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6年,全班只有兒子一個人沒出過國!杭州媽媽被逼急了……

前幾天,這條微博火了#全班只有兒子一個沒出過國#

小學6年,全班只有兒子一個人沒出過國!杭州媽媽被逼急了……

事情是這樣的:

這幾天,杭州的孫女士有點忐忑:在民辦小學讀六年級的兒子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遊學,要在英國待兩週,這是兒子第一回離開身邊,也是第一次出國。

類似的暑假遊學團,學校年年組織,但孫女士沒讓兒子參加。

“我們家經濟條件一般,一次遊學起碼3萬元,抵得上我三個月工資了。”

小學6年,全班只有兒子一個人沒出過國!杭州媽媽被逼急了……

每年寒暑假,她會陪兒子在國內旅遊,但沒帶出過國,“一是時間不允許,二是經濟考慮。

“還有一點,兒子還小,以後出國機會多得是,沒有必要急。”

可今年暑假她改了主意:“我是被逼急了,現在才知道,小學6年,全班只有兒子一個沒出過國。”

網友討論地很激烈,一部分網友建議家長量力而行,不必過於執著“出國”。

小學6年,全班只有兒子一個人沒出過國!杭州媽媽被逼急了……

小學6年,全班只有兒子一個人沒出過國!杭州媽媽被逼急了……

有的開始“反思自己”

小學6年,全班只有兒子一個人沒出過國!杭州媽媽被逼急了……

小學6年,全班只有兒子一個人沒出過國!杭州媽媽被逼急了……

也有很多網友對孫女士的壓力感同身受,也覺得出國看一看,確實有好處。

小學6年,全班只有兒子一個人沒出過國!杭州媽媽被逼急了……

小學6年,全班只有兒子一個人沒出過國!杭州媽媽被逼急了……

小學6年,全班只有兒子一個人沒出過國!杭州媽媽被逼急了……

小學6年,全班只有兒子一個人沒出過國!杭州媽媽被逼急了……

有人認為孩子這麼早出國遊學沒必要,是虛榮心作祟,容易形成攀比心理。

家長們互相交流的時候,一個說自己帶孩子去了日本迪士尼玩,一個說自己帶孩子去了泰國海灘度假,一個家長說自己沒有帶孩子出國,就開著瑪莎拉蒂帶著孩子去輔導班學習了......

出國遊學本來是一件挺好的事情,但是卻成了家長們互相攀比的籌碼,這樣的遊學有什麼意義呢?

小學6年,全班只有兒子一個人沒出過國!杭州媽媽被逼急了……

1

遊學到底值不值?

在經濟條件並不是很好的時候,花費一大筆錢讓孩子出國遊學到底值不值呢?

如果家裡的經濟條件一般,孩子年紀較小,且知識儲備量不夠,那麼花費較多的錢讓孩子出國遊學是不合算的。

孩子知識儲備量不夠,出國遊學十天半個月,學到的東西可以說少之又少。

小學6年,全班只有兒子一個人沒出過國!杭州媽媽被逼急了……

尤其是小學生來說,他們年紀太小對當地文化都沒有什麼認識,甚至連要去的地方在地球的哪個角落都不知道,這樣的遊學指望著能學到什麼真的不怎麼現實。

而且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是要長期培養的,十天半個月想要提升多少口語水平是很難的。

2

家長要量力而行

在爬泰山的時候,看見一些家長帶著四五歲的孩子一起爬。

孩子年紀太小,體力不支,往往堅持不下去,所以大部分都是由家長抱著上山的。

小學6年,全班只有兒子一個人沒出過國!杭州媽媽被逼急了……

家長抱著孩子長途跋涉十分勞累,還要擔心孩子的安全,一路上家長沒有來得及享受旅行的快樂,孩子也覺得爬上很沒有意思。

當孩子體力不是很好、知識儲備也不行的基礎上,我們實在沒有必要花費很多錢讓孩子出國遊學。

所以,遊學長見識一定要量力而行,要考慮孩子的體力、認知是否跟得上?家長的收入是否撐得起?

3

行萬里路之前,先讀萬卷書

只讀萬卷書,不行萬里路,對知識的理解很容易浮於表面;

知行萬里路,不讀萬卷書,走再多的路也不過是個郵差。

在孩子懂得一些道理、瞭解一些知識的基礎上,我們帶他行萬里路,讓他對知識有更深的理解;

小學6年,全班只有兒子一個人沒出過國!杭州媽媽被逼急了……

帶孩子去旅遊,給孩子一些日常生活中沒有的信息輸入,把這些場景存入孩子的頭腦之中,讓這些場景充盈孩子記憶的寶庫,等到時機合適,這些記憶就會“掉”出來。

孩子的知識越豐富、對事物認知的概念維度也就越廣闊,從而促進閱歷的提升。

旅遊帶給孩子不常見的信息,使孩子的思想不侷限在日常的思維當中,讓孩子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去認識旅途中的人、事、物、景,看到更加豐富的世界,這才是旅行的意義。

另,關於孩子出國遊學,你到底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