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

全篇共21590余字,阅读时长约15分钟

关注

「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

【安信新三板·诸海滨团队】

一心,专注三板研究!

一路,为您发现价值!

新三板研究第一名,新财富、水晶球、金牛奖等诸多荣誉。

我们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与信任!

敏锐与深度,坚守与陪伴!

愿一路得您肯定目光,用努力作最长情告白!

「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

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

摘 要

1

各取所需:A股并购新三板已成潮流,符合双边预期

根据wind数据,在IPO趋严局面下,A股公司并购新三板企业热潮涌现, 2014年-2017年,连续四年并购规模快速增长,2016年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的交易金额达到251.38亿元,首次超过百亿元规模,2017年达258.17亿元,同比增长46%(注:并购金额数据为已完成并购数据)。A股收购新三板企业,缘于公司战略部署以及新三板企业的相对优质资质;新三板企业通过收购可实现股东退出和弯道上市,双边预期可达到。优质标的易受青睐,成为主要的并购对象。

2

并购选择:中小型上市公司并购意图更为明显,“小而美”受青睐,优质标的获肯定

上市企业通过投资/收购新三板企业,根据wind数据,截至最新有406家上市公司控股或参股740家新三板挂牌公司(统计实控人和前十大股东)。其中主要是横向整合为主,多元化战略次之,目前“双赢”局面渐显,产业整合加速,如中国宝安&贝特瑞、慧聪集团&兆信股份等。而中小型上市公司并购意图更为明显,其中并购方(406家上市公司,包括A股和港股)集中在“0-200亿市值、1-5亿净利润”的条件区间内,并购目标直指新三板“小而美”标的,并购对象(740家新三板企业)集中在“0-5亿市值、0-1000万净利润”。

3

行业检索:新材料、媒体、软件、技术硬件等领域备受关注,跨界整合频现

从并购方和被并购方两大视角看,上市公司对于影视娱乐、电子商务、新材料等领域收购意愿更强,新材料、媒体、软件、技术硬件等领域备受青睐。其中跨界并购居多,主要系A股相关行业上市限制和公司业务转型需要,最为典型的是教育行业,包括松发股份(603268.SH)收购明师教育、科斯伍德(300192.SZ)收购龙门教育。而各个细分行业并购风格不一,其中

1)医药行业:资金流充裕的上市企业或存在并购意愿与需求,未来大量重复建设性的医药行业将被整合;2)资本货物:并购金额普遍偏大,以横向整合为主;3)材料行业:以多元化战略为主,跨界整合频现;4)软硬件行业:“新经济”盛行,新兴产业获市场追捧,行业间、跨行业间整合速度正加快,软硬件一体化的形势显现。未来上市公司参股新三板企业频率或加快,业务合作关系有望更加密切。

4

产业链条:基于多元化战略集团式作战为主,各个市场分拆上市以构建生态圈

平行关系下,611家新三板企业与1244家上市公司(包括港股和A股)有着合计331个实际控制人。其中大部分是某集团下的分拆公司,或是某实际控制自然人旗下的公司,以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和合全药业三地上市最为典型。其中技术硬件、材料、软件与服务、生物医药等领域是“集团作战式”的主战场,旨在构建产业生态圈

集团式运作下,上游、下游、债务担保等方面均有集团内部企业助力,或可进一步夯实企业竞争力。其中不乏“资本大鳄”的家族式布局,最具代表的是郭广昌的“复星系”(A+H+新三板13家公司)、王文京的“用友系”(A+H+新三板5家公司)等。

5

机遇潜伏:集团式布局+横纵梳理两大视角挖掘潜在机会

我们从集团系布局和横纵向的关系网络梳理,发现其中涉及的新三板企业或有潜在的投资机会。

  • 集团系视角:通过梳理各大独角兽在新三板的布局,其中包括小米系、复星系、阿里系和腾讯系,具体名单详见正文;

  • 横纵向视角:厘清横纵向关系网络,横向基因中集团式的作战给予持续的“补给”;纵向关系中,上市公司的参/控股带来信用背书或是其他资源优势,协同效应明显。上市公司参股新三板企业(即未形成控股、收购已完成、剔除做市商)涉及42家公司;自2017年6月以来仍在收购进行中的公司,其中或将潜伏着优质标的,具体名单见正文表格。

6

安信证券新三板研究将持续《基因图谱系列研究》

伴随着IPO进程放缓,新三板企业成为A股并购的重要输出池,我们将随即推出《新三板基因图谱系列》,会从产业链布局、行业视角、独角兽系列、各大市场维度出发,深入分析为您详细汇报,敬请大家继续关注。

风险提示:政策落实不达预期,境内外制度环境差异

「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
「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
「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
「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
「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
「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
「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
「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
「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
「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
「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

只要路是对的

就不畏惧远方

安信新三板 诸海滨团队

重点行业

「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

星星点灯照新程

新形势下新三板的价值发现

新三板市场2018年中期策略

物业

并购潮起资质取消,后地产时代物业服务崛起

借力资本市场,发力规模效应优势

关注多业态、智能化成大趋势,成长性是企业投资主线

规模(1.9万亿)+政策(鼓励创新、抗癌产品)+资本市场优惠三维视角看行业

主抓创新(业绩良好,产业稳健),次抓仿制(包括慢病管理)

TMT

看好四大子行业:<1>云计算

(业绩良好,多视角作证产业链前景光明)<2>信息安全(顺政策导向与资本热潮双东风驱动自主可控快速发展)<3>半导体(行业大基金助力突破行业瓶颈,中兴事件催生新形势)<4>医疗信息化

教育

坚持教育仍是重要的投资方向

景气度:K12教育>幼教>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

品牌+赛道+盈利+估值,关注细分行业龙头

环保

新能源

政策持续发酵,环保景气度提升

关注政策驱动下市场空间巨大且渗透率不高的领域:水治理(黑臭水体、农村污水治理)、固废治理(新风口)和再生资源板块投资机会

传媒

手游依靠ARPU提升释放成长潜力,内容精品化带动价值提升,二八效应显著建议关注拥有精品制作能力、获取优质IP能力的公司。

「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

安信新三板 诸海滨团队

向下滑动查看

「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

【团队荣誉】

2015年&2016连续新财富最佳新三板研究机构第一名、2017年新财富最佳新三板研究机构第二名。

2016年&2017年金牛奖新三板研究第一名2016年第一财经最佳分析师

2016年&2017年卖方水晶球奖新三板第一名

「安信三板|深度」A股“联姻”新三板之道——全市场基因图谱系列二「诸海滨团队」

【首席 · 诸海滨】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总经理助理

新三板研究负责人

2003-2007年任职光大研究所,2007年加盟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曾获新财富最佳策略分析师、水晶球奖、金牛奖和第一财经最佳策略分析师

擅长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积累策略、行业、公司丰富研究经验!

温馨提示

本订阅号仅面向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避免订阅号推送内容的风险等级与您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若您并非安信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取消关注本订阅号。鉴于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谅解。

本订阅号为诸海滨的个人订阅号。本订阅号推送内容仅供专业投资者参考。为避免订阅号推送内容的风险等级与您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请勿使用本信息。本信息作者所在单位不会因为任何机构或个人订阅本订阅号或者收到、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为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订阅号推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接收人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本信息作者及其所在团队、所在单位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未经本信息作者及其所在单位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删节、修改、复制、引用和转载,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