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愛彬:行業的觀察、譯林的思考,譯林的實踐

顾爱彬:行业的观察、译林的思考,译林的实践

譯林出版社社長 顧愛彬

轉載任何百道網微信公號(bookdao)所推送的文章或內容,請事先與本公號取得聯繫。關注百道網手機站更多文章,點擊閱讀原文進入。

【百道編按】自2009年轉企改制以來,譯林社呈現高速發展態勢,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9%、11%、15%;首末比分別達到390%、219%、301%。一家始終聚焦出版主業,始終把出精品出好書作為首要任務的出版社,為什麼靠圖書就能賺錢?並且在精英社會和大眾讀者中都一致形成良好口碑,從而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譯林社顧愛彬社長的觀察、思考與實踐分享,對於廣大的出版同行而言,無疑是一劑良藥,有助於我們重拾初心,增強信心,看清方向,規劃未來。

作者 | 顧愛彬

根據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佈的《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譯林社總體經濟規模已連續八年位居全國文藝類圖書出版社第一。在全國580多家圖書出版單位中居第32位,在地方250多家圖書出版單位中位列第12。自2009年轉企改制以來,譯林社呈現高速發展態勢,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9%、11%、15%;首末比分別達到390%、219%、301%。

多年來,譯林社始終聚焦出版主業,始終把出精品出好書作為首要任務,堅持以外國文學、人文社科、基礎英語教育、文化遺產與博物館為主攻方向的出版領域,推出了《經典譯林》《牛津英文經典》《人文與社會譯叢》《西方政治思想譯叢》《法政科學叢書》《城市與生態文明系列》《牛津通識讀本》等若干品牌書系,以及一批批暢銷常銷的單本好書,出版的專業化能力顯著提升,品牌影響力、市場號召力和競爭力也大幅提高。據開卷數據,《 經典譯林》系列已佔到全國圖書市場同類產品的40%。“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分別有十二個和十四個項目入選國家五年重點出版規劃項目;有四個和八個項目入選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一、行業發展的幾點觀察

(一)出版界存在一種比較普遍的焦慮,對出版業的未來缺乏信心,失去方向,沒有理想,沒有長遠規劃。

(二)業界存在一種傾向,總是用單一的經濟指標衡量出版業;始終認為做出版賺不了什麼錢。

(三)與此同時,出版資源、渠道資源的搶奪,網店價格戰、紙張價格的飆升,更是加劇了上述焦慮。

(四)移動閱讀,尤其是近兩年興起的知識付費等數字出版形態,模糊了一些出版人的視線,擾亂了人們的判斷,誤以為紙質出版又到了末日。

二、譯林的思考

(一)紙質出版總的體量不會有大的增長,但就單體出版單位而言,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強者越強,優者越優。優質內容資源、市場資源就會向這些強者傾斜。這一趨勢已經出現,比如人民文學出版社、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中信出版社、廣西師大出版社、世紀文景、新經典、博集天卷、讀客、磨鐵,等等。

(二)出版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做出版,最終目的就是出精品好書,傳播優秀文化;出版品牌的基石是一本本經得起讀者、市場、時間和歷史檢驗的精品好書,而不是經濟效益和經濟規模。任何急於求成、急功近利的做法都不符合出版規律。從經濟體量上看,出版是個小產業,但以文化貢獻衡量,出版卻是個重要的大事業。

(三)出版要有長遠規劃,出版企業經營管理者要有堅定的、正確的出版思想、出版理想、出版夢想和出版方向;要有清晰的發展戰略、目標和經營思路;要站在戰略的高度,冷靜觀察並正確判斷行業的發展變化,描畫企業發展藍圖。

(四)移動閱讀、知識付費只是新的出版形態,提供的是新的內容載體,並不會對紙質出版產生顛覆性影響。我們要做的是順勢而為,積極推進出版融合發展,但需要步步為營、穩紮穩打,而不是心血來潮、盲目作為,甚至亂作為。

(五)網店價格戰、紙質價格上漲,這是出版業發展中遇到的暫時困難;隨著業態的調整改革發展,必定會得到解決。

三、譯林的實踐

(一)始終堅定出版宗旨,堅守出版理想,堅持出版創新;咬定目標不放鬆;從不“亂折騰”、“瞎折騰”。

(二)突出頂層設計,推進“六大戰略”,實現譯林發展新目標。

我們的戰略目標是將譯林社打造成“出版品牌更響、內容創新能力更強、優質資源聚合能力更突出、文化影響力和市場號召力更深廣”的國有出版品牌強企。

圍繞戰略目標,我們將全面推進“六大戰略”——內容創新戰略、資源聚合戰略、融合發展戰略、品牌經營戰略、渠道細分戰略、國際拓展戰略,實現出版企業高質量發展。

(三)進一步強化譯林社精品生產體系,努力實現譯林出版的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和品牌化。

