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醉草嚇蠻書

話說唐玄宗皇帝朝,有個大才子,是西梁武昭興聖皇帝李局九世孫,西川綿州人也,姓李,名白,字太白。關於這個字,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李陽冰的《草堂集》序中說:“逃歸於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李白是後來改回的李姓,李白的母親大人夢到那長庚星(又名太白星)後有了身孕,她認為這個是吉兆,所以就用了這個字。

李白生得姿容美秀,骨格清奇,有飄然出世之表,十歲時,便精通書史,出口成章,人都誇他錦心繡口,李白後來又稱作李謫仙,謫仙說的是天上下凡的仙人,這個就和今天的故事有關了,《本事詩》記載:“李白至京師,舍於逆旅,賀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完,稱歎者數四,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詩人李白初到長安遊玩,碰到了賀知章,於是把自己寫的《蜀道難》拿給他看,賀知章看後讚歎不已,說那李白簡直不是凡塵間的人,能走過這麼難走的路,是不是太白金星變成的?然後大家都這麼叫出來了。

李太白醉草嚇蠻書

李白遇了翰林學士賀知章以後,惺惺相惜,賀知章留李白於家中下榻,每日談詩飲酒,好不樂哉,不知不覺離科舉大考的時候臨近了。賀內翰對李白說道:“今春南省試官,正是楊貴妃兄楊國忠大師,監視官乃高力士,二人都是愛財之人。賢弟雖才華橫溢,可惜沒有銀子,便有沖天學問,也面見不了聖上。不過,此二人與我皆有相識,待我寫一封札子去,預先囑託,或許能看我薄面一二,估計有點希望。”李白心裡暗歎,可惜遇了這等時勢,況巨翰林也如此熱情,不好拒絕,於是讓賀知章寫了柬帖,投與那楊太師、高力士。

楊國忠,高力士拿到帖子一看,一把丟在地上,冷笑道:“那賀內翰受了李白金銀,卻寫封空書,在我這裡討白人情,哪有那麼簡單的事情,哼。”時值三月三日,南省科舉開考,天下英才匯聚,李白才思有餘,一筆揮就、第一個交卷。楊國忠見卷子上有李白名字,看也不看,亂筆塗抹幾下,道:“此等書生,只好與我磨墨。”高力士也哈哈大笑道:“磨墨也不行,只與我著襪脫靴。”然後喝令將李白推搶出去。

李白被試官屈批卷子,回至內翰宅中,立誓:“久後,吾若得志,定教楊國忠磨墨,高力士與我脫靴,方才滿願。”賀內翰安慰李白:“白兄不要懊惱,沒辦法,安心在此待三年,若是再開試場,別的試官來了,我相信賢弟必然登第。”

飲酒賦詩,何不妙哉?哪裡管的了那麼多,不覺一年已過,忽然有一天,有藩國大使攜國書到達長安。朝廷差使命急宣賀內翰陪接番使,玄宗拆開番書一看,全然不識一字,給與賀知章,賀知章拜伏金階啟奏:“此書皆是鳥獸之跡,臣等學識淺短,不識一字。”天子聞奏,眉頭一皺,拿給南省試官楊國忠開讀。楊國忠一看,看了半天,亦不曉得,誠惶誠恐,支支吾吾,唐玄宗於是宣滿朝文武,竟赫無一人知曉書上有何吉凶言語。奶奶的,龍顏大怒了,喝罵朝臣:“文物百官,竟無一個飽學之土與朕分憂,要你們何用?此書識不得,將來如何回答發落番使,最後反而被番邦笑恥,必動於干戈,來侵我邊界!敕限三日,若無人識此番書,一概停俸;六日如此,一概停職;九日無人,一概問罪,然後別選賢良,並扶社稷,你們這些人,有什麼用!”說罷,拂袖而去。

聖旨一出,諸官默默無言,再無一人敢奏。

翰林學士賀知章回到家中,長吁短嘆,一籌莫展。李白問明情況,笑道:“可惜我金榜無名,不能為朝廷分憂解難啊。”賀內翰大驚道:“你笑什麼,哦,想必賢弟博學多能,辨識了番書,我一定當於駕前保奏。”次日,賀知章越班奏道:“臣啟陛下,臣家有一秀才,姓李名白,博學多能,要辨番書,非此人下可。”皇上准奏,即遣使去宣召,李白一臉誠恐道:“臣乃遠方布衣,無才無識,臣下敢奉詔,恐得罪於朝貴,他們都是飽學之人,也輪不到我啊。”唐玄宗不解,於是問賀知章:“李白不肯奉詔,其意何?”知章奏道:“臣知李白文章蓋世,學問驚人。只為去年試場中,被試官屈批了卷子,羞搶出門,今日教他白衣人朝,有愧於心。乞陛下賜以恩典,遣一位大臣再往,必然奉詔。”玄字道:“依卿所奏。

欽賜李白進士及第,著紫袍金帶,紗帽象簡見駕。就煩卿自在迎取,卿不可辭!”

