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人,这些老照片里可能有你的青春!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

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也反应在电网人的工作和生活中

本期,我们通过一张张斑驳泛黄的电力老照片

回顾几十年来电网人一路走来的足迹

见证我国电力事业的巨变

一张张的老照片

定格下了老一辈电网人为电力事业奉献的身影

也记忆了他们的岁月与青春……

1

与变电站相守30年,兄弟们都老了

电网人,这些老照片里可能有你的青春!

电网人,这些老照片里可能有你的青春!

讲述人:国网浙江检修公司瓶窑运维站 张利民

我叫张利民,是一名一线的运维人员,我跟照片中的同事们守护瓶窑变已经30余年。瓶窑变是浙江省首座500千伏变电站,于1987年投运。30年前,没有电脑监控画面,我们需要借助身后的这块主控屏上的指示灯、仪表来进行设备监控,当时是8小时倒班制,每小时都需要人工进行数据抄录、比对分析。当时的主网接线还很薄弱,我们时刻都不敢放松。

这块主控屏可算是见证了瓶窑变自投运以来的历程,它于1986年产自瑞士亚细亚公司,目前部分还在继续使用,1987年跟随它一起引进的还有其余9个国家的设备,被外界戏说为“八国联军”。当时我就坚信,我们总有一天会用上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制造。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没让我们等待太久,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们不仅做到了设备国产化,还做到了智能化。这30年来,瓶窑变的厂站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一个变电站从过去的上百人维护,到如今的几十人可以运维检修七座站,我深刻感受到了发展的力量。

2

供电营业厅的变迁

电网人,这些老照片里可能有你的青春!

电网人,这些老照片里可能有你的青春!

讲述人:江苏常州供电公司 黄正芳

从前,我经常看到父母一到月底就到供电营业厅交电费,而现在,我只需要在家里打开手机软件,点几个按钮,我的电费就交清了。

听营业厅的同事说,80年代的营业厅,柜台高一米二,客户站在柜台外面办理业务是当时非常普遍的一种形式。1995年底,当时的常州供电局实施优质服务体制改革,创立用电服务中心,在行业内外首开“一门式”服务模式,成为当时国内功能最全的供电营业“窗口”。

进入新时代,95598网站业务开通,居民客户办理业务实现网上“一指通”。现在,客户只要在手机上一点,就能查询电费账单、交费记录等。公司建成柜台、电话、网络、手机等多元化的服务窗口,给客户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3

调度中心大变样

电网人,这些老照片里可能有你的青春!

电网人,这些老照片里可能有你的青春!

讲述人:新疆昌吉供电公司 王秀娟

我从1989年开始上班,当时我们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设备比较简陋,调度使用的变电站一次接线图和变电站直接线路都是通过面板反映出来的。当时的电脑都是“大脑袋”,反应也比较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网也随之不断发展。现在,我们通过电子大屏能清晰地看到昌吉州电网各电压等级接线情况以及潮流分布。而且现在我们调度电网使用了很多先进手段,比如说OP3000系统,OMS系统、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营销业务系统等,电网运行状况能全方位掌握,处理电网的故障也更加高效了,所以我们的电网也是越来越安全可靠了。

4

我与华池电力的40年

电网人,这些老照片里可能有你的青春!

电网人,这些老照片里可能有你的青春!

讲述人:甘肃华池县供电公司 杜成杰

我叫杜成杰,是甘肃华池县供电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我的职业生涯应该算是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华池电力的发展历程。

1970年,我初中毕业后经组织安排被分配到华池城关变电站,那时的设备和环境都很简陋。到了1979年,华池的电力的供应依旧是捉襟见肘,当时县里只有两台柴油发电机,可算是华池用电的“基石”。

1982年,华池电力迈开了发展的步伐,引进电源、更换各种设备。直到1998年,华池人民的用电才摆脱了“挤牙膏”的困境,城关变电站也大变样了。

要说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数2014年,华池供电公司将35千伏城关变电站进行增容改造,设备全部更换,在变电站旁边还新建了公司办公大楼。

5

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电网人,这些老照片里可能有你的青春!

电网人,这些老照片里可能有你的青春!

讲述人:江西赣东北供电公司 朱子浩

我从2014年开始担任江西赣东北供电公司调度员,我现在的工作环境,和以前的调度室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调度室是供电企业的心脏,它的每一次更新换代都见证了企业发展的历史。据和我一块上班的老师傅讲,90年代的调度室非常简陋,两张桌子、几部电话机和几台电脑。走进调度室最显眼的就数那个布满整面墙的赣东北电网电气一次主接线图模拟屏,主要是便于调度员工作上的模拟显示。改革开放四十年,电网得到空前发展,调度室也经历了数次的变化,已从模拟走向数字化再到智能化,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候。现在,电网运行情况、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只需在电脑上一点,便一目了然。

6

从黑板到电脑,不变的是坚持培训

电网人,这些老照片里可能有你的青春!

