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丨老黃牛的四次「快閃」 龍游「改非」幹部重返一線攻堅克難

2018-08-21 07:1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邵倩 縣委報道組 藍正偉 求張鋒

浙江日报丨老黄牛的四次“快闪” 龙游“改非”干部重返一线攻坚克难

連日來,每天早晨7時,一個熟悉的身影都會準時出現在衢州市龍游縣湖鎮鎮陽湖小區內。“每天吃完早飯我都會先來小區裡轉一轉,瞭解居民情況。”朱曉鋒說。巡查完小區,朱曉鋒又戴上安全帽,騎著摩托車到臨時辦公室正式上班。

一個月前,朱曉鋒被安排到社區籌備組的崗位上。這是他從湖鎮鎮人大副主席任上退居二線以來奮戰的第四個工作崗位。

龍游於1983年恢復縣建制,一批60年代出生的幹部曾是改革、發展的主力軍,近年來陸續退出領導崗位,改任非領導職務。為讓“改非”幹部繼續發揮餘熱,龍游縣專門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改非”幹部每年度自願申報參加至少一項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或者完成組織安排的指定任務,由組織部門統一管理、考核。目前,龍游縣有“改非”幹部127名,佔全縣縣管幹部的20.9%,其中有102名重返一線,參與專項工作、重點項目等攻堅任務。朱曉鋒就是其中的一員。

從歷寺村到社區籌備組,兩年來,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朱曉鋒的身影。在這些崗位,時間最長的是一年,最短的只有6個月。在朱曉鋒的人生中,這就像一次次的“快閃”。

第一次“快閃”,6個月。2016年3月,卸任鎮人大副主席後,朱曉鋒被下派到歷寺村蹲點整治生豬養殖。歷寺村是湖鎮鎮第二大養豬大村,共有15個養豬大戶,養殖汙染整治的任務很重。面對有牴觸情緒的村民,朱曉鋒沒有蠻幹,也沒有退縮,而是耐心地上門做工作。從生態保護的大道理、補償政策,到生活瑣事,朱曉鋒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得知養殖戶的子女即將高考,朱曉鋒說:“我們辛辛苦苦不就是為了子女能過上好日子嗎?但是你現在這樣,肯定會影響到孩子的高考。”一個月之內,朱曉鋒第15次上門時,養殖戶終於簽了豬棚拆遷協議書。最終,歷寺村按規定拆除6家養殖場,另外9家在朱曉鋒卸任後也完成“生態+工業”汙水治理。

第二次“快閃”,9個月。因茆頭村領導班子配備不全,2016年9月,朱曉鋒兼任該村黨支部書記。穩定了民心之後,朱曉鋒就開始在黨員中物色培養村支書。會辦事、無私心、時刻為老百姓著想,朱曉鋒亮出了村支書的必備條件,同時,他以實際行動進行示範。2017年初,天降暴雨,朱曉鋒想起村裡一戶老人還住在危房裡,叫上另一位村幹部,連夜趕到老人童水娣的家中,勸說搬離。在朱曉鋒的言傳身教下,村裡的黨員範瑞碧迅速成長,全票當選村支書。新班子成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拆改村裡的危房。

第三次“快閃”,一年。2017年6月,朱曉鋒來到童村村蹲點。童村村由原本的童村村和長元祝村兩個行政村合併而來,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都是原童村村人,原長元祝村村民心有怨言,原村支書祝永潮向朱曉鋒訴苦:“我們祝氏祠堂是祝氏先輩留下來的,現在年久失修,下雨也漏。我現在無能為力了,你幫我們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修。”在朱曉鋒的幫助下,村兩委發動全村黨員幹部帶頭捐款9萬多元,加上在外鄉賢捐款和相關部門的資助,3個月時間,祝氏祠堂煥然一新。此後,村裡修路、安裝路燈、引進來料加工,幾件實事一辦,原長元祝村村民心頭的疙瘩解開了,兩個村一條心,村兩委的戰鬥力更強了。

第四次“快閃”,正在進行中。籌建湖鎮鎮的第一個社區,這是一次全新的考驗,但是朱曉鋒很有信心:“一半的小區已經摸了底,辦公用房也已找好,年底前,我要做好陽湖社區的班子和制度建設,開設便民服務窗口。”

朱曉鋒說,人生的價值應該在工作中體現,他還有5年就退休了,這5年還可以有好多的“快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