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陳炯明又是怎樣一個人?

洛雅水晶


陳炯明是一個比較陰、很倔強的人。

他有很多優點,比如堅韌、勤奮、吃苦耐勞等等。孫中山不止一次表揚過陳炯明,說他“不要舒服,吃苦儉樸,我也不如。”

1.陳炯明加入同盟會。

陳炯明生於1878年,秀才,考入政法學堂。1908年加入同盟會,宣誓服從指揮。接受同盟會的錢財,發展同鄉會員。

2.陳炯明背叛黃興,臨陣脫逃。

黃花崗起義,同盟會損失慘重。很大原因在於陳炯明的臨陣脫逃。陳炯明事前是敢死隊小隊長。

黃興決定拼死一搏,把敢死隊分為4路。其中黃興帶外省人(四川、福建等)為一路,陳炯明帶海陸豐老鄉為一路,胡毅生(胡漢民堂弟)帶50人為一路,姚雨平帶廣州郊區人一路。

1911年4月27日,黃興打響發令槍。攻下總督衙門。和巡防營一陣亂戰,最終起義失敗。可悲的是,巡防營也是革命黨,只是因為黃興不認識他們也不懂廣東話,才發生了誤傷。原本迎接巡防營的應該是陳炯明。

陳炯明到哪裡去了?他一言不發,帶領手下逃出城去。路上碰到胡毅生,告訴胡毅生起義推遲一天。胡毅生因此也走出廣州城。姚雨平派人到胡毅生處領槍,胡毅生不發,姚雨平無奈,也沒有進城。所以最後只有黃興一路打響。

黃興事後說:陳炯明這個人,不能和他一起做事,看他眼眸閃爍,就知道他很陰險。

3.陳炯明一叛孫中山。

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國民黨人被袁世凱通緝。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中華革命黨,陳炯明不願入黨。出走歐洲。

4.陳炯明投靠孫中山。

1917年,孫中山在上海宣佈護法。他帶領國會議員們乘船去廣州。陳炯明主動找到孫中山,承認錯誤,表示效忠。孫中山不計前嫌,帶上了陳炯明。陳炯明表現很好,在船上寸步不離,取得了孫中山的信任。

到了廣州後,孫中山委任陳炯明為粵軍總指揮兼第一軍軍長。許崇智為第二軍軍長。鄧鏗為總參謀長。蔣介石為第二軍參謀長。北伐福建。

1918年,孫中山被陸榮廷逼走上海。他指示張靜江、蔣介石在上海成立股票、期貨交易所,把賺來的錢,援助在閩南的陳炯明部。

1920年,粵軍打回廣東。

5.陳炯明再叛孫中山。

打回廣東後,很快又打下了廣西。孫中山論功行賞,陳炯明身兼多個要職。陸軍總長、內務總長、廣東省長、粵軍總司令。

陳炯明的兵力大約佔了孫中山總兵力的一半。

孫中山組織北伐,節節勝利。陳炯明先是充耳不聞。及至炮轟觀音山,令天下譁然!張作霖死得罵陳炯明“小人!雜種!”

6.陳炯明死不悔過。

陳炯明很會為自己找藉口。他認為背叛孫中山僅僅是政見不和。他稱孫中山為“故交”。他完全忘了上下級關係。

1925年,孫中山的黃埔軍校和三大政策,顯示出了極大的威力。隨時都能滅掉陳炯明。但是孫中山很大度,他說只要陳炯明寫悔過書,就把廣東給他。陳炯明不寫。

陳炯明竟然趁孫中山北上時,反攻廣州。終於被蔣介石擊敗。

陳炯明死後,國民黨元老吳稚輝給陳炯明寫輓聯:“十年前所索悔過書,黃泉送達,定邀師弟如初。 ”

意思很明顯:十年前讓陳炯明寫的悔過書,陳炯明一直不寫,現在死了,如果在黃泉能向孫中山先生認錯,我還認你這個師弟!


