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子2》新賽制:「一戰到底」如何衝撞?專業與大衆如何平衡?

《明日之子2》新賽制:“一戰到底”如何衝撞?專業與大眾如何平衡?

撰寫|鄭小玲

7月21日,《明日之子》第二季進行到了第四期——世界盃同款殘酷淘汰賽的下半場,6輪對抗,不同賽道同排名選手在1V1V1的對抗之後,誕生了13強。

《明日之子2》新賽制:“一戰到底”如何衝撞?專業與大眾如何平衡?

從節目伊始三大賽道自主選擇、星推官搶人到9席位可以隨時被替換,再到9進6的組內淘汰,四期節目上線,觀眾已直觀感受到《明日之子》第二季大刀闊斧的賽制改革。

選手現場自主選擇賽道戰隊,與導師一起一戰到底晉級席搶位賽,結束之前沒有絕對的安全;廠牌星推官帶領選手踢館;導師搶人、選手反選;星推+粉推……高壓賽制下激發出更多火花。

《明日之子2》新賽制:“一戰到底”如何衝撞?專業與大眾如何平衡?

2017年,《明日之子》第一季曾以“三大賽道、九大廠牌”的原創模式,嘗試了偶像養成綜藝的新可能,而第二季在此模式的基礎上對賽制進行全面升級。

然而對於一直高舉“圈層偶像廠牌”大旗的《明日之子》來說,新賽制所激發出的懸念感、競技感、劇情感,讓這一季的《明日之子》呈現出了全新的觀感。

《明日之子2》新賽制:“一戰到底”如何衝撞?專業與大眾如何平衡?

一戰到底貫穿始終,

賽制衝撞激發星推官與選手共成長

“一戰到底”無疑是本季在賽制上的最大改動。所謂“一戰到底”,即選手一旦選定了賽道,在整季的比賽中都將與導師一起帶著賽道標籤走下去。

《明日之子2》新賽制:“一戰到底”如何衝撞?專業與大眾如何平衡?

在哇唧唧哇娛樂文化副總裁、首席內容官馬昊看來,“一戰到底”意味著選手的賽道標籤從分組考核到最強廠牌戰將全程體現,星推官將與選手達成命運捆綁,選手的背水一戰不僅是為了個人發展,也揹負著賽道榮譽。

《明日之子2》新賽制:“一戰到底”如何衝撞?專業與大眾如何平衡?

所以盛世獨秀賽道的曾育茗在升級戰前才會說“我們賽道還沒有人直接晉級”, 選手不僅僅代表著個人也代表著整個賽道,以此激發團魂和實現才華的碰撞。

如果說去年的《明日之子》以直播體現賽事的衝突感,那麼今年《明日之子》第二季前面5期真人秀的加入,則將少年們背後的奮鬥場景和成長曆程展現得淋漓盡致,而賽制的升級,則激發出了更多的故事和少年身上的可能性。

《明日之子2》新賽制:“一戰到底”如何衝撞?專業與大眾如何平衡?

節目開始,三大賽道要在每個賽道眾多的選手中選取九位,星推官可以按照自己的標準選擇自己賽道的選手,也可以搶奪其他賽道的優秀選手,9個席位可以不坐滿但不能超。入席不代表安全,優秀的選手隨時有被更優秀的人替換的可能。

馬昊指出“選手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去報名不同的賽道,但是星推官也有自己的標準。”

一戰到底的賽制意味著選手和星推官共同揹負賽道榮譽,選手與星推官的結合必然要經過深思熟慮,因而出現了跨賽道搶人、替換等賽制。

《明日之子2》新賽制:“一戰到底”如何衝撞?專業與大眾如何平衡?

