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斬華雄的人是誰,還您一個歷史真相他不是關羽

提及三國演義,由於羅貫中的重蜀輕魏吳態度,所以三國演義這本書,只有七分真,三分假。三國演義雖然位列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但其文學定位卻是小說,而真正的三國曆史還是要以二十四史中的《三國志》為準。三國演義當中武將眾多,但論起最討人喜歡的武將,相信大多數人還是會投上關羽一票,關羽雖然不是三國演義當中武力最高強的,但卻是性格最討喜的一位,至今民間依舊有很多地區正在供奉關羽的雕像。

歷史上斬華雄的人是誰,還您一個歷史真相他不是關羽

而關於關羽的典故實在是數不勝數,例如過五關斬六將,白馬解圍殺顏良誅文丑,但關羽的成名之戰卻是溫酒斬華雄。

昔日劉關張三兄弟初出茅廬,還是三個世人不知的無名小將,眾諸侯會師討伐董卓之際,董卓手下大將華雄帶兵前來抵抗,而孫堅更是跟華雄一番廝殺,不僅敗在了華雄手中,而且手下大將祖茂更是被華雄一刀砍於馬下,身首異處,孫堅大敗而歸,痛哭祖茂。爾後華雄更是在陣前挑釁許久,眾諸侯手下大將皆請命前去誅殺華雄,可卻都落了個陰陽兩隔的下場,更是有太守韓馥放言“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成為千百年的笑柄。

歷史上斬華雄的人是誰,還您一個歷史真相他不是關羽

就在華雄肆意妄為,近乎無敵之時,關羽請命前去禦敵,反倒被眾諸侯輕看,唯獨曹操看出關羽有些不凡,還為關羽倒上送行酒,可關羽推辭不受,說殺完華雄回來再喝也不遲,不久後關羽提著華雄的腦袋進來了,而酒還是溫的。這就是著名的關羽溫酒斬華雄這一典故,可真正的歷史上,斬華雄的卻並不是關羽,而是另一個人。

歷史上斬華雄的人是誰,還您一個歷史真相他不是關羽

當時劉備剛投奔公孫瓚沒多久,而公孫瓚那時還尚未跟袁紹曹操等十八路諸侯會軍,而眾所周知,幾乎劉備走到哪,關羽張飛就會跟到哪,在跟華雄交戰的戰場上,劉備根本不在,那關羽也根本就不在,更何談溫酒斬華雄這一說?那斬殺華雄的究竟是誰?

前文提到,孫堅曾敗於華雄手中,還折了手下大將祖茂,但最後真正殺死華雄的也正是孫堅,用一句捲土重來未可知來形容孫堅斬華雄是最恰當的比喻。三國志原文記載: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尉華雄等。這句話翻譯成現代文的意思就是孫堅再次收攏了自己的人馬,在陽人跟董卓爭戰,大破董軍,並且殺了董卓的都尉華雄等人。

歷史上斬華雄的人是誰,還您一個歷史真相他不是關羽

三國志作為我國公認的二十四史之一,其準確度以及可信度自然要比定義為小說的三國演義高上太多,單單憑藉現在的調查研究,斬華雄此事的確不是關羽乾的,而是孫堅所幹。

那麼為何演義中會將斬華雄這一名號強加給關羽?原因也其實很簡單。

首先,前文提到羅貫中有些重蜀輕魏吳的態度,而寫書畢竟不比編寫史冊,羅貫中在其中加入些許個人感情倒也是人之常情,而且寫書,勢必要塑造幾個主角,孫堅死的極早,即使寫上孫堅斬華雄這一事,也是不利於塑造孫堅為主角的,所以羅貫中這才將斬華雄此事強加到了關羽頭上,不過關羽溫酒斬華雄經過羅貫中的藝術加工,倒也成為了千古流傳的藝術佳話,卻也誤導了世人千年,若是您日後遇見人提到誰斬的華雄,可要切記,是孫堅而不是關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