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中国的悲欢离合都在这里了

铁路,一直是中国人最常见的行进方式。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 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一方面, 铁路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铁路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引起了社会心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除此之外,铁路更成为了一代代中国人情怀的最佳载体。

30年,中国的悲欢离合都在这里了

80年代的绿皮火车

如今,坐着以数千公里的速度在全国延伸、驰骋的高铁,远方的一切都能被快速拉进,你是否忆起那曾经速度不足高铁五分之一的绿皮火车,它们仿佛游离在现代化之外,不紧不慢的带你回到记忆中。

30年,中国的悲欢离合都在这里了

那时候,火车是出行的最优选择,大量的人群带着大包小包涌进来

拼了命的挤,因为上了这辆列车,走进摇摇晃晃的车厢

就能夜以继日的赶起来,开向新的风景

30年,中国的悲欢离合都在这里了

80年代中期, “三大件”(自行车、收音机、手表)还是稀有物品

在火车上,一台收音机足以吸引全车厢羡艳的目光

放一曲邓丽君的《甜蜜蜜》,大家一起甜甜蜜蜜的听起来

30年,中国的悲欢离合都在这里了

那些扛着面粉、大米上车的返城知青,拖家带口、拖儿带女

一家人亲亲热热的挤在一起,吃着、聊着,一起憧憬着返城后的新生活

30年,中国的悲欢离合都在这里了

盒饭、泡面未能对饥肠辘辘的胃,进行足够的慰藉

打开车窗,伸手买一个,旁边小站村民卖的西瓜

给了炎热的车厢,另一份快乐

其实旅途并不都是温馨惬意的,劳顿和艰辛也会相伴左右,那以直立的睡姿做的梦,那拥挤的带着倦态和疲惫的车厢,都印证着人生的曲曲折折、悲欢离合。

那时候,一节车厢就是一个社会里面可以上演各式各样的故事,一段段旅程被一个又一个昏暗的隧道串联,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4G、没有ipad、没有电脑,人们只能寻找那最朴实的娱乐方式,比如分享自带的烙饼和家长里短、比如一副纸牌和麻将,几次推“茶”换盏,“觥筹交错”后,突然和对面座位只见过一次的“陌生人”成为了知己朋友,推心置腹的聊起了家乡的故事,一次次在不断变化的面孔和口音中串起了十里八乡的微型历史。

到站的时候,记得一定要腾出手,和对面的“临时密友”做一个郑重的道别,毕竟到站以后,我们又成了陌生人,继续各自忙忙碌碌的悲欢人生。

07年的“和谐号”动车

在1997~2007年之间,中国铁路完成了六次大提速。2007年的第六次大提速,白色的“和谐号”动车第一次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而这一次提速最高速度达到了250公里,这也是既有线提速能达到的最高速度。

30年,中国的悲欢离合都在这里了

车站服务人员举起手来,敬了一个最虔诚的礼

希望一路平安,一切顺利

30年,中国的悲欢离合都在这里了

躺在开着26°恒温空调的动车上,做一个舒舒服服的面膜

一会儿就能容光焕发的见到最想见的他

泡一壶茶,玩一玩电脑

几个小时的车程,我还能看完一部电影呢!

30年,中国的悲欢离合都在这里了

你看你的时尚杂志,我看我的智能手机

互不干扰,从入座到几个小时后的离开

整段旅程中我们甚至不用一句交流

从头到尾,至始至终,我们都是陌生人

经过六次提速,我国铁路的发展速度已经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大批量生产了先进的国产化动车组,自主研发了空调客车,动车组列车的车速和乘坐体验相较早期绿皮火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速度快了,人情却淡了,列车开始变成了单纯的交通工具……

10年至今,高铁大规模铺开

10年以后,中国铁路坚持自主创新,大力实施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策略,快速提升了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目前,我国已迈入高速铁路时代,中国铁路的技术创新水平己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30年,中国的悲欢离合都在这里了

高铁的乘坐体验,用风驰电掣来讲,一点也不过分

躺在商务舱里美美的睡上一觉,醒来以后,又可以到新的天地去驰骋沙场

30年,中国的悲欢离合都在这里了

孩子们人手一个ipad,一盘王者荣耀杀起来

30年,中国的悲欢离合都在这里了

车速这么快,网速也这么好,不直播一下,哪里对得起粉丝们

时代在变,不变的是坐上车那刻的期待,无论归家还是远行,列车总能驶向我们心心念念的地方。从2008年中国第一辆高铁京津城际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至今,短短10年时间,高铁在中国已经像过去的绿皮火车一样,成为极其普通的存在。

铁路在发展,中国在前行。

纵观列车发展30年,看尽中国百姓的悲欢离合、是是非非,看遍中国前进的起起伏伏,弯弯曲曲。

铁路的历史,就是中国的历史。中国需要铁路,中国需要更先进的铁路,中国的经济需要高速铁路,我国的高速铁路发展前景必将一片光明!

如果你也有关于火车的回忆,

如果你也有什么不得不说的故事,

麻烦留言给小年,

我们一起聊一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