草墨之家


筆者曾經參與了陳炯明在惠州的紀念館的建設,對其中大量真實史料進行過研究,所以,對其還是有一定的認識。

陳炯明,字競存,今廣東汕尾海豐人(民國屬惠州),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頗具爭議。曾擔任過廣東都督、粵軍總司令和廣東省長之職,在位期間他主張“聯省自治”,與孫中山政見不合,曾炮轟總統府逼走孫中山,被國共討伐後避居香港,協助海外最大的華僑社團組織“洪門”轉型為“中國致公黨”,並首任該黨首任總理。1933年9月22日病逝於香港後葬廣東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


為官清廉,治粵有功

陳炯明在晚清期間是是辛亥革命的積極參與者,曾率領同盟會成員光復惠州,並跟先後隨孫中山參加了護國和護法運動,擔任廣東都督、粵軍總司令和廣東省長期間嚴禁菸賭,致力教育、發展經濟、提倡新文化運動,把廣東建成了民國發展的模範省,成為中國革命的基地。陳炯明只有一妻從未納妾,在位時不蓄私財,非常廉潔,故下臺後經濟窘迫,“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贈於他巨資企圖拉他下水,被他嚴詞拒絕。


主張聯省自治,與孫政見不合

陳炯明在廣州曾學習法科,醉心於“聯省自治”,政治上主張中國仿效美國,建立一個聯邦政體國家。他企圖先在廣東建立示範,逐步推廣到全國。而此時的孫中山主張“個人絕對效忠”要以武力來統一中國。雙方政見不合,陳炯明被迫辭職率軍退居惠州。

炮轟總統府,逼走孫中山

1922年6月2日徐世昌宣佈辭職。孫中山拒絕履行承諾、堅持革命。陳炯明對孫中山表示不滿,孫陳間矛盾加劇。此時駐廣西的陳軍部將葉舉回到廣州。陳炯明命葉舉勿與孫中山產生衝突,撤回東江,葉舉不聽命。6月16日凌晨炮轟孫中山所在的總統府,孫中山躲入珠江上的永豐炮艦,陳炯明與孫中山徹底決裂。


避居香港,組建致公黨

1925年廣東革命軍隊對在廣東惠州的陳炯明進行征討。陳炯明兵敗下野蟄居香港。同年10月10日美洲致公黨改組為中國致公黨,推舉陳炯明為總理。他任致公黨黨魁期間致公黨組織遍佈亞洲、美洲等30多個國家。“九一八事件”後陳炯明提出了為謀集合國民全體,共赴國難的四項主張,並募集10萬(大洋)支持東北義勇軍,全力投入抗日救亡當中。


1933年陳炯明病逝於香港,各界名流紛紛致函悼唁,各種評論見諸報端,其中香港《工商日報》評價道:“國民黨死了一個敵人,中國死了一個好人。而各種輓聯中有一副道這樣寫道:好權不好利,好儉不好奢,叔世才難,如公有幾;叛情不叛理,叛黨不叛國,謗滿天下,名亦隨之。(劉葉平)


最後,補充一點,廣東老百姓,尤其是惠州這邊,對陳炯明的評價非常高,懷念其功績,也為他的命運感到惋惜,更為其在歷史上得到的各種誤解感到遺憾。或許他的一生,就真的如上面那幅輓聯道出了陳炯明的一生功過是非吧。


盛唐豪歌李藝泓


我是惠州人,無數次登過紫薇山,看過陳炯明墓。現在,在山下也建成了陳炯明紀念館。惠州人對陳炯明的評價還是蠻正面的。但在離陳炯明墓不遠的朝京門,有一個東征烈士紀念碑,死的大部分是黃埔一期、二期的學員,這是黃埔軍校學生一次性犧牲最多的一次戰役。

如果有人告訴你,中國的八大民主黨派中有一個是天地會的分舵,你相信嗎?不要說你不相信,我也不相信。不過,這可是真的。

在惠州的西湖之畔,有成排的古榕樹,樹上有古樹保護牌,寫的是樹齡83年。牌子是05年掛上的,這樣算起來,如果栽種的是1-2年的樹苗,這些樹應當是1923—1924年種上的。上個世紀的二十年代,正是軍閥大混戰的時候,誰還有心情植樹造林呢?讓我們翻來歷史教科書,看看中國和惠州那時發生了什麼事情。

