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自如,蛋殼,等長租公寓,不如政策支持衛星城發展

調控自如,蛋殼,等長租公寓,不如政策支持衛星城發展

近期已經被北京房租暴漲的各種新聞刷屏,很多炮轟長租公寓拼搶房源,抬高房租。從各個專家的論斷可以看出來,中國磚家太多,人云亦云。

北京這輪房租暴漲是為何,簡單的經濟學解釋,就是供需失衡,需求量大,而新增供應量幾乎沒有,是北京存量房少嗎,並不是,北京存量房市場可以達到750萬套,但是可以供出租使用的並不是很多。拿北京的第二CBD,大望京商務區舉個例子,望京最大的社區望京新城,房源總量在4000套左右,但是每個月在出租的房子卻30套不到,因為大多數都是自用為主,擁有幾套房的基本上都是經歷過拆遷的老北京人或者一些外地超級富豪,總體出租率不到百分之十。這個出租率不是今年如此,早在2014年就已經是如此了。

供應量不增加的同時,還有非標準住宅的庫存量的減少,尤其是各種鄉產,軍產,校產,還有城中村房源的較少,這個是國家的政策導向,不做評論,結果卻是顯而易見的,大批之前在城市中心預算低,租著環境不太好的便宜房子的人無奈只能去租正規的住宅樓。這個人群的數量至少是200萬靠上,要知道一個唐家嶺,一個十八里店住的人都能超過10萬,這些地方只是這些城中村的小的代表而已。

同時需求量也增加了,北京的經濟總量一直在增長,很多外地的企業持續在北京建立總部,因為北京巨大的人才優勢,尤其是互聯網企業,一個阿里巴巴,就能帶來超過一萬人的住宿需求,國外的一些巨頭企業依然在京設立研發總部,比如蘋果公司在望京設立研發機構,還有國家牽頭成立的一些大型組織,比如亞投行,預計會帶來超過兩萬人的居住需求,並且全部都是高端需求。未來北京作為核心城市的定位不會改變,人口將持續流入,尤其是高素質人口。

長租公寓依靠資本的力量,通過拿來老破小的房子,設計,裝修,增加服務,獲得租金溢價是商業上的正常邏輯,何罪之有。北京市場上大多數的房源還存在於你們說的小中介手裡,北京至少有幾千個中介,每家基本上都有一百套房子左右,個別也有上千套,黑中介大多數在這裡邊產生的。正規的長租公寓公司,也很難將他們擊垮,因為他們拿房源更加有靈活性,還有租金外的灰色收入,比如衛生費,安保費,免租期可以更短,公司運營成本很低,也許一間正規的寫字樓都不需要,員工大多數沒學歷,但是可以低工資養著。

從以上各方面的分析來看,北京核心區域房租三年後至少上漲百分之五十。

還有一個問題,都是誰在消費這些租金從8000到30000的房子呢,其實根據我的經驗,並不是大量的外來人口,而是已經在北京有房子的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可能因為工作變動,可能因為家裡增加人口,會換房住,但是買房成本太高,就租房來住,比如自己的是兩居室,租金8000元,他自己再加3000塊錢就可以換一個三居室,這樣的成本完全在可以接受範圍之內。望京的韓國人採用這種方式租房的特別多,他們都是把自己的房子全部租出去,然後換成酒店式公寓居住,可以承受30000一個月的租金。房租上漲對他們的影響並不是很大。所以在一線城市有一套房子抵抗通脹是很有必要的。

五環內可以開發的地已經開發的差不多了,所以五花內的供應幾乎不可能了。發展衛星城是解決人口居住,並降低居住密度的最好的辦法,尤其在交通工具日益完善的情況下,半小時的通行時間完全可以保證。但是目前的衛星城幾乎沒有發展起來的,也有很多的空置房屋,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開個玩笑,如果燕郊砍檢查站,再增加一條高速,朝陽區房租是不是得降低個五分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