搶人無疑給了選手二次選擇的機會,正如高考第二志願的選擇,尚無經驗的選手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的才華究竟適合哪條賽道,而經驗豐富的星推官則能瞬間發掘選手的亮點,比如原本屬於盛世獨秀賽道的文兆傑最後選擇盛世魔音賽道星推官華晨宇,便是給了自己更改的機會,以期讓自己的音樂得到更合適的指導。

同時,跨賽道搶人也可以讓星推官之間的價值觀能夠產生交流。當文兆傑從盛世獨秀賽道拎到盛世魔音賽道,兩個賽道之間產生的衝撞不言而喻。

相對應的,替換則是給星推官的第二次機會,讓他們發掘最有實力的選手,不至於因為先後順序失去人才,真正做到公平。

而對於高舉廠牌偶像大旗的《明日之子》而言,第二季新設的廠牌星推官——楊冪的作用同樣不可小覷。她需要在大量的選手裡挑選出4個具有廠牌實力的選手前來踢館。顯然,帶著參與第一季的經驗,楊冪更瞭解什麼樣的選手具有廠牌特性。

《明日之子2》新賽制:“一戰到底”如何衝撞?專業與大眾如何平衡?

當畢冉、田燚、斯外戈、黃翔麒以踢館者的身份成功拿下通關球,觀眾看到了成熟廠牌的樣子,也給其他選手樹立了廠牌應有的標杆。

事實證明,大浪淘沙後的27位選手各具特色,更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賽道和星推官,從而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明日之子2》新賽制:“一戰到底”如何衝撞?專業與大眾如何平衡?

邱虹凱在李宇春的指導下襬脫緊張感,斯外戈則找到了目標和方向;文兆傑在華晨宇的指導下突破障礙,唱功精進,鄧典也學會如何在技巧之外增加更多感情;張洢豪在吳青峰的鼓勵下襬脫薛之謙的影子,找到自己內心的聲音,反之,吳青峰因為選手的熱情重拾創作的樂趣。

作為一檔原創音樂夢想加速節目,《明日之子》第二季合理利用賽制讓選手和星推官共同成長。

《明日之子2》新賽制:“一戰到底”如何衝撞?專業與大眾如何平衡?

排兵佈陣、升級團戰,

星推+粉推平衡專業性與大眾性

《明日之子》第二季第二戰是第三期節目的27進18淘汰賽,狹小的空間內選手在星推官面前近距離表演,成功的人只是有資格獲得升級戰入場券而已,無處不在的危機感激發選手創作出更優秀的作品。

《明日之子2》新賽制:“一戰到底”如何衝撞?專業與大眾如何平衡?

在這一戰中,畢冉和徐夢圓等大神被淘汰,並非他們實力不佳,只是當時情境下,他們的表演沒有讓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沒有進步便意味著退步,只能止步於此。

第三戰則是火花四濺的升級戰,18進13,淘汰5位選手,不斷的淘汰讓賽況上升到白熱化的程度。而同名次的對抗,則將組內淘汰的氛圍轉變為三大賽道之間的衝撞,是個人戰也是團體戰,緊扣著“一戰到底”的主題,也考驗了星推官排兵佈陣的策略性。

《明日之子2》新賽制:“一戰到底”如何衝撞?專業與大眾如何平衡?

每淘汰一名選手,其所在的賽道便損失一員大將,而每晉級一位選手同樣也意味著其所在的賽道團滅的概率將降低。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吳青峰因為賽道選手一個個被待定而揹負壓力,童兒、許含光、張洢豪為了盛世獨秀賽道可以有人晉級拼盡全力,團魂在一戰到底的賽制中被激發出來。

同時,當他們的潛力被再次激發出來後,個體特質變得更加鮮活、立體,觀眾對選手們也開始從陌生到熟悉。

《明日之子2》新賽制:“一戰到底”如何衝撞?專業與大眾如何平衡?

