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生活服務類平台,美團靠餐飲外賣發財,而他們靠社區服務起家

都是生活服務類平臺,美團靠餐飲外賣發財,而他們靠社區服務起家

〖遊學季·創業觀〗

從簡單的門戶網站開通到線上線下運營,再到今年3月源圈社區APP1.0版本的上線,三年來,馬宏斌和合作夥伴鄧鋒、江韶南一直專注於社區和社群的運營,對接社區居民和商家,一步步打造本地化的精準大數據匹配平臺。

馬宏斌的辦公室牆上一幅書法作品引人注目:“心靜志遠、居安思危、虛懷若谷、謀而後定”。這也正是他們能迎著互聯網浪潮不斷勇猛前進的原因。


〖遊學季·創業紀〗

  • 2015年1月 公司正式成立
  • 2015年7月 PC端、移動端企業網站開通
  • 2015年10月 企業新媒體平臺正式搭建(微信公眾號/微博開通)
  • 2016年4月 社區線下運營啟動
  • 2017年5月 社區深度合作模式啟動
  • 2017年7月 社區合夥人制試點啟動
  • 2017年8月 社群運營平臺模式啟動
  • 2017年9月 源圈社群APP開發啟動
  • 2018年3月 源圈社群APP1.0版本開發測試完畢推出上線
  • 2018年6月 源圈社區平臺啟動天使輪融資工作

〖遊學季·分享記〗

核心提示

如何結合互聯網風口,找到屬於自己的蛋糕?

社區活動交給我們,為你打通服務的最後100米。

破解商家宣傳痛點,滿足B端需求。

贛商遊學季成員:2015年,互聯網已經風起雲湧,在這樣一個互聯網發展的高峰期,您迎著風口做出轉行選擇。最初是怎麼想到切入互聯網這一領域?

馬宏斌:

我以前在車行工作時,對互聯網有一些想法。當時汽車售後這一塊市場毛利潤相對可觀,我們找了阿里、媒體、合作伙伴對接技術,因難以形成從用戶到4S店信息和資金的閉環,只得作罷。

那時候,因為比較關心孩子的飲食健康,因此我和合夥人考慮通過健康優質的農產品,做互聯網化的農業公司,深入切進社區,以社區帶動銷售。最終,我和2位老同事入股了北京源圈傳媒科技有限公司,開始了互聯網創業。

都是生活服務類平臺,美團靠餐飲外賣發財,而他們靠社區服務起家

贛商遊學季成員:很多年前就有類似於“蔬菜水果送貨上門、打通服務消費者的最後100米”的互聯網平臺,但大多數並不成功。相比之下源圈社區的模式有什麼特別之處?

馬宏斌:當年,O2O盛行,社區模式這塊蛋糕還沒有完全切分,經過市場的洗禮,終於帶著媒體的基因介入社區。通過鏈接商家和消費者,為商家提供“用戶運營工具及5公里精準營銷”的一站式解決方案,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搭建了資源匹配的平臺。

舉個例子,商家想推薦產品,但並不知曉哪些居民有需求;居民想買某一種產品,但並不知道哪個商家的產品最優質最實惠。如果商家和消費者都能在源圈社區裡,就能快速完成對接,做到精準匹配。商家強化了消費者的黏性,居民有更好的消費體驗,由此形成良性循環。

我們在紫金城開發一個樣板,3個月就吸引紫金城社區周邊70多家中小微企業入駐平臺,比如小超市、小賣部、理髮店、培訓機構等與居民關係緊密的商家。現已有三四百的居民使用源圈社區APP。平臺和社區居委會也有一個良好合作關係。

都是生活服務類平臺,美團靠餐飲外賣發財,而他們靠社區服務起家

贛商遊學季成員:像我們現在手機上APP那麼多,很多時候是憑新鮮感下載,一旦發現用不到幾次,很快又會刪掉。源圈社區是如何加強用戶黏性的呢?

馬宏斌:通過線下組織活動,滿足終端用戶社區居民的需求點,實現APP的引流。比如,社區的居民都樂於參與豐富的業餘活動,父母、孩子熱衷親子類活動,老年人愛聽健康講座,他們希望有一個平臺能幫助操辦。我們幫這些人群在家門口找到場地——社區的會議室、健身房、書法室、舞蹈房等等。

另一方面,我們和居委會實現良好對接,進行專業操作,社區也認可平臺模式,主動找上來,從而發展一系列的後續活動。

目前,我們主要對原有的客戶群做維護工作,接下來,更要沉澱下來做維護。我們嘗試用定點的小福利和小遊戲吸引客戶群,效果很不錯,後期繼續往APP數據引流上靠攏。

都是生活服務類平臺,美團靠餐飲外賣發財,而他們靠社區服務起家

贛商遊學季成員:目前平臺累計用戶已超10000人,執行過100多場社區運營服務活動,合作的單位涵蓋汽車、媒體、教育、攝影等行業,社區、社群運營未來是一個怎樣的走向?

馬宏斌:全國有7000多萬家中小微企業,市場很龐大。中小微企業想要在電臺、報紙、電視上做宣傳成本太高,但又確確實實需要宣傳,這也是他們的痛點。目標定在周邊幾個社區,小區附件的學校或樓盤,但缺乏專業手段,能做的只能是散發小傳單。

源圈社區的關鍵點就是做B端。我們有客戶沉澱,瞭解居民的消費層次和消費需求,能幫助企業在小區內定點投放,就解決了他們的痛點。

都是生活服務類平臺,美團靠餐飲外賣發財,而他們靠社區服務起家

都是生活服務類平臺,美團靠餐飲外賣發財,而他們靠社區服務起家

我們下一步的打算是提高用戶活躍度和黏性。遠景規劃覆蓋三個層次:第一是社區,社區是與家距離最近;第二,就是中小微企業,或是工作場所,或是與自己有交集的企業客戶;最後一個場景是學校,人讀書的時間有十多年,畢業以後成家,孩子需要上學,大部分階段都與學校聯繫緊密。這樣,基本可覆蓋百分之七八十的群體。

對於平臺規劃,我們後續將通過引流增加平臺活躍度,進一步完善APP,豐富平臺數據。未來將通過大數據,打造本地化的精準大數據匹配平臺。為商家和消費者提供最便利的本地化線上平臺。(文/毛奕洲)


〖遊學季·創業者肖像〗

都是生活服務類平臺,美團靠餐飲外賣發財,而他們靠社區服務起家

舉辦音樂節、健康講座、親子互動、繪畫、乒乓球比賽等100多場社區活動


〖創業者說〗

都是生活服務類平臺,美團靠餐飲外賣發財,而他們靠社區服務起家

都是生活服務類平臺,美團靠餐飲外賣發財,而他們靠社區服務起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