电网人,这些老照片里可能有你的青春!

讲述人:江苏溧阳市供电公司 彭迪

第一张图片拍摄于1999年3月19日,当时公司的业务骨干姜国良正在公司老大楼2楼会议室为新招聘的农电员工开展上岗前的业务培训。第二张图片拍摄于2018年7月30日,公司兼职培训师李科伟正在技能实训基地为农电大学生开展高级工前的鉴定培训。

同样的场景,却相隔了20年的时间,曾经的黑板、粉笔,现在的白板、投影、电脑。不变的是在这20年里,溧阳市供电公司积极做好农电员工的技能培训工作、增强员工队伍素质,极大的提升了农电队伍的整体技能水平。

7

骑摩托去抄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电网人,这些老照片里可能有你的青春!

电网人,这些老照片里可能有你的青春!

讲述人:江西上饶县供电公司 彭晓林

我是江西上犹县供电公司安全质量监察部副主任彭晓林。1999年,我担任上饶县沿湖供电所第一任所长,一晃19年过去了,沿湖供电所经过一期农网升级改造,由原来的1000余户用电户增加到2600余户,变压器从16台增加到38台,沿湖供电所也并入了城区供电所。

近年来,电网企业一直在不停进步,从人工收费到银行扣费,到现在电e宝等多渠道交费方式的推广,广大电力客户动动手指就能完成付费,连抄表也都已经是智能远程抄录了,以前骑着摩托车去抄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能够见证电力的发展,我由衷地高兴。

8

设备更智能了 电网更可靠了

电网人,这些老照片里可能有你的青春!

电网人,这些老照片里可能有你的青春!

讲述人:陕西铜川供电公司 杨欣向

这张老照片是1987年我在铜川市110千伏宜君变电站巡视抄表时照的,那时候的变电站没有经过改造,表计、光字牌都在柜子上,每天早中晚三次巡视全站设备之后,要准确无误地将设备运行数据抄录下来,工作票、操作票、值班日志都需要手写,一个月下来就能记完好几大本。当时变电站都是充油设备,设备运行很不稳定,遇到雷雨天气,设备故障跳闸是常有的事,当时设备比较老旧,手动合闸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也很费时间,所以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

从1982年我担任变电值班员开始,到值长再到班长,到现在我干变电运维工作已经干了36个年头了。36年里既有艰辛,又有甘甜。30多年来我见证了铜川电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变电运维人算是很幸福了,设备更加智能了,电网更加可靠了,变电运维管理也更加安全、精益。

9

从村电工到台区经理

电网人,这些老照片里可能有你的青春!

电网人,这些老照片里可能有你的青春!

讲述人:浙江余姚市供电公司 励猛锋

我是浙江余姚市供电公司临山供电所的一名台区经理,今年56岁,一直工作、生活在临山,可以说见证了这个沿海小镇改革开放40年来的电力变迁。

1986年,我成为了一名村电工,负责收电费、安装电器等工作。当年都是机械表,我必须挨家挨户上门抄表,机械表精度差,变压器下的二级表跟用户总的电量常常对不上。现如今,智能电表的普及让我可以在电脑上查看用电量,电e宝等指尖缴费的广泛应用,更是方便了客户。

2012年,临山在浙江省率先试点开展电力驻村服务,我成为第一批驻村服务的台区经理。每周我都会到驻村服务点,做好用电咨询、故障报修等工作,开展电力宣传、表后延伸等服务。我是台区经理,还是电力设施维护员,业扩报装代办员,用电安全宣传员,我们与电力客户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10

再不像以前,刮风下雨就会发生故障了

电网人,这些老照片里可能有你的青春!

电网人,这些老照片里可能有你的青春!

讲述人:青海西宁供电公司 张永发

110千伏小桥变电站不仅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西宁的高速发展,也见证了上一代西宁供电公司员工的成长。

上个世纪70年代建设小桥变电站的时候,变压器是“坐”火车到西宁的,当年为了把主变——这个笨重的大家伙运到变电站,就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那时候没有大型运输车辆,没有水泥路,工人们通过人力、走板、滚轮、平板车,一点一点地将变压器往小桥变挪,工程难度非常大。

那时候设备差,不像现在,设备越来越好,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从晶体管保护装置,到集成电路保护、微机保护,再到智能化,变化太大了。我们的国家强大了,电网越来越坚强,再不像以前,随便刮个风下个雨就发生故障了。

看完这些照片

有没有勾起你的回忆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有意义的电网老照片

不妨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故事吧!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010-63412475


来源|李韵 马占财、石岩 张文华 彭迪 黄婷 亢旋 马家晨 马顶铃 苗云梦 毛艺等

审核|张云

监制|加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