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比抑鬱症關注度更高的精神疾病「盤點」

忙碌了將近一週的時間,終於把各方需要的表格盡數填妥。

在整理數據期間,我將2017年5類高關注度、高就診率的精神疾病做出了排序和對比,現在寫出來,讓大家有個科普認知。

第五名:酒精依賴

飲酒是一種頗為悠久而普遍的生活習慣和社會風俗,過量飲酒會造成軀體或者精神的損害,並帶來不良的社會後果,如果飲酒的時間和量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使飲酒者無法控制自己的飲酒行為,並且出現軀體化和戒斷的症狀,這一情況被稱為酒精依賴。

2017年比抑鬱症關注度更高的精神疾病「盤點」

去年,我院針對酒精依賴症做過一場公益篩查,得出的結果是:酒精依賴的人群大多集中於30-39歲之間,這一群體的壓力比較大,且工作交際頻繁,其中酒精依賴的男性佔比56%,女性佔比44%。針對男性與女性酒精依賴的體質差異,對一部分有意向戒酒的朋友進行了援助減免治療,目前回訪復飲率控制在1.38%。

王大夫在此多說一句:年關將近,小酌怡情,大喝傷身,適量、適量!

第四名:躁狂症

躁狂症的典型表現是情感高漲、言語增多、活動增多,伴隨精力旺盛、言語增多、活動增多,嚴重時伴有幻覺、妄想、緊張症狀等精神病性症狀。

2017年比抑鬱症關注度更高的精神疾病「盤點」

根據去年我院的就診情況發現,躁狂症患者在2-3月間呈現出一個就診高峰值,且發作時間均持續一週以上。這個時間段,恰巧是春節過後,長假整修完畢迴歸工作崗位,竟然是躁狂高發期,不得不引起各位的深思。

躁狂症的發病年齡早,多發於45歲以前,首次躁狂發作多處於青年時期。該病起病較急,多因不良生活事件和環境應激事件引起,與家庭關係不好、長時期高度緊張的生活狀態等有關。

第三名:妄想症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見的一種症狀,約有半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被診斷為妄想型。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發病年齡一般以內向、孤僻、心理障礙和中、老年者居多。

2017年比抑鬱症關注度更高的精神疾病「盤點」

此病起病比較緩慢,患者大多具有多疑、敏感、不信賴別人、行為神秘、不易接受他人的批評,嫉妒性強,活在夢幻中等妄想性個性特徵。妄想症是一系列症群,有被害妄想症、嫉妒妄想症等等,高發人群為中老年人。在我院接診的妄想型精神分裂患者中,女性佔比高於男性,這與女性的心理波動大、情感細膩有關。

第二名:抑鬱症

抑鬱症居然是第二名,這科學嗎?

2017年,因抑鬱症自殺的明星金鐘鉉等人引發了大眾對抑鬱症的關注。

當前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幾乎每個人都在超負荷運轉,當人們遇到精神壓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等情況時,理所當然會產生抑鬱情緒。

2017年比抑鬱症關注度更高的精神疾病「盤點」

幾乎我們所有人都在某個時候覺得情緒低落,常常是因為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但是抑鬱情緒≠抑鬱,在我國據估計有8300萬人,這其中可能就隱藏著大部分的自殺潛在人群。

抑鬱症佔比較大的人群仍舊是30-39歲之間的群體,對男性而言,這個階段正處於事業發展期,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工作壓力都很大,對女性而言,工作與家庭的兼顧、分娩及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成為促發抑鬱症的因素。

第一名:強迫症

2017年趕超抑鬱症的精神疾病是強迫症,其中青少年的佔比最高。

2017年比抑鬱症關注度更高的精神疾病「盤點」

什麼是強迫症?強迫症是一組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其特點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並存,一些毫無意義、甚至違背自己意願的想法或衝動反反覆覆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雖體驗到這些想法或衝動是來源於自身,極力抵抗,但始終無法控制,二者強烈的衝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慮和痛苦,影響學習工作、人際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2017年比抑鬱症關注度更高的精神疾病「盤點」

強迫症之所以排在第一位,是由於它的普遍存在性。在我院進行的篩查報告中發現,強迫症的發病範圍覆蓋了15-45歲的人群,年齡跨度很大,且在接受篩查的個體中,幾乎每個人多少都有些強迫症,數量之多令其他病種望塵莫及。

2017年比抑鬱症關注度更高的精神疾病「盤點」

相較於軀體器質性疾病,精神問題更加難判定、難治療,且治療效果不如器質性疾病那麼直觀。所以,對於精神心理健康的調查和數據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因為想要得到數據,就需要大範圍的普篩,而大範圍的普篩則會讓一些早期精神疾病顯現出來,這就使得這類人群可以得到早期治療干預,從而令病情不至惡化。

精神疾病的臨床實踐永遠在路上,但隨著醫學的昌明和社會關注度的持續增長,精神疾病已經不是那麼可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