1922年6月16日,廣州,陳炯明炮轟總統府,孫中山登永豐艦躲避,並號召討逆。1923年1月,孫中山光復廣州,陳炯明退據惠州。1924—1925年,孫中山發動兩次東征,徹底剿滅了陳炯明。孫陳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非要進行你死我活地爭鬥?1925年,孫中山逝世,陳炯明撰寫了一副輓聯:“惟英雄能活人殺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與故交曾一戰再戰,公仇私誼,全憑一寸赤心知。”在這字裡行間,似乎隱藏著很多故事。

陳炯明,字競存,1878年生於海豐縣白町鄉,前清秀才。1906年,陳炯明入讀廣東法政學堂,是第一屆學員。1909年,陳炯明當選廣東諮議局議員,後在上海加入同盟會。1911年3月,陳炯明參加黃花崗起義,是敢死隊第四隊的隊長。後來,他在海陸豐籌備革命武裝力量,佔領惠州後改稱“循軍”。惠州也因此成了陳炯明的大本營。

中華民國成立後,陳炯明歷任廣東副都督,代理都督。1913年,二次革命,陳炯明響應孫中山號召,宣佈廣東獨立,受到桂系軍閥龍濟光的攻擊。陳炯明敗退後,繼續在惠州一帶組織共和軍,進行反攻。

1916年,護國運動,陳炯明在惠州成立廣東共和軍總司令部,任總司令,參加護國運動。這時,陸榮廷的桂系部隊擊敗龍濟光,進入廣東。廣東政局一度被桂系軍閥控制。陸榮廷計劃吞併支持孫中山的粵軍部隊,革命力量岌岌可危。與此同時,北洋軍從福建進攻潮汕,廣東告急。1917年11月,陳炯明組建援閩粵軍,並任援閩粵軍總司令,藉以保存革命力量。

1918年8月,援閩粵軍打敗了福建的北洋軍,佔領了閩西南的汀州、漳州、龍巖等地共20多個縣,建立了“閩南護法區”。1920年 8月,援閩粵軍揮師廣東,各地民軍也紛紛響應,桂軍潰退。粵軍10月22日佔領惠州,10月28日攻克廣州,廣東重新成為國民革命的大本營。11月,孫中山任命陳炯明為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1921年4月,孫中山當選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任命陳炯明為陸軍部總長兼內務部總長,成為孫中山的左膀右臂。在這段時間,陳炯明組織了西征,驅逐桂系軍閥,穩定了廣東革命根據地。也就在這時,孫、陳之間開始出現分歧。

陳炯明認為中國軍閥割據,各省實際上都是獨立的,要尊重這一現狀,實行聯省自治,走美國式的聯邦之路。他尤其反對孫中山的“訓政”。他認為:“民國主權,在民而不在軍,尤不在黨”。“訓政之說,尤為失當。此種官僚政治,阻礙民治之進行。”這和孫中山的政治主張背道而馳。

孫中山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個統一的人民共和國。1923年1月29日,孫中山在《申報》發表《中國革命史》一文,認為革命應分為三個時期:軍政、訓政、憲政。為打擊北方軍閥,建設統一的共和國,孫中山決定實施第一次北伐。而這次北伐受到陳炯明的強烈反對。

1922年2月,孫中山在桂林成立大本營,實施北伐。陳炯明留守廣州,不但不接濟餉械,反而與湖南軍閥趙恆惕勾結。3月21日,留守廣州的粵軍第一師師長鄧鏗被陳炯明的親信部屬暗殺。孫中山震怒,下令免去陳炯明廣東省長、粵軍總司令及內務部總長等職務。陳炯明當即離開廣州赴惠州,並密令廣西前敵總指揮葉舉回師廣州,對抗孫中山。

