司開始逐步精簡機構,到1951年5月,建新公司黨委組織建制撤銷,大連建新公司完成了歷史使命。下屬的各廠遷往了其他地區,仿製TT-33/TT-30手槍的任務也轉移到了瀋陽五一兵工廠。

瀋陽五一兵工廠的前身是張作霖創建的奉天軍械廠,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其多次遭到改制。日本佔領東三省時改為奉天造兵所,其中第一製造所生產槍械,國民黨時期改命兵工署九〇五工廠槍所,瀋陽解放後才改為五一兵工廠槍廠。

1951年初,五一兵工廠利用蘇聯引進的機床和設備,在蘇聯技術人員的幫助下成功仿製了TT-33/TT-30手槍,定型為1951年式7.62mm手槍,簡稱“五一式手槍”。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為防止遭到空襲,五一兵工廠開始內遷,其中槍廠於1951年3月遷至北安更名為國營926廠(北安慶華工具廠),並繼續生產51式手槍。此外重慶456兵工廠也曾承擔51式手槍的生產任務。

作為新中國成立有生產第一種制式手槍,其主要裝備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也有部分配發給了公安警察機關使用。51式手槍在抗美援朝作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根據人民志願軍戰士使用後的反饋,我國後來改進出了54式手槍,至今54式手槍用的子彈還叫51式手槍彈。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這個問題答覆不了,要我說中國的第一把手槍就是我們民間的火藥槍手槍,一根槍管其他就是橡皮筋木頭鐵絲圖釘,其他都是浮雲,一直在模仿,還是在模仿,就設計而言,我的技術都比他們強!


巡查在線


首款的確是逆向工程託卡列夫TT30/33自己山寨的51式手槍,但是我更喜歡山寨的PPK的“公安號”52式手槍!54是全套引進的託卡列夫TT30/33生產圖紙生產的,那是後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