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那些見過卻不知道名字的魚

魚類在捕食或躲避敵人時,有許多掩飾自己的方法,它們有時甚至會假扮成其他物種的食物,以便更好地捕捉那些物種。其中最簡單的掩藏方式可能是反向隱藏,鯊魚就是如此,這些動物的背部顏色深於腹部,從下面往上看時,顯得顏色均與,與天空融為一體,因此當它們接近獵物時不會被發現。


魚的隱藏

  • 大菱鮃

這樣的比目魚在海底等待獵物時,都能主動改變顏色,它們的色素細胞能使其迅速變為與周圍環境相似的顏色。

平時那些見過卻不知道名字的魚

平時那些見過卻不知道名字的魚

  • 葉海龍

能被動地改變身體的形狀和顏色以掩藏自己,這種保護色十分有效。它們的身體如碎段,與棲息地的雜草從融為一體,不論是敵人還是獵物,都不會將它們視為魚類。

平時那些見過卻不知道名字的魚

  • 琵琶魚

能用“釣竿和線”—肉莖和貌似其目標獵物所喜愛的食物誘餌來釣魚。因此也得名“垂釣魚”,它們這種令人叫絕的身體結構是由其第一背鰭的棘刺發育而來,在不用時還能摺疊起來。

平時那些見過卻不知道名字的魚

水外之魚

  • 智利鯰魚

智利鯰魚在陸地能待多長時間主要取決於當時的天氣狀況,多雲時,它們能在陸地生活約2天,體內水分僅流失10%;而人工養殖的數據顯示,流失25%的水分才會致其死亡。在野外死亡的智利鯰魚體內的水分幾乎流失,但太陽的照射會使其身體的溫度高達約24攝氏度,這對它們來說是致命的。

平時那些見過卻不知道名字的魚

地下之魚

  • 鮋䲁魚

古巴的鮋䲁魚能產下發育完全的幼魚,除此之外,人們還在野外觀測到洞穴魚的繁殖,因此,其他洞穴魚可能是產卵物種。墨西哥盲穴脂鯉或麗脂鯉是唯一一種在水族館進行人工繁殖的物種,直到近期人們還只是將其視為廣泛分佈的墨西哥脂鯉的一種洞穴物種形態而已。

能進行洞穴魚的繁殖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它們的野生種群分佈十分有限,數量稀少,而且它們如果不進行洞穴魚的繁殖,那麼就無從瞭解它們的特性。這些神秘魚類物種大多面臨著野外的重重生存危機,但目前人類對它們的瞭解仍然十分匱乏。

平時那些見過卻不知道名字的魚

大型海生魚

鯡及其近族(鯡科)時呈世界性分佈的大型海生魚雷類群,與其他類群相比,它們特徵明顯、易於辨識。鯡和西鯡的淡水代表物種棲息在美國東部、亞馬遜河流域、非洲中部及西部、大洋洲東部,偶爾也分佈在一些其他零星地區。鯡和西鯡所在的物種科所包含的物種數量最多(約214個),它們都極具經濟價值。由於它們從前數量龐大,肉質富含豐富營養,又大片群生,因此成為漁船追逐的主要目標。1936~1937年間,在世界上所捕撈的魚類中,該科物種所佔的重量比例竟達37.3%,其中約一半都出自同一物種,即太平洋沙丁魚。

平時那些見過卻不知道名字的魚

公元709年,鹽漬鯡魚就從英國的東英吉利出口至弗里斯蘭島,此漁業甚至被載入《英國土地誌》(1086年)中,鯡魚(及其近族)的最大優點就是它們可以用多種方式保存:用鹽水醃製、鹽漬、熱燻及冷燻。在冷凍及制罐頭的方法產生前,人們就是用上述這些保存技法來保存可食用鯡魚的。

平時那些見過卻不知道名字的魚

  • 鳳尾魚

溫州歷代相傳,有“雁蕩美酒茶山梅、江心寺後鳳尾魚”之說。每年三月,生活在淺海的鳳尾魚就溯江而上,群集到江心孤嶼四周的江面上。近郊漁民們便駕著子鱭船,撒網捕魚。最多時是在江心寺後面的江中。此魚腹內多 子,肉質細嫩,可煮吃,但民間多用油煎,吃起來又香又脆,鮮美可口。相傳南宋狀元王十朋(樂清人),曾在江心孤嶼讀書。因他勤奮好學,感動了東海龍王,特地送這種叫“子鱭”的魚給他吃。

平時那些見過卻不知道名字的魚

  • 生活習性

鳳尾魚是一種洄游性小型魚類,平時多棲息於外海,每年春末夏初則成群由海入江,在中下游的淡水入口處作產卵迴游。中國沿海各大江河口附近均有分佈、以天津海河、長江中下、珠江口為最多。產期為4~8月,長江中下游清明前的鳳尾魚品質最好。

平時那些見過卻不知道名字的魚

做成食物的鳳尾魚

深海中的秘密多到我們無法想象,還有多少是我們未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