6月15日,陳炯明下令圍攻總統府、佔領省市機關,孫中山登上永豐艦得以脫險。10月,孫中山組織討逆軍,進攻廣州。陳炯明潰敗,逃回惠州,集結兵力,繼續抵抗。

1924年9月,孫中山組織第二次北伐,在韶關設立大本營。軍隊正準備向江西進發,10月,爆發廣州商團武裝叛亂,陳炯明也乘機聯合商團武裝和江西軍閥方本仁,進犯廣州。

孫中山意識到,必須消滅掉廣東根據地所有的不安定因素,才能北伐。而廣東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就是陳炯明。1925年2月,孫中山組織了以黃埔軍校學生為主力的第一次東征,許崇智為總指揮。東征軍先後佔領潮州、梅縣、汕頭等地,擊潰陳軍主力,陳炯明率殘部退入江西、閩南。6月,桂軍劉震寰、滇軍楊希閔在廣州發動武裝叛亂,東征軍不得不回師廣州平叛。陳炯明趁此機會,又重佔潮州、汕頭,謀攻廣州。9月,孫中山組織第二次東征,蔣介石為總指揮。10月14日,東征軍攻佔惠州,全殲陳部1萬2千餘人,陳炯明逃亡香港。

在香港,陳炯明組織了中國致公黨,並任總理。致公黨的前身是洪門致公堂。洪門,就是天地會。據說,康熙剿滅福建南少林,有五個小和尚逃了出來。這五個人被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收留。這五個人就是所謂的“少林五祖”。陳近南讓他們組織天地會的分支機構,壯大天地會。陳近南死後,臺灣也被收復了,五人就把天地會改組為洪門,繼續反清復明的大業。他們組織過小刀會、參加過太平天國,凡是反清的事情,他們沒有落下過,清廷對他們的清剿也是不遺餘力。隨著口岸開放,洪門成員紛紛到海外謀求新的發展。如在美國舊金山,那時候,當地華僑90%以上都是洪門致公堂成員。1903年,孫中山也加入了洪門致公堂,並且還是高層領導。孫中山後來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政治主張就來自洪門致公堂的章程。孫中山的革命活動自然也受到洪門的鼎力支持,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後來,他還把同盟會併入洪門,同盟會會員也都成了洪門致公堂成員。

1923年10月10日,致公堂總部在舊金山召開五洲洪門第三次懇親大會,決定改組致公堂,成立中國致公黨。1925年10月,中國致公黨的在美國舊金山宣佈成立,陳炯明擔任總理。

陳炯明有著很深的惠州情結。他在惠州起家,也在惠州失敗。惠州既是他的起點,也是他的終點。1933年,他在香港病逝,仍不忘叮囑家人,將他安葬在惠州西湖之畔的紫薇山上。

陳炯明做過大官,掌過大權,但一生清貧,死後連安葬的錢都沒有。最後是蔣介石、汪精衛、陳濟棠等人捐款為他修墓安葬的。

紫薇山上的陳炯明墓掩映在湖光山色中。是非成敗轉頭空,那時的恩恩怨怨又有誰能說得清。


鳳凰花兒開


這是一位積極尋求救國之路的人傑,一位被歷史塵埃湮沒的辛亥元勳。

作為滿清秀才出身的陳烔明,目睹了帝國主義在祖國領土上橫行的所為,他毅然加入中國同盟會,不僅廣州黃花崗起義的第四敢死隊隊長,更是廣東反清的勇敢鬥士!

他不盲從,敢於挑戰領袖的個人權威,無懼他人詆譭,無視後人謾罵,堅持自己的治國理念並一直努力的走下去。

陳烔明堅持民主、共和,他反袁稱帝,積極參加孫中山先生的護法運動,並提倡“新文化”,響應“五四運動”後新思潮的傳播。

然而讓陳炯明的一生充滿爭議,還為此背上“叛徒”、“逆黨”的帽子,主要在於他提出了“聯省自治”的救國主張,並和曾經並肩作戰的孫中山先生兵戎相見,破壞了北伐戰爭期間的廣東和平。

陳烔明堅持先在廣東搞好民主憲政,並以此為模板逐步向全國進行推進和複製,效仿美國建立一個聯邦制國家,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

但是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堅持“中央集權”制的國體,堅決用武力的方式統一中國,以實現民主共和。

政見的不同,讓二人的革命友誼開始分裂。

1922年3月21日,陳烔明的親信、負責為北伐軍在後方籌劃的粵軍參謀長鄧仲元在車站遇刺身亡後,使原本已經脆弱的孫陳二人徹底走向了決裂!


