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星期天,8歲女兒就找不到,鄰居女孩指著後山,母親紅了眼

導語:每週星期天,8歲女兒就找不到,鄰居女孩指了指,母親哭紅了眼

文/三點

每週星期天,8歲女兒就找不到,鄰居女孩指著後山,母親紅了眼

即使是盛夏,天黑得晚,可已經晚上8點了,張秀蘭家的大女兒董露還沒有回來吃飯,她一看又急了,拿了個手電筒,匆匆忙忙地跟丈夫走出家門,順著田壠、水塘開始找了起來。

當年她嫁給丈夫之後生下了一兒一女,女兒董露是老大,下面還有個小她兩歲的兒子,叫董強。可是孩子的父親在去年的時候因病去世了,只丟下了家中年邁的母親、自己的妻子以及兩個年紀還小的兒女。現在他將家安在了自己屋後的山上,從高處靜靜地俯瞰與陪伴著家人。這一年就是她獨自一個人忙裡忙外,撐起這個家庭的。她逝去的老公是婆家的獨生子,婆婆考慮兒媳還年輕,養家壓力也大,兒子沒了,就將她認作了女兒,繼續留在跟前,只不過在董露8歲這年,她為自己的兒媳婦招了個入贅的上門女婿,從此這個家缺的那一角又算是填上了。

每週星期天,8歲女兒就找不到,鄰居女孩指著後山,母親紅了眼

張秀蘭的這個新丈夫是那種很老實的人,家就是附近村莊的,家裡兩兄弟,他是老大。同意給人當上門女婿也是無奈,因為家中老母生病,兄弟倆人拿不出錢來醫治,正好被張秀蘭的婆婆得知,託人一說,他便來了。

雖說以這種形式組成家庭,當時他也可能有些不是那麼情願,不過人還是個老實的本分人,婚也結了,家也有了,儘管他不善用言語表達自己感情,可還是一肩挑起了家中的重體力勞動,耕田、開墾菜地、種樹、修葺房屋這些事情,他都默默地接了過來,用自己的力量照顧這個家、兩個孩子,跟自己的妻子與岳母(妻子的婆婆)。

董露這個女孩子,從小性格倔強,家裡人一直以來對兩個孩子看得也重,從小活潑好動、聰明伶俐,不是那種很文靜很內向羞澀的那種。她弟個性與她一比,反而顯得柔和一些,因此,從小到大,他都以自己姐姐的馬首是瞻,是她的小跟班。

每週星期天,8歲女兒就找不到,鄰居女孩指著後山,母親紅了眼

繼父剛來的時候,兒子還好,他年紀也小,只有6歲,奶奶跟媽媽讓他喊對方爸爸,他雖說反應有點猶豫,可眨巴著眼睛,還是順從地喊得很順口;而他姐姐也被這樣要求之後,只是送了對方一個大白眼,然後狠狠地瞪了自己弟弟一眼,口裡罵道:“你這個叛徒。”轉身就走。

之後她母親跟她說過多次,讓她轉口,說以後這就是她的父親了,可這個孩子反感不已,聽得多了幾次之後,當著奶奶、繼父與母親的面直接大聲尖叫著說:“這不是我的爸爸,我才不要他當爸爸。” 張秀蘭回頭看看婆婆與丈夫尷尬的臉,當時一氣直下打她了一巴掌。可從那之後,她發現女兒變了,不再願意親近她,放學回家端上碗就吃飯,吃過嘴一抹跑回房將門一關做作業去了。早上起來洗過臉,抓個饅頭之類的就出門上學去了,每到週末孩子就找不到,直到傍晚才會回來吃飯,不與家人溝通。張秀蘭想問她跑去了哪裡,她的回答就是理都不理。

每週星期天,8歲女兒就找不到,鄰居女孩指著後山,母親紅了眼

這天晚上8點了還沒回來,母親跟繼父著急了,滿村地找,兩人大聲呼喊著女兒的名字,餘音順著田間與山林飄蕩開去,可是除了他們的回聲之外,再也沒有別的聲響了。詢著他們的喊聲,鄰居家的大門開了一條縫,從裡面露出一個女孩的頭,張秀蘭一看,正是自己女兒的好朋友,她正想問對方看到董露了沒有,對方指了指後山。

她懂了,與丈夫爬上去一看,她愣了,把眼睛都哭紅了:女兒在父親墳前睡著了。直到看到這一幕,她才內疚地發現,是自己一直以來忽視了對女兒的關愛;忽視了對女兒的性格引導;忽視了怎麼去教育孩子接受現實。

每週星期天,8歲女兒就找不到,鄰居女孩指著後山,母親紅了眼

想讓她從心裡認可繼父,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而不是採取一種高壓與強迫的辦法。抱著孩子回家的時候,兩口子默默無言,不過他們心裡也下了決定,不管將來路有多長,他們都會用溫暖與愛來感化孩子、認同自己。雖說發現得有點晚,可好歹能及時調整方向,也不失為找對了門路吧。

(故事完,弘揚正能量,圖片源自網絡,與內容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