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先養水 養水先養底

養魚人都知道"養魚先養水"這句話,但"

養水先養底”可就不一定有多少人知道了,這句話道出了池塘底質在水產養殖中的關鍵性作用。底質的好壞直接影響水質,水質的好壞是底質的表現形式,通常人們是通過水質的變化才知道底質的變化,改善底質是改善水質的基礎。病原通過塘底的有機汙染生長繁殖,再通過水體擴散傳播,因此"養水先改底"才是真正的“養魚先養水"

養魚先養水 養水先養底

現實中,很多魚塘的魚病久治不愈或者水質很差但也始終調節不好,可能問題就出在"底質"上,因為有些魚塘多年甚至十餘年沒清過塘,或者魚類放養沒有搭配底層魚(如鯉、鯽魚)和濾食性魚類(如鰱、鱅魚),種種原因是有跡可尋的,但也並不特別引人注意。

魚類若長期生長在缺氧或底質不良的環境下,其活動能力會明顯下降並嚴重影響生長。底質中的有機質在水溫升高後會大量分解,消耗水中大量的溶氧,還會產生各種有毒有害物質,輕則影響生長,重則導致缺氧泛塘,甚至死亡。定期使用一定的"底改"物質和增加底層溶氧,即能達到水質清爽,底質清潔,溶氧足,促進魚類生長髮育,降低餌料係數。

購買任意產品滿1000元贈送700元 弧克 第五代消毒劑 滅弧菌有特效 含有50%過硫酸氫鉀 殺菌消毒改底調水

養魚先養水 養水先養底

一、池底惡化(黑臭)的原因

底質的惡化產生的硫化氫、氨氣等有毒氣體在水體中易引起水質惡化。同時大量有機質為底泥病原菌提供營養,病原菌藉機大量繁殖,加劇魚類的發病。

1、清塘不徹底,包括清塘使用藥物不當、曬塘或凍塘時間不充分等。

養魚先養水 養水先養底

2、投餌多餘且浪費的飼料、未被浮游植物利用完的肥料、殘餘的動植物屍體、魚類糞便、水草和青苔腐爛等原因引起池塘底部有機質積累過多,都積聚在底部形成厚厚的有機汙染物質。底部“氧債”加劇,這些有機質在底部被厭氧菌大量繁殖並分解產生有毒害物質,引起底部發臭,對於養殖動物會造成極大的危害。

3、大量頻繁的加註、換水(特別渾泥水和暴雨沖刷泥水進塘)、多次大量使用化肥等引起底泥加厚,底部板結,池塘保肥功效減弱,易引發渾水、難肥等水質問題。

4、養殖水深與增氧能力脫節,養殖水體過深,水體增氧量不夠達不到要求,引起水體底部溶氧長期不足,底部腐敗發臭。增氧機安裝位置不當,增氧機安裝未能與池壁形成角度,導致大量髒東西被帶到池邊角落形成死角,時間久了也容易底層發臭。

5、淤泥過多且肥沃、長期不清塘、清塘不徹底、沒有暴曬或冷凍池底等也是引起底部出問題的原因。

6、放養密度高,投餌量大,相應的殘餌和糞便也多。

7、經常使用聚合物類產品調水改底,有機物被吸附、沉澱到底,用了以後多絮凝或吸附水中不良物質(如藍藻)沉積到塘底,形成“聚毒層”,底泥變酸,發酵變臭,

表面上是水好了,實際上可能"底"又壞了,因此,聚合物類產品應該用但儘量少用。

8、頻繁使用化學藥物消毒、殺蟲、殺菌,對有益微生物會構成極大的危害,也會使病原微生物產生抗性,可能會使池塘逐步失去生態平衡,塘底的自淨功能喪失殆盡,底質日益惡化。

購買任意產品滿1000元贈送700元 酵之源 進口EM菌種 您身邊的發酵車間 酵之源是EM菌種子;自己發酵,有益菌活力高、效果好、畝調水成本低至約1元

9、大量爆發藍藻的池塘,由於殺滅藍藻死亡後又沒及時水體解毒、換水,堆積池底,也會造成底部變黑變臭。

養魚先養水 養水先養底

二 、判斷池底是否惡化的方法

(1)用竹竿、器具等取底泥觀察,若底泥發黑、發臭證明底質腐敗嚴重。

(2)開動增氧機時,聞到臭味,產生的泡沫發黃、發黑、不易消失等表明底部惡化嚴重。

(3)出現從底部向水面冒氣泡、水面大量泡沫,表明底部惡化。

(4)水變得濃稠,感覺流動性差,嚴重的下風口有硫化氫(臭雞蛋)氣味等。

(5)水體pH值早晚變化不大。

養魚先養水 養水先養底

三、改良底質的主要措施

1、徹底清塘。

養魚先養水 養水先養底

徹底清塘消毒、幹底暴曬或冷凍。每年或最多三年可以將池塘過多的淤泥(殘餌)清除。另外,池塘將水抽乾讓光照暴曬(熱天),使土壤鬆動放出有害物質,冬天則利用冷凍冰雪凍池,同時再用藥物徹底消毒殺死病原體、寄生蟲、野雜草等。

2、生石灰。

養魚先養水 養水先養底

使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和水體潑灑進行水質調節,改變池底酸性環境,減少病原菌的滋生。也可以選用氧化類的化學底改產品,氧化分解底部有害物質。

3、生物方法。

養魚先養水 養水先養底

(紅線蟲)

徹底解決池塘底質問題還需用生物的方法,恢復池底生態平衡。但要根據池塘底質情況,因塘而宜、因藥而宜、靈活而定,補充池底益生菌、徹底分解底部有機質、競爭性減少病原菌數量等。

4、提高飼料利用率。

減少飼料和青草投餵、施肥不浪費等,從源頭上解決排洩物對底質和水質的汙染,及時撈出過多或死亡的水草、青苔等以防腐爛變質。

5、科學種草、保護水草。

水草可以吸收有機物,使重金屬含量不超標,同時能淨化水體,保持池塘水質清新。

6、底排汙。

水源較好的情況下,想辦法排放底層水(底排汙),排去池底汙物,引進新水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