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上的摇滚乐——华阴老腔

2016年的春晚上,谭维维的一首《华阴老腔一声喊》,将华阴老腔艺人推到了大众的视线里。

黄土地上的摇滚乐——华阴老腔

《华阴老腔一声喊》——谭维维、华阴老腔表演艺术家

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是皮影戏的一种,唱戏人在后台是皮影戏,唱戏人跑到前台吼唱,就成为了老腔。

华阴老腔起于明末清初,是陕西省华阴县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

华阴老腔分为阿宫腔和弦板腔两个大类。

阿宫腔也称北路秦腔。因唱腔具有翻该遏低的艺术特点,亦称遏宫腔。阿宫腔的特点是娴雅婉转,钢劲有力,缠绵激昂,拖腔带有“噫咽”之音,并以假嗓翻高唱出。

弦板腔作为皮影形式演出,乐队少而精,文武场面互相兼顾,音乐形式比较单调,唱腔通常都是上下两句反复,唱腔清晰,雅而易懂。

黄土地上的摇滚乐——华阴老腔

虽然老腔与秦腔都来自陕西,但却有所不同工。老腔来自于东府,而秦腔是来自西府。

拜贾平凹先生所赐,秦腔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秦腔也只是地方小戏,比不了那种曾火遍全国的大戏。相比之下老腔更是鲜有人知。

在乐器表现形式上秦腔是着重于使用板胡、梆子等,而老腔为了达到艺术效果的震撼感,则是使用到了胡琴、枣木、甚至大家都感到好奇的条凳等。

在现代音乐里,将秦腔结合得非常优秀的艺人有郑钧、苏阳、黑撒、车撵破等,而将老腔与现代音乐结合的,就目前我浅薄的了解,谭维维是唯一一人。

黄土地上的摇滚乐——华阴老腔

华阴老腔表演艺术家王振中,《老腔》的原型,曾在《活着》中表演华阴老腔

华阴老腔的表演者都是农民,他们白天要种地,晚上从田间归来,才会拿起自制的乐器,唱起两三百年前古老的歌谣。直到1993年,张艺谋拍摄电影《活着》,邀请了表演者王振中在剧中演唱华阴老腔。随着这部影片在国际电影节的获奖,慷慨激昂的老腔曲调也因而走向世界。

随后,电影版的《白鹿原》也加入了华阴老腔的表演,虽然只是那几分钟的镜头,但是那慷慨豪放、粗狂的山野之气,真是令人感觉到热血沸腾。

黄土地上的摇滚乐——华阴老腔

电影《白鹿原》剧照

虽然华阴老腔已经被大众所熟知,但是华阴老腔的表演者们,依然没有离开那片自己热爱的土地。若是遇到农忙与演出有冲突,这些农民演员还要犹豫一番,是下地还是上台。

黄土地上的摇滚乐——华阴老腔

“砸板凳”的那位表演艺术家

在2015年的《中国之星》上,谭维维与华阴老腔的表演者们共同演唱了一首《给你一点颜色》。

崔健看完评论:当音乐想起的时候,我不是什么推荐人,我只是一个倾听者。倾听来自黄土与摇滚、农村与城市、在这个环境下生存的人们,共同给我的震撼。

黄土地上的摇滚乐——华阴老腔

《给你一点颜色》——谭维维、华阴老腔表演艺术家

民族的东西是纯粹的,纯粹的也是最能打动人的。但是我们心里都清楚,国家对于这一类的文化保护没有提供很好的措施,受众面窄,关注度低,从业人员靠此行业无法得到小康富足的生活,那么最后的结果只有失传。也正是因为这样,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已经在逐渐开始失传了……

说句题外话,除了音乐文化之外,一些民间传统手工艺如吹糖人、傩面具雕刻、瑶绣、香云纱、雕漆、惠山泥人、剪纸等,也濒临失传。

黄土地上的摇滚乐——华阴老腔

黄土地上的摇滚乐——华阴老腔

祖上传下的歌本

真正地保护,不是把这种艺术形式挂在嘴边,或者设立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可以保护的。

真正的保护,是把它应用起来,把它融合到你的生活中,找到喜欢它的人。

真正的保护,更不该是一念之间热泪盈眶,一念之间烟消云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