回顧整個第一季的賽制,“三大賽道”作為入口,能讓選手充分展現自身特色,“九大廠牌”作為出口,能夠極致地打造選手個人廠牌,但兩者之間的關聯與交流稍弱。

此次重新回到大眾視野的《明日之子》第二季,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星推官換血、賽制革新,進階性的新玩法,最直接的反饋就是賽道間、星推官間、選手間的“衝撞”升級。

《明日之子》打出的廠牌,不僅僅與實力相關,也強調了現場感染力與帶領力,也就是所謂的“帶領”和“正流行”。

星推官的排兵佈陣和思考,保證了選手錶演的專業性;場內觀眾投票是現場感染力的最直觀表現,而場外粉推點贊則給了選手們多一次的復活機會。

首期節目上線之後,不少網友對於人氣選手戴景耀的淘汰感到不解。在9席爭奪表演中,他演唱了一首《寵愛》輔以較為簡單的舞蹈,但在表演時出現了搶拍的失誤,星推官李宇春更是直言選曲與年齡不符。

《明日之子2》新賽制:“一戰到底”如何衝撞?專業與大眾如何平衡?

事實上,戴景耀於2015年出演《星動亞洲》進入娛樂圈,後來還參加了《星動亞洲》第二季,成績也不錯,算是唱跳俱佳,但比賽畢竟是比賽,他所選擇的賽道星推官李宇春直言他在選曲上的不適宜,而選曲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實力的體現。

對於因失誤遺憾離場的選手,場外粉推點贊復活就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給了選手重返舞臺的機會。

就像網球賽在發球中給予的二發機會,不論多麼優秀的選手,都或多或少會因為某種原因一發失誤,如何避免遺憾發生,粉推復活給出了最好的答案。同樣,場內的粉推機制也使得代表大眾流行的選手安全晉級,張洢豪、斯外戈、田燚的“九死一生”讓我們看到粉推的重要性。

此外,賽制在粉推的基礎之上還保留了星推的機制,保障了《明日之子》作為一檔音樂節目的專業性。以蔡維澤為例,他的音樂成熟但小眾,如果把命運交給現場觀眾極有可能會被淘汰。

而廠牌星推官楊冪雖然對有些膽怯喜歡在黑暗中唱歌的選手田燚

青睞有加,但仍站在廠牌的角度以更成熟的標準來選擇選手,最終選擇了需要更多機會展示自己的蔡維澤。這樣的賽制顯然是基於星推官的專業性與粉絲的大眾性的結合。

《明日之子2》新賽制:“一戰到底”如何衝撞?專業與大眾如何平衡?

偶像養成作為燃燒2018年綜藝的第一把火,場面十分熱烈,但為了討好觀眾,節目審美趨同也成了不可避免的問題,放眼望去,當今偶像市場上正當紅的小哥哥們,風格雷同、甚至服飾、妝容上都相似。

而《明日之子》最大的不同也是節目最大的看點——打破了這種“潛規則”,換句話來說就是每一位選手都是不一樣的煙火。冷酷不苟言笑的蔡維澤、青澀的邱虹凱、喜歡在黑暗裡唱歌的田燚、長髮飄飄的尹清、戴著小風車的愛哭包曾育茗以及天生舞臺範的斯外戈等等。

《明日之子2》新賽制:“一戰到底”如何衝撞?專業與大眾如何平衡?

這些風格各異的選手需要更自由的舞臺和賽制來展現自己的個性。所謂“帶領,衝撞,正流行”,便是不跟隨當下的流行文化,而是去引領和創造流行文化,才能走得更遠。

去年的毛不易用事實證明,外貌、形態、性格都和標準偶像反其道而行的男孩也可以是音樂偶像。而一戰到底的賽制下搶人、替換、踢館、星推、粉推都在為選手的特色服務,試圖用激烈的碰撞將他們獨樹一幟的一面激發出來,進而締造出這個夏天正流行的偶像。

《明日之子2》新賽制:“一戰到底”如何衝撞?專業與大眾如何平衡?

《明日之子2》新賽制:“一戰到底”如何衝撞?專業與大眾如何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