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兩次買官,治理郡縣天下第一,最後官至丞相,成爲歷代官員楷模

漢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剛登基不久的漢宣帝為了突出自己作為漢武帝嫡出的身份,下旨要求群臣給漢武帝上尊號、立廟。

雖然此時朝政大權都掌握在霍光手中,但由於霍光本身就是漢武帝一手提拔起來的,很難反對這道聖旨,所以群臣紛紛表示就應當如此。

此時唯有長信少府夏侯勝明確表示反對,認為“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境之功,然多殺士眾,竭民財力,奢泰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蝗蟲大起,赤地數千裡,或人民相食,畜積至今未復,無德澤於民,不宜為立廟樂”(《資治通鑑·漢紀十六》)。

此番言論當然招致群臣一致反對,認為夏侯勝非議詔書,詆譭先帝。一番彈劾之後,不但夏侯勝被打入大獄,還連帶捎上了一個倒黴蛋。這個倒黴蛋叫黃霸,當時官職是丞相長史,他被群臣舉報早就知道夏侯勝這種大逆不道的言論而不舉報。這兩人都被判了死刑。

他兩次買官,治理郡縣天下第一,最後官至丞相,成為歷代官員楷模

黃霸

要說這個黃霸,在此之前,他的運氣真的不太好。他出生在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從小就胸懷大志,要做大官,還拼命苦學法律。

那時候還沒有科舉制度,做官要靠推薦,你要不是出身士族大家,很難進入官場。但機會還是等來了,漢武帝晚年,由於連年征戰,加上揮霍無度,導致國庫空虛,為了彌補財政,就採納了賣官的主意。黃霸看到機會來了,立馬買了一個侍郎謁者的官。

不過,他運氣實在不好,還沒過癮,就因為一個兄弟犯罪被連帶著罷了官。黃霸實在不甘心,很快就又找機會買了一個沈黎郡(漢代郡名,約今四川一帶)左馮翊(音憑意)的官。

上司看不起這個買官的人,就只負責讓他擔任統計全郡錢糧穀物出入的職位。這個職位雖然不高,卻實在是個肥差,要是換做別的人,隨便伸伸手就能撈到不少油水,可黃霸卻是兢兢業業,一點不利用手中職權搞點貪汙的事,每一筆賬目都記得清清楚楚,上上下下的人都對他刮目相看。

他兩次買官,治理郡縣天下第一,最後官至丞相,成為歷代官員楷模

上司就把他提拔為河東均輸長,負責徵收、買賣和運輸郡內貨物。黃霸的仕途之路似乎一片光明,很快就因為清正廉潔被提拔為河南太守丞。黃霸從小就學習法律,所以這個職位特別適合他,幾年下來,不僅太守特別信任他,百姓也特別愛戴他。

特別是,黃霸雖然取了個霸氣的名字,其實為人溫良謙讓,處事議政合乎法度,順應民心,愛民如子,在漢武帝晚年各地酷吏盛行的風氣下,黃霸卻偏以用法寬和出名。

漢宣帝登基後,由於他之前長期生活在民間,知道百姓的疾苦和吏治得失,決心改變漢武帝晚年以來用刑嚴酷的現象。這時,黃霸寬仁的名聲為他仕途前進帶來機遇,被提拔為廷尉正。廷尉是漢代專管刑獄案件的部門,這個職位更加符合黃霸所長,他用自己所學法律知識決斷了很多疑難案件,受到朝廷群臣交口稱讚,很快就又被提拔為丞相長史。

前途似乎已一片光明的黃霸,很久黴運又找上來,攤上夏侯勝這事,不但丟了官,還被打入死牢,隨時要被推出去挨一刀。

但奇怪的是,漢宣帝沒有下旨處死他們,而是就這麼不聞不問地關著。兩人在獄中待了三個年頭,本始四年,“郡國四十九同日地震,或山崩” (《資治通鑑·漢紀十六》),漢宣帝大赦天下,兩人重獲自由。

夏侯勝復出後為諫大夫,他沒忘記一起經歷牢獄之災的牢友,先是讓左馮翊舉薦黃霸,又親自當面向漢宣帝舉薦黃霸。於是漢宣帝任命黃霸為揚州刺史。正所謂否極泰來,經歷生死之劫的黃霸,仕途自此一路暢通。

