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爬山3小时上学,深山的孩子让谁心痛

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而今天,再次看到深山里的孩子们上学等消息,我的心里顿时五味杂陈。

每天爬山3小时上学,深山的孩子让谁心痛

众所周知,孩子们的生活环境迥异,有的孩子生活富足,有的孩子却无法上学读书。

贫富的差距,本不应该让最弱小的他们来承担的。只是,这一残酷的现实,越来越影响到他们的成长。

这个世代,从来都不缺少有钱人,也不缺少需要帮助的人。

可是,当我们无数次地看见那么多、那么多还挣扎在贫苦线上的孩子们,好像他们的上学问题从未得到解决。

当然,一次的报道也好,一次的关注也罢,真正能够解决的问题,也是十分有限的。

我们不能苛求到,一次的曝光之后,就会有无数人的蜂拥而至,或期待很多人都会慷慨解囊,或者直接去大山里面,做更多直接帮助孩子们的事情。

每天爬山3小时上学,深山的孩子让谁心痛

或许,对于这个已经10岁的小男子汉来说,每天反复地翻山越岭,经过3个钟头的山路之后,到达了学校,是他无数个记忆片段里面,最为宝贵的一片吧。

尽管如此,谁会将这样的长途跋涉看成是浪漫呢?

小墨给你举一个例子吧。

假设你现在特别想要去一个互联网公司,他们的工资待遇等都特别诱人,你想去,但路途十分遥远,每天上下班的路上,需要整整6个小时。

刨开这些,你还需要思考,你每天这么劳累,如若在上班时间里,不小心睡着了,怎么办呢?

或者说,你生病感冒了,怎么到公司呢?怎么顺利开展工作呢?怎么和同事领导有愉快且放松的交流呢?

同样的,这个仅仅10岁的男孩子,每天的体力都要消耗在爬山上,你觉得他读书能不比一般孩子辛苦么?

即便这样,他依然坚持,从未有抱怨。

反过来看,一个老师、一个学生,58岁的潘善吉是如何扎根在这片贫瘠的土地的呢?

每天爬山3小时上学,深山的孩子让谁心痛

​他说非常舍不得这个孩子,待他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

能将别人家的孩子视如己出,这份舍己的爱,往往来得比血缘之亲的感情更为浓烈。

潘老师不仅给孩子教语文、数学,还有品德等6门课程,都是他一个人来教导孩子。

只是,10岁的小男孩也马上要面临着去乡里上学了,潘老师也是心疼得很。

这样的一个故事,让我们的心揪得痛,谁不想自己的孩子能够轻松、自由和愉快地上学读书呢?

当父母的力量比较微弱时,我们又如何在千万个甚至是更多的家庭里面,找到一丝丝的安全感呢?

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们一个坐着好好读书的机会,到底心痛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因此,小墨呼吁大家,如果你有足够的力气,也请特别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等问题。

下一代的成长情况,将会影响得更加深远,盼望我们都能够有如此爱人和看得长远的眼光吧。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谢谢)

沐南墨:我们一起思考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