賀知章領旨回家,李白穿了御賜袍服,拜謝,遂騎馬隨賀內翰入朝,唐玄宗一見李白,如獲至寶,道:“今有番國責書,無人能曉,特宣卿至,為朕分憂。”白躬身奏道:“臣因學淺,批黜秀才,臣尚且不能稱試官之怠,怎能稱皇上之意呢?”唐玄宗拍了下龍椅,道:“朕自知卿,卿其勿辭!”遂命侍臣捧番書賜李白觀看。李白看了一遍,微微冷笑,對御座前將唐音譯出,宣讀如流。

番書雲:“渤海國大可毒書達唐朝官家。自你佔了高麗,與俺國逼近,邊兵屢屢侵犯吾界,想出自官家之意。俺如今不可耐者,差官來講和,可將高麗一百七十六城,讓與俺國,俺有好物事相送。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柵城之鼓,扶餘之鹿,捴頡之豕,率賓之馬,沃州之綿,湄沱河之鯽,九都之李,樂遊之梨,你官家都有分。若還不肯,俺起兵來廝殺,且看那家勝敗!”

眾官聽得讀罷番書,面面相覷,唐玄宗表情不悅,沉吟良久,方問:“番家要興兵搶佔高麗,諸位有何良策?”兩班丈武,無人敢應。賀知章啟奏道:“自大宗皇帝三徵高麗,府庫為之虛耗,天幸蓋蘇文死了,可惜現在太平日久,無將無兵,倘干戈復動,難保必勝。兵連禍結,不知何時而止?願吾皇聖鑑!”天子道:“似此如何回答他?”知章道:“陛下試問李白,必然善於辭命。”天子乃召白問之。李白奏道:“臣啟陛下,此事不勞聖慮,皇上儘管放心,明天召見番使,我當面回答他,也用一些鳥獸文字。一定要他們的可汗知我大唐的威嚴,須要番國可毒拱手來降。”天子問,“可毒是什麼東西?”李白奏道:”渤海風俗而已,這就好比回屹稱可汗,吐番稱讚普,六詔稱詔,河陵稱悉莫成,都是按當地習俗來,說不定是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鳥~。”天子見其應對不窮,聖心大悅,諸位大臣聽到也大笑不止,即日拜李白為翰林學士,設宴於金鑾殿,宮商迭奏,琴瑟喧閱,嬪妃進酒,綵女傳杯。御音傳示:“李卿,可開懷暢飲,休拘禮法。”

次日五鼓,上朝的時候到了,百官朝見已畢,唐玄宗召李白上殿,見其面尚帶酒容,兩眼兀自有朦朧之意,於是分付內侍,教御廚中造三分醒酒酞魚羹來。須臾,內恃將金盤捧到魚羹一碗。天子見羹氣大熱,御手取牙答調之良久,賜與李學士。李白跪而食之,頓覺爽快。百官見天子恩幸李白,且驚且喜,驚者怪其破格,喜者喜其得人。惟楊國忠,高力士愀然有不樂之色。

聖旨宣番使入朝,李白紫衣紗帽,飄飄然有神仙凌雲之態,手捧番書立於左側柱下,朗聲而讀,一字不差,番使大駭。李白道:“小邦失禮,聖上大度,你且安靜的聽著!”番官戰戰兢兢,跪於階下。天子命設七寶床於御座之傍,取於聞白五硯,象管兔毫筆,獨草龍香墨,五色金花箋,排列停當。賜李白近御榻前,坐錦墩草沼。李白奏道:“臣靴不淨,有汙前席,望皇上寬恩,賜臣脫靴結襪而登。”皇上准奏,命一小內侍:“與李學士脫靴。”李白又奏道:“臣有一言,乞陛下赦臣狂妄,臣方敢奏。”天子道:“任卿失言,朕亦不罪。”李白奏道:”臣前入試春試,被楊大師批落,高大尉趕逐,今日見二人在此,臣之神氣不旺。

