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炉的历史

博山炉又叫博山香炉、博山香薰、博山薰炉等,是中国汉、晋时期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汉代盛传海上有蓬莱、博山、瀛洲三座仙山)。不过这也是后人对这种独特造型熏炉的俗称,在汉朝时期,是没有人这样称呼的。

博山炉的历史

关于博山炉炉形的由来,后人联想与汉代人们追求的升仙之道有关。“博山”也可以理解为“博弈之山”,以下是两则有关“博弈之山”的神话故事:

《韩非子》记载,“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刻疏人迹其上。广三尺长五尺而勒之曰:主父尝游于此。秦昭王令工施钩梯而上华山,以松柏之心为博、箭长八尺、棋长八寸,而勒之曰:昭王尝与天神博于此矣。故,曰博山。”

《述异记》记载,“晋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弈,质置斧坐观。童子与质一物如枣核,食之不饥。局终,童子指示曰:汝柯烂矣。质归乡里,已及百岁。”

博山炉的历史

博山炉出现在西汉时期,与燃香原料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关。西汉之前,人们使用茅香,即将薰香草或蕙草放置在豆式香炉中直接点燃,虽然香气馥郁,但烟火气很大。武帝时,南海地区的龙脑香、苏合香、沉香等传入中土,并将香料制成香球或香饼,下置炭火,用炭火的高温将这些树脂类的香料徐徐燃起,香味浓厚,烟火气又不大,因此出现了形态各异、巧夺天工的博山炉。《西京杂记》卷一:“ 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九层 博山香炉,鏤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 南朝梁吴均《行路难》:“ 博山炉中百和香,鬱金苏合及都梁”。唐李白《杨叛儿》诗:“博山炉中沉香火,双咽一气凌紫霞”,记述的都是博山炉熏香时香烟缭绕的迷人意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