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大開!古代扶貧的奇思妙想

點擊 “藍字”訂閱我們,天下城鄉事一本新城鄉

扶貧攻堅是當下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都在想辦法各顯神通。試想,如果名人也來為扶貧出主意,甚至出把力,是不是扶貧效果會更好一些呢?

在我國古代,許多名人都深懷仁愛之心,見到有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總能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他們的做法非常巧妙獨到,今天跟著城鄉君來讀一讀他們的故事吧~

藝術扶貧——王羲之

有一次,王羲之來到集市上,見一個老年婦女正在賣扇子,生意不是太好,他便走上前去對她說:“你看,你賣的扇子太素淨了,我來幫你寫點字上去,你的扇子就好賣了。”老者見他一臉誠意,也就沒有推辭,王羲之在每把扇子上都寫下了幾個字,然後交給老婦,老婦見這字寫得太潦草了,有些不大高興,王羲之說:“你只說是王右軍寫的就好了。”老婦照他說的做了。結果,人們蜂擁而至,不大一會就賣完了。

廣告扶貧——蘇軾

蘇軾被貶到海南島時,恰遇一個賣饊子的老婦人因為生意不好而發愁。蘇軾同情老婦人的境況,揮筆為老婦人作了一首廣告詩:

“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暖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這首詩把饊子勻細、色鮮、酥脆的特點和形似美人環釧的形象刻畫出來,怎能不令人怦然心動。

老婦人得到這四句詩,就把它貼到門上,這還真成了活廣告,老婦人的饊子店馬上顧客盈門,收入倍增,一家人的溫飽解決了。能夠主動用詩歌扶貧百姓,恐怕蘇軾算第一人吧。

執法扶貧——梅國楨

明代名臣梅國楨任職固安縣時,有許多宦官放高利貸給農民,盤剝百姓,其他地方官員不敢過問。有一年,宦官們給梅國楨送禮,想讓他為他們討債。

梅國楨將計就計,請這些宦官來赴宴,宴中,把欠債的老百姓叫來,怒責他們欠錢不還,要他們馬上還清。百姓痛申這兩年收成不好,又遭災害。說到痛處不禁都大聲痛哭起來,哭得一些心軟的宦官也掉下了一些眼淚。

梅國楨一看宦官的態度有些軟了,更加一把火,說:“為了還倆,只能賣掉你們的妻女,今晚你們就去道別吧,明天實行。”百姓們一聽哭訴得更加厲害了。這場面便那些良心未泯的宦官受到觸動,有些當場就把借條撕掉了。梅國偵用這種方式幫了鄉民的大忙。

文化扶貧——林召棠

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癸未科狀元林召棠,衣錦還鄉。見到小時候一個朋友的粥店生意冷清,想幫發小一把。正巧,朋友的妻子請他題個店名。林召棠靈機一動,提筆寫下了“弓弓店”兩個大字,落款寫上“道光癸未欽賜狀元及第林召棠題”。

過往行人見是狀元親題,紛紛趕來觀看欣賞。狀元書法娟秀遒勁,每個字都十分有力,就是“粥”字中間少了“米”字,剩下兩個弓字,豈不成了別字。一時間狀元寫別字的消息迅速傳開,人們成群結隊地前來觀看,品頭論足。

此時正是夏天,天氣炎熱,人們看了字都順便進店買上一碗涼粥喝,發小的粥店一下子就火了。後來狀元才說:“‘粥’字中間的米字是故意漏掉的,就是因為沒有‘米’,你們店裡的米才多起來的嘛!”

政策扶貧——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在位的時候,曾經強迫富人幫扶窮人。北魏政府要黎民百姓重視發展農業生產,同一部落、地區的富人和窮人要互相幫襯,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富人家如果有多餘的耕牛,就必須借給窮人耕田、拉車。如果富人吝嗇不借,被政府知道後,富人的子孫不可以從政,將被永遠禁錮在家做平民。

在嚴厲的政策下,孝文帝治下的富人紛紛開始幫扶窮人。

今日話題

你還知道哪些古代扶貧的故事,歡迎給城鄉君留言分享哦~

脑洞大开!古代扶贫的奇思妙想

新城鄉2018年7月刊

一路向北 蜀旅新領地

歷史滾滾向前,從古蜀道到川陝公路、寶成鐵路、蘭渝鐵路,今天西成高鐵的開通,“蜀道難”走向“蜀道通”,這座城市也有了新的時代雄心——建設川陝甘結合部現代化中心城市。

微信ID:xinchengxiangzz

雜誌訂閱電話:028-86968784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