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中国的饮食格局以长江为界

大抵遵循着南粉北面的定律

说起北方哪个地方最会做面食

无外乎陕晋一带

但如果说南方哪里的米粉最好吃

基本是个永远也谈不拢的话题

湖南广西江西贵州云南等地的米粉

各有自家板斧谁也不肯服谁

喜欢吃米粉吗?除了螺蛳粉、桂林米粉、牛肉汤粉等,还吃过什么粉?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从对米粉的热爱程度和种类来说,大多吃货都会认为广西才是地道的嗦粉大省。其实,江西人也爱嗦粉,不同于广西的汤粉,江西人更爱吃拌粉,而且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粉。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汝河路附近的这家小馆子,主打的就是江西米粉。母女俩是地道的江西南昌人,后来女儿来到郑州工作,母亲不放心就跟了过来,也把自己在老家做拌粉的手艺带到了郑州。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江西人对拌粉的感情就如河南人对胡辣汤那样深厚,每天早晨起来就要吃上一碗过过瘾。来到郑州之后虽然没有挤入早餐的行列,却也成了附近不少吃货中餐和晚餐的首选。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满满一碗端上来,远远看上去还有点像热干面。挑起一筷子,米粉呲溜一下就进到了嘴巴里。入口筋道顺滑,却不失嚼劲。没有过多的配菜,能吃出米粉本身的香味。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小于说,在老家他们吃的都是湿粉,但湿粉不易保存运输,就用粉干替代。粉干是用纯大米制成的,晒干之后从南昌运到郑州。晒好的粉干特别轻脆,轻轻一掰就断了,下锅煮制之后却能变得筋道Q弹。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在煮米粉的时候也有技巧,火候和时间一样都少不了。煮的时间过长,米粉就会全部断掉;时间过短,米粉吃起来口感就不够软糯。煮过米粉的汤白白的,喝上一口还有米汤的香气。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拌粉出味的关键,少不了凉调汁和辣椒油的加持。两种辣椒按照一定比例配在一起打成粉,和十三香等调料拌在一起,热油一激、香味四溢。吃的时候简单一拌,原本洁白的米粉瞬间就染上了诱人的酱色。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老吃家都知道,吃江西拌粉离不开瓦罐汤。看似小小的一盅,却有着大大的能量。店里汤的种类很丰富,价位也不高,一人一盅刚刚好。都说喝起来汤鲜味浓、余味醇厚。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排骨是制作瓦罐汤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排骨焯水去掉血沫,再用冷水反复冲洗,直到排骨表面的油脂全部被洗掉。炖煮的时候不用葱姜、不用高汤大料,只需少许的盐和中药材,吃的就是食材本身的鲜味。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其实,说是炖不太正确。传统的江西瓦罐汤是要放在炭火上煨制的,来到郑州后炭火变成了电炉,但口感上并没有受到影响。处理好的食材放到瓦罐内,封上一层锡纸放到炉子里,恒温焖上十个小时就可以了。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揭开盖子,一股热气裹着香气迸发而出,直勾胃里的馋虫。汤头看似清澈,一口下去满嘴都是鲜味。排骨肉质软烂,吸饱了汤汁吃起来咸香可口。店内瓦罐汤数量不多,每天大概只有两百多罐,来得晚了不一定能喝到哦。

- 江西米粉的二三事 -

从江西到郑州,她带着一碗米粉的执念开了这家小店

店名:鲜粉瓦罐汤

地址:郑州市大学路汝河路交叉口向东10米路北(点击导航)

消费:人均15元

营业时间:11:30—14:30 17:30—20:30

导演 | Cookie 摄像 | 舒骑 文案 | 周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