乞玉音分付楊國忠與臣捧硯磨墨,高力士與臣脫靴結襪,臣意氣始得自豪,舉筆草詔,口代天言,方可不辱君命。”

李太白醉草嚇蠻書

這正是用人之際,李隆基哈哈大笑,知道原委,教“楊國忠捧硯,高力士脫靴”,二人雖心裡暗恨,但是出於無奈,不敢違背聖旨,正是敢怒而下敢言。李白此時昂昂得意,踢襪登褥,坐於錦墩。楊大師奉旨磨墨,不曾賜坐,只得侍立,磨得墨濃,李白左手將須一拂,右手舉起中山兔穎,向五花箋上,手不停揮,須臾,草就嚇蠻書。字畫齊整,並無差落,獻於龍案,天子看了大驚,都是照樣番書,一字不識,一字不差,傳與百官看了,都驚呆了。

大唐開元皇帝,詔渝渤海可毒,向昔石卵不敵。蛇龍不鬥。本翰應運開天,撫有四海,將勇卒精,甲堅兵銳。頷利背盟而被擒,弄贊鑄鵝而納誓;新羅奏織錦之頌,天竺致能言之鳥,波斯獻捕鼠之蛇,拂蒜進曳馬之狗;白鸚鵡來自坷陵,夜光珠貢於林邑;骨利於有名馬之納,泥婆羅有良醉之獻。無非畏威懷德,買靜求安。高麗拒命,天討再加,傳世九百,一朝殆滅,豈非邊天之咎徽,衡大之明鑑與!況爾海外小邦,高麗附國,比之中國,不過一郡,士馬芻糧,萬分不及。若螳怒是逞,鵝驕不遜,天兵一下,千里流血,君同頻利之俘,國為高麗之續。方今聖度汪洋,恕爾狂悻,急宜悔禍,勤修歲事,毋取誅俗,為四夷笑。爾其三思哉!故諭。

翻譯:大唐開元皇帝(唐玄宗年號開元),發詔書遠至渤海,本著友誼的精神,希望大家能和平相處,我朝聖上應天運開創盛世,四海之內都向我朝俯首,軍隊將士勇武兵卒精銳,鎧甲精良。頷利背棄與我朝盟約而被擒拿,弄贊鑄銅鵝立誓與我朝修好,新羅將對我朝的歌頌織於錦匹綢緞上以進貢,天竺進貢會說話的鳥,波斯獻上能捕鼠的蛇,拂蒜進獻可以馴馬的狗,坷陵進貢白鸚鵡,林邑進貢夜光珠,骨利於進獻名馬,泥婆羅進獻好酒,他們這麼做無非都是用進貢以換取安寧,感激我大唐。高麗不願歸順,一朝便被殲滅,九百年的傳承又如何?這是前車之鑑啊,還望國主你考慮清楚,況且你只是一個區區的偏遠小國,甚至一度是高麗的附庸國,跟我天朝相比,不過是一個郡那麼大罷了,兵士糧草,不及我大唐萬分之一,如果你想螳臂擋車,像鵝一般驕傲不遜,待我天朝發兵討伐,千里流血,那麼你會跟頷利一樣成為俘虜,你的國家將成為過去的高麗。如今聖上寬宏大量,饒恕你的狂妄無知,你應當趕緊悔過,老老實實勤於治國,不要自取滅亡,成為其他鄰國的笑柄。你考慮清楚罷!

李太白醉草嚇蠻書

唐玄宗聞之大喜,再命李白對番官面宣一通,李白仍叫高大尉著靴,方才下殿,喚番官聽詔。李白重讀一遍,讀得聲韻鏗鏘,番使不敢則聲,面如土色,不得不大喊萬歲,最後辭朝,由賀知章送出都門,番官一路上私問道:“適才讀詔者的人是誰啊?”內翰道:“姓李名白,官拜翰林學士。”番使驚訝的說道:“多大的官啊,能使大師捧硯,大尉脫靴?”賀知章笑道:“大師大臣,大尉親臣,不過人間之極貴。那李學士乃天上神仙下降,天佑天朝,誰能比的上啊,哈哈哈!”

番使點頭而別,歸至本國,與國王述之,國王看了國書,大驚,與國人商議,天朝有神仙相助,如何敵得,於是寫了降表,願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