專業化,就是抓質量、抓導向、抓精品。將各產品板塊做精做透做大,同時做好每一本書的專業化出版。

規模化,就是豐富產品結構,提升品種規模,做大出版體量;同時,根據企業發展需求,穩步擴大編輯、營銷團隊的人員規模。

市場化,就是要實現出版持續的內容創新力、市場競爭力和文化影響力。

品牌化,就是在出版經營的各環節強化品牌管理,大力塑造譯林出版品牌,擴大譯林的讀者影響力和社會知名度。

(四)始終堅持“內容第一,質量第一,出好書第一”。

1.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重大重點項目;一手抓大眾出版,抓常銷書暢銷書。

譯林社始終堅持把做好常銷書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是譯林社持續發展的根本。譯林社又積極做暢銷書,並努力把暢銷書做成常銷書、長尾書。

2.堅持出版品位、格調、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杜絕既不叫好又不叫座的平庸選題。繼續嚴標準高要求,遏制盲目、無效的圖書品種擴張,不斷提高單品種選題的效率和效益 。

我們始終堅守三個原則:

堅持不懈地抓好出版導向。絕不因為一句話、一段文字、一篇文章、一本書而毀了我們的出版企業。

堅持不懈地把好關、把嚴關。從來不盲目跟風,從來不無原則遷就市場。堅決抵制“三俗”,絕不出版內容低俗、質量低劣的圖書。

堅持不懈地秉承自己的出版理想,按照既定的戰略目標推進出版的傳承與創新,堅守住自己的格調和品格。

3.在鞏固現有外國文學、人文社科等優勢板塊的基礎上,根據市場和讀者閱讀趣味的變化,並結合譯林自身發展需求,集聚優勢力量,不斷創造優勢條件,拓展新的優勢出版領域,擴大譯林出版版圖,做大譯林出版規模,佔有更大的市場份額。

我們始終堅信出版業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景。根據行業變化、市場變化、讀者閱讀趣味變化,我們不斷拓展產品板塊、產品線。經過多年的努力,譯林出版社目前已經形成涵蓋外國文學、華語原創文學、人文社科、基礎英語教育、文化遺產與博物館等領域的立體出版格局。

2017年初,譯林社成立原創文學出版中心。這既是對中宣部鼓勵出版社多出原創精品力作這一號召的積極響應,也是譯林社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今後一段時間我們要下大力氣做開做響原創文學出版板塊,力爭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原創文學打造成譯林社又一個品牌出版板塊。憑藉自身的品牌影響力、良好的讀者口碑和出色的服務,已成功獲得了國內一批頂級作家的出版資源,吉狄馬加、李敬澤、方方、遲子建、餘華、格非、畢飛宇、劉醒龍、劉亮程、葉兆言、徐則臣、葛亮、梁鴻、阿乙、李修文、祁智等等。

4.提高選題策劃有效率。譯林社已取消一般性的選題論證會。積極引導並推動編輯部門與市場營銷部門之間互動式的選題策劃。著力培養年輕編輯良好的書感和市場感,提升編輯的市場觀察力、選題內容判斷力以及有效選題的策劃力。這幾年來成效明顯,基本杜絕了無效書和平庸書,庫存週轉率大幅提升。譯林社近年來回款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退貨率保持在5.3%左右,庫存週轉率3.3次/年。

5.始終堅持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就是把出精品好書放在首位。進一步強化社會效益考核。通過考核,優化調整產品結構,提升圖書產品質量和有效率,打造更多精品好書。用好書贏得讀者,贏得市場,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譯林社從來不對編輯個人進行利潤等純經濟指標的考核。我們認為,直接對編輯進行純經濟指標考核,容易引發出版導向問題,會導致編輯為了完成個人業績,在選題策劃、編輯出版等環節產生嚴重的急於求成、急功近利的不良心理。企業的整體出版戰略就無從談起,無法凝心聚力,整體的出版品牌也無法塑造。譯林社通過團隊作戰,制定整體的出版戰略,打造精品圖書,以此塑造整體的出版品牌形象。社會效益比重佔考核的50%,涉及出版導向、出版質量、社會影響力,以及出版品牌建設等方面,其中,對部門進行出版品牌建設的考核,可能是我們的一個獨創之舉。

出版事業是一項崇高的事業,出版是文化強國的一個基石,圖書作為精神食糧,必須強調格調和品格,必須注重傳遞正能量。作為國有出版企業,我們必須時刻堅守三個責任和三個擔當:政治責任和政治擔當;文化責任和文化擔當;社會責任和社會擔當。作為國有出版企業,我們必須把多出精品好書作為我們的天職。多出精品好書,是出版企業自身發展和品牌建設的需要;是新時代的需要;是文化強國出版強國建設的需要。

封面圖來源:“新時代杯”2017時代出版·中國書店致敬活動(成都散花書院)

顾爱彬:行业的观察、译林的思考,译林的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