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听,蛙声一片

又听,蛙声一片

又听,蛙声一片

文字丨『誰最中國』

图片丨來自网络

白居易在《消暑》一诗中写:“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看来从古至今,每逢炎炎酷暑时,人们都懒怠出门,只想时时待在凉室中。但又好像正当人们在想着如何对付酷暑的办法时,那暑气便于不知不觉中悄悄淡了。

又听,蛙声一片

仿佛从某个时候起,时间总是以倍速流走的。因惧怕它的流逝,总想要拼命地抓住些什么,可越是那样,却发现越是什么也抓不到。

正如这夏天,总觉得草木犹绿,日头犹毒,光阴还长得很。可一不小心,听着摇滚吃西瓜、喝冰啤酒那样的事还未做过几次,夏天便就快过去了。

又听,蛙声一片又听,蛙声一片

林清玄曾在一篇文章里写:“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我们不能像在儿时的乡下,看到满地野花怒放,而嗅到春风的讯息;也不能在夜里的庭院,看挥扇乘凉的老人,感受到夏夜的乐趣;更不能在东北季风来临前,做最后一次出海航行捕鱼,而知道秋季将尽。”

或许是这样吧。如今人们的乐趣,大抵变成了夏天在开足了冷气的商场里吃火锅,冬天在开足了暖气的商场里吃冰淇淋,四季俨然已没有了太大差异。

又听,蛙声一片又听,蛙声一片
又听,蛙声一片

立秋前后的北京,连着下了好几场大雨,让夜晚的空气稍稍凉快了一些,但最令我惊讶的,却是那日暴雨后的夜晚,竟于窗前又听到了片片蛙鸣。

由于新近搬家到了快到郊区的位置,尽管仍旧少不了城市里拥挤、浮躁的影子,但每每推窗而望,总有蝉鸣蛙叫,倒也格外欣喜。

又听,蛙声一片
又听,蛙声一片又听,蛙声一片

月虽不是很明,星星也没几颗,可那此起彼伏的美妙叫声,总使人想起少时背过的那些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让远去久矣的童年记忆,立刻活了过来,心也跟着柔软起来。

山水草木,乃至一切飞虫鸟兽的鸣叫,都像是对悠然岁月最生动的感知,无处不禅趣,无处不人生。曾几何时,我们的眼前是星光闪烁、月色如水,花香更别;我们的耳畔是蝉鸣蛙叫,流萤飞。但如今,这些大概已是人口密集的城市里的奢侈所见。

又听,蛙声一片
又听,蛙声一片又听,蛙声一片

想起儿时住在乡下的奶奶家,家里有一方小小庭院,被奶奶种满了茄子、辣椒、黄瓜、西红柿,还有沿着爷爷搭的木架子长起来的吊瓜。爷爷总是坐在瓜架下抽着旱烟抿着茶,待到立秋的风一吹,瓜也就熟了。

家旁边有个小池塘,每到夜晚,蝈蝈和青蛙便争相叫的欢快,雨夜更甚。也总有那么一两只或许是好奇心异常强烈的小青蛙,一蹦一蹦的来到我们院子里,躲在菜园或瓜架下的角落里,咕咕呱呱地,偷窥着人间家长。

又听,蛙声一片又听,蛙声一片
又听,蛙声一片

也想起少时偷穿大人衣服的滑稽,和少时即便鞋很脏也能笑的像国王的一腔孤勇,可那些,都在后来时而盼望、时而失望的日子里,不见踪影。

久违地再闻蛙鸣,猛然间将许多记忆拾起,莫名失落。有人说,失落就失落吧,先被失落填满,才能和后续的希望撞怀,即便已然衰老,即便一步一摇,即便注定慌碌而平庸。

又听,蛙声一片
又听,蛙声一片

时光如飞鸟,人生有太多的事不得不告别。太多的事,如果早知道,那是不是就会等到不同的回答?可太多的事,看似偶然,却又好像都是人生中的必然。

想要寻着蛙声在夜色里出逃,逃到那个桃源般云淡风轻的可爱世界。等到终于生出白发,终于学会不再奔忙,学会不轻狂也不伪装,学会将一切都释怀,而后风就会捎着人们的彼此想念和遥远的问候,将池塘边的故事,熟稔于心。

又听,蛙声一片
又听,蛙声一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