他兩次買官,治理郡縣天下第一,最後官至丞相,成為歷代官員楷模

黃霸在揚州刺史任上三年,因治績卓著,漢宣帝下旨提拔他為潁川(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太守,俸祿兩千石。

潁川郡不但人口眾多,而且民情複雜,豪強宗族勢力林立,是有名的難治之郡,潁川太守是個極具挑戰性的職位。

黃霸到任後,首先是推崇教化。當時漢宣帝發佈了不少詔書,恩澤天下,可各地官吏卻不讓百姓知道,黃霸就挑選了品行優秀的官吏,分散到各地去宣講詔令,讓百姓都知道現在皇帝的旨意。這一來,潁川郡政令暢通,各級官吏都不敢再隨便糊弄百姓了。

然後,黃霸制定條令,勸說百姓嚴防奸盜,安心於農耕蠶桑之業,節約使用物資,廣種樹木、飼養家畜等,並通過各方父老、伍長等到民間廣泛宣傳講解。黃霸還讓各地的郵亭鄉官都養上雞和豬,用來贍養鰥寡貧窮的人。這些措施讓當地百姓受益匪淺,他的治理名聲也廣為傳播。

他兩次買官,治理郡縣天下第一,最後官至丞相,成為歷代官員楷模

黃霸為官注重明察秋毫。有次,某鄉吏上報說有個孤寡老人去世,沒錢安葬。黃霸居然能告訴鄉吏某處有棵大樹可砍了定做棺材,某亭有隻小豬可宰了做祭祀之用。鄉吏照此去取,果然都如黃霸所言。這一來,郡中都把黃霸當神仙看待,也再不敢對他有所欺瞞。

當然,我們今人肯定不相信神仙之說,也不會相信黃霸有千里眼順風耳的特異功能。從另一個故事中,或許可以察出些許端倪。

有一次,黃霸派一個年長的下屬下鄉去考察民情,特地囑咐必須秘密前往不得洩露行蹤。下屬很聽話,微服出訪,也不敢投宿驛亭、客棧,甚至吃飯都躲在路邊偷偷解決。有次吃飯時,突然有隻烏鴉飛過來叼走他手中的肉,恰好有個要去郡府彙報事情的人路過看到這一幕。他向黃霸彙報完事情後,順口就說了這事。等下屬考察完民情回來後,黃霸一見面就說:“你這一路真是太辛苦了,路邊吃飯還被烏鴉搶走了肉。”下屬大吃一驚,以為真是遇到活神仙了,對黃霸問起的調查情況哪裡還敢稍有隱瞞。

其實,這也是黃霸為官風格,他一向善於旁敲側擊,凡官吏民眾等遇到的人,都要從其言行中儘可能瞭解更多細節,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把各種情況蒐集彙總起來再逐一比對(“吏民見者,語次尋繹,問它陰伏,以相參考”(《漢書·循吏傳》))。

對於黃霸這種作風,後世也有人不以為然,比如,王夫子點評漢宣帝時代一批重臣時,就說“霸多偽飾”(《讀通鑑論·宣帝》)。

他兩次買官,治理郡縣天下第一,最後官至丞相,成為歷代官員楷模

黃霸是學法律出身的,又崇尚仁政,堅持對犯罪實行外寬內明,教化為先,注重防患於未然,與當時各地酷吏嚴刑峻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斷案又是其拿手好戲。有個黃霸智斷掙兒案

的故事對後世影響很大。

當時潁川有個富戶,兄弟兩人共同生活在一起,他們的妻子差不多同時懷孕了。可後來生下來只有一個孩子,另一個孩子卻是死胎,雙方都說活下來的是自己的孩子。這孩子長得和雙方都有點像,那時候又沒有DNA鑑定,雙方爭論了三年也沒能爭出個結果。後來,這官司驚動了黃霸。

黃霸的方法很簡單,叫人把孩子放地上,讓妯娌倆分別拉住孩子的一隻手,說誰把孩子拉過去,這孩子就歸誰。一聲令下,妯娌倆都拼命把拉孩子往自己拉,孩子痛得哇哇直哭。這時候,弟媳哭著說:“嫂嫂,這孩子是你的,不要再拉啦!”嫂嫂正得意地把孩子攬過來,黃霸卻突然對嫂嫂說:“你一心只顧搶孩子,難道不怕會傷了他嗎?世上哪有當母親的會這麼不心疼孩子的?這一定不是你的孩子!