北洋政府的退讓,間接導致了陳烔明炮轟廣州總統府的惡行!

1922年6月2日,總統徐世昌宣佈辭職,孫中山先生拒絕履行承諾、堅持革命,武力統一中國。

陳炯明對此十分不滿,他認為:

國民黨之所以一直鬧革命,試圖武力顛覆北洋政府,主要是因為北洋軍閥廢掉了臨時約法、蹂躪了民主憲政。
但徐世昌的退位,已經恢復了臨時約法,那麼粵軍自然也就不必造反了。

1922年6月16日凌晨,陳烔明部將葉舉炮轟總統府,將孫中山先生趕出了廣州城,從此二人徹底決裂。

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後,被廣東革命軍打敗退到香港的陳炯明,親自為先生撰了一副輓聯:

惟英雄能殺人活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
與故交曾一戰再戰,公仇私宜,全憑一寸赤心知。


但實事求是的說,在當時那個特殊的國內、國際環境下,陳烔明“聯省自治”的理念,其實是建立在承認北洋政府統治的現狀上,逐步完成國家的統一。

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同時會變相的導致軍閥割據,反而使國家更加混亂,民眾更加困苦!

陳烔明其實太過於理想化,根本沒有考慮到國家的現狀,又急於求成,造成廣東革命軍分裂,最後不得不背上惡名。

可惜了!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俺海豐人,因與老陳有鄉誼之情,也想說幾句我所聽說的,讀過的陳老先生。打小就沒少聽過陳老先生的傳說,什麼隆啊隆,騎馬去海豐,海豐人姓陳。的民謠也不少唱,咱今天只說故事,不參與歷史爭論。孰是敦非還是由歷史去評判吧。古仔開鑼嘍。陳烔明,海豐縣聯安鎮(現)白町村人氏,從小家境貧寒,很小就投靠田心村親戚家為其幫工放牛。某天早上,由於是小孩貪睡,或是老陳那幼小心裡早就裝滿了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以致夜晚失眠,早上睡過了出工時間。親戚東主去叫老陳起身時,奇事發生了。那小床原以為該是躺著那睡懶覺的老陳不在了。換來的卻是一隻白鶴'……'可能是出之親戚東家對勤勞聰明老陳之喜愛,當然你也可以認為東家就是覺得老陳是白鶴化身,來造福百姓了。不管你怎麼想,打那以後,親戚東主就免去了老陳的所有工作,送老陳一心讀書。老陳也的確不負東主。中了秀才,還東渡扶桑留學,並且結識了一大批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其中就有孫中山先生。在劉秉榮先生的國民黨秘史一書裡,有這樣一段記載。孫中山日本回來準備北伐之初,在廣東潮安開辦新兵團的負責人就是老陳,當時還邀請蔣介石過來當參謀長。後東征福建,平兩廣,為北伐勝利奠定基礎。確是老陳的功勳。並且在執政其間,在海陸豐就送出了七八十位的留學生,這些人後來的確在各個領域為國人效力不小。也算是報答老東主引導教育之恩吧……小可先來個拋磚引玉,洗耳恭聽親們的古仔與高見。


39359


我是致公黨員。

陳炯明是洪門致公堂改組為政黨後的第一任黨首,照片和歷任黨首一起掛在黨部的。不過對他的宣傳不多,畢竟因為炮打總統府的事,歷史地位比較尷尬。不過據說陳炯明是個很不錯的人,治軍理政都有一套,早年反清,和孫中山的私交也很好,炮打總統府的事是他手下擅自行動而不是他下的令,後來下野後和國共關係都不錯。

反正對洪門而言,陳炯明和孫中山的矛盾也算是洪門內部矛盾,孫中山其實是洪門洪棍來著。


三隻腳的大大烏鴉


撬腿孫中山,創造了機會,使蔣禿頭漁翁得利,登上了中國政治舞臺。陳在這點上沒起好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