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小竹篮见证生活大变化

四十年,小竹篮见证生活大变化

如今,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城乡差别越来越小,生活在花园般乡下满头银发的奶奶,耳不聋,眼不花,走起路步履矫健,生活过得如蜜甜。前几日回老家,奶奶又拉着我的手,和我说起她过去四十年前上山砍竹子编竹篮的故事,絮絮叨叨说个不完,脸上还泛着红光,四十年,小竹篮见证了奶奶生活大变化,晚年的她总是沉静在过去幸福的回忆之中……

奶奶年青的时候,可是四里八乡的巧姑娘,她有一双巧手,有祖传的编制竹篮的手艺。每年到秋天,奶奶和村里姑娘、嫂子一道到家门口天门山上去砍竹子。经过十里长冲水库时,她们都是停下脚步,在波光粼粼水库水洗洗脸,照照镜子,她们俏模样和水中鱼儿媲美。她们在山上一边砍竹子,一边唱着山歌,像百灵鸟一样开心、快乐。傍晚,收工回家的奶奶把砍回家的竹子泡在门前的小溪里,等到竹子泡透后,奶奶就坐在门前的凳子旁用弯刀一片一片劈开竹子,把一根根竹子劈成细小长长的竹丝。而后,奶奶用她那双细巧的双手把一根根的竹丝编成形状各异的竹篮,像电影《七仙女》上的七仙女一样,飞针走线,巧手上下翻动,把一个个小小的竹篮编成形状各异样式,竹篮上有凤凰鸣春、鸳鸯戏水等图案,新编好的竹篮还透着竹子的清香。

年青时, 奶奶是一个十里八乡的俏姑娘, 听奶奶说,追她的小伙子很多,可她心气高,一个都看不上。那年顺安三月三庙会,奶奶挑着满满一担竹篮,大概有三十多个,庙会上,一个混混看奶奶长得俊俏,不怀好意问,小姑娘,这竹篮怎么卖,奶奶说,八毛钱一个。混混说,你陪大爷喝个茶,大爷给十块钱,说着话,就对奶奶动手动脚,庙会上的人,知道混混不好惹,敢怒不敢言,愣头青的爷爷从人群中冲了过来,想都没想,上前就给混混一拳,把混混打掉了两颗门牙,一顿饱揍,直打得混混求饶为止,演绎一段英雄救美的故事,这样我的爷爷认识了邻村的奶奶。第二年,奶奶嫁给我爷爷,那时家里穷,巧手的奶奶总是就着月光编竹篮,爷爷第二天天不亮就挑着奶奶编成竹篮到离家十里远的荻港街去卖,由于奶奶心灵手巧,编成的竹篮样式好,图案形状各异,别人家竹篮买卖还没有开张,爷爷的竹篮就被抢购一空。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奶奶用巧手养活我的父亲、叔叔、姑姑三个儿女,日子过得实属不易。

改革开发四十年后,如今,人们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过富裕而翔实,家乡人很少再编制竹篮,家乡编制竹篮的手艺,因为辛苦,效益低,年轻人不愿学,正在失传,渐渐退出人们视野。同时,还有好多乡村的手艺,如:捆桶、修钟表、打铁、修锅补铁的一门门传统手艺都离我们渐行渐远,远离我们视线了,可在的奶奶心中,小竹篮见证生活大变化,故事仍然是那样亲切、那样丰满、那样生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