至此,兄嫂二人才無奈承認這孩子的確不是他們的。原來當初嫂嫂因傷導致胎兒未能存活,但為爭奪家產,故意隱瞞了這事,等弟媳生下孩子後,藉口看孩子趁機把孩子奪去,聲稱是自己的孩子。這個故事被南宋鄭克編入《折獄龜鑑》這本斷案故事集,成為後世許多古代斷案故事和影視劇中的經典典故。

幾年下來,潁川郡在黃霸治理之下,民風逐漸淳樸,犯罪率逐漸下降,“奸人去入它郡,盜賊日少”,“戶口歲增,治為天下第一”(《漢書·循吏傳》)。這番治理非常得漢宣帝賞識,於是將他提拔為京兆尹,也就是相當於首都的市長。

他兩次買官,治理郡縣天下第一,最後官至丞相,成為歷代官員楷模

但不想在這個任上,黃霸遭遇了滑鐵盧。

先是因為沒有事先上報就調遣民工修治馳道,接著又因為往北軍調遣軍馬不夠數量,被彈劾影響軍隊出動,接連被貶官降職。

漢宣帝還是很欣賞黃霸,於是一道詔書將他再次任命為潁川郡太守,不過俸祿被減為八百石。於是潁川的百姓又迎回他們愛戴的黃太守。

黃霸這回在潁川一干就是八年,他把自己治理郡縣的所長髮揮得淋漓盡致,潁川郡在他的治理下,更加繁榮昌盛,甚至於各種鳳凰、神雀都飛到潁川郡。漢宣帝認為這是黃霸治理有功,特地下旨表彰,不但賜封黃霸爵號關內侯,黃金百斤,恢復俸祿二千石,而且還對潁川郡孝悌賢民以及鄉官中三老等分等級賜予爵號和帛。

後來唐永貞元年,轟轟烈烈的永貞革新僅經歷半年多時間就夭折,參與革新的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還沒到任又被貶為朗州司馬;元和十年,劉禹錫再次被貶為連州刺史,於是在赴連州路上與患難之交柳宗元分手時,他寫了一首詩《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詩中發出“重臨事異黃丞相”的感慨,用的就是這個典故

(原詩為:去國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臨事異黃丞相,三黜名慚柳士師。歸目並隨回雁盡,愁腸正遇斷猿時。桂江東過連山下,相望長吟有所思。)

他兩次買官,治理郡縣天下第一,最後官至丞相,成為歷代官員楷模

幾個月後,黃霸被任命為太子太傅,隨後又被提拔為御史大夫。五鳳三年(公元前55年),黃霸終於登上了仕途的頂峰——接替丙吉為丞相,封建成侯,食邑六百戶。

許多人熟悉一句話:“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韓非子·顯學》),這話雖不無道理,但多讀史書,我們會發現,其實人是最複雜的,輕易下結論往往會有例外。就像起於郡縣,並被譽為治理郡縣天下第一的黃霸,並不能適應丞相的職位,非但沒有幹出驕人的成績,而且屢出差錯甚至鬧出笑話。史書也評價稱“霸材長於治民,及為丞相,總網紀號令,風采不及丙、魏、於定國(即黃霸的兩位前任丙吉、魏相以及後任於定國),功名損於治郡”(《漢書·循吏傳》)。這是因為治理整個國家和治理一個郡是有不同要求的,善於治理郡縣並不必然善於治理天下。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任丞相五年、82歲高齡的黃霸在任上去世,被賜諡號定侯。

司馬遷在《史記》中首創循吏一詞,收集孫叔敖等五個循吏的故事作《循吏列傳》,與其後《酷吏列傳》的人物形成鮮明對比,發出“奉職循理,亦可以為治,何必威嚴哉”(《史記·循吏列傳》)的感嘆。其後歷代正史均沿用這一稱呼,指那些重農宣教、清正廉潔、所居民富、所去民思的地方官員,

直到元代雜劇創造了“清官”一詞,才逐漸取代循吏而更為今人熟悉。

他兩次買官,治理郡縣天下第一,最後官至丞相,成為歷代官員楷模

黃霸作為循吏的傑出代表,後世一直受到高度讚揚,朱元璋就曾說:“古稱任官惟賢才。凡郡縣得一賢守令,如潁川有黃霸,中牟有魯恭,何憂不治”。兩次買官方才進入仕途的黃霸,最終憑自己出色的治理郡縣能力,成為歷代官員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