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在我的印象中,小時候,除了本土戲曲潮劇外,我接觸到的戲曲就是黃梅戲電影,那時還沒有電視機,國粹京劇是有了電視機以後才接觸到的,後來到了廣州,才瞭解和接觸廣東的另一大劇——粵劇。

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當時最著名的黃梅戲電影是《天仙配》和《女駙馬》,當聽到淳樸流暢的黃梅戲唱腔時,才知道原來除了熟悉的潮劇,還有這麼好聽的戲劇。

就這樣,黃梅戲在我幼小的心靈裡,已經紮下了根。

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黃梅戲的成長曆程

黃梅戲,原稱黃梅調或採茶調,和京劇、豫劇、越劇、評劇並稱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也是與徽劇、廬劇、泗州戲並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來源於皖、鄂、贛三省交界處黃梅一帶的採茶調,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唐代。

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據史料記載,唐代時期,黃梅採茶歌就很盛行,後經宋代民歌的發展、元代雜劇的影響,逐漸形成民間戲曲雛形。清末時傳入安徽省懷寧縣等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相結合,並用安慶方言進行歌唱和唸白,吸收了漢劇、楚劇、高腔、採茶戲、京劇等眾多姐妹曲藝的精華,形成了自己的特點,漸漸地發展成為一個新生的戲曲劇種,曾經被稱為“懷腔”、“皖劇”,是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明崇貞年間,黃梅知縣曾維倫在《黃梅風教論》中就有“十月為鄉戲”的記述。清道光九年,在別霽林的《問花水榭詩集》中,一首竹枝詞的描述就更為生動:“多雲山上稻蓀多,太白湖中漁出波。相約今年酬社主,村村齊唱採茶歌”。

可以說,安慶是黃梅戲的搖籃,是黃梅戲成長、發育的地方。

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再芬公館品黃梅

到了安慶,怎麼能錯過品味一下真正純正的黃梅戲呢?

我們一行慕名來到再芬黃梅公館,這是安慶市最好的品黃梅場所,由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創意策劃建成,集名家、名流、名所於一體,是安慶市戲曲文化地標。

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剛踏入公館展廳這個迷你的黃梅戲博物館,一股藝術之韻氣立刻將我們團團圍住。斑駁的道具,褪色的戲服頭飾,向我們展現了先人風骨和大師遺韻,使我們對黃梅戲以及公館的歷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公館舞臺設置古典而不失潮流,利用先進的光影效果,營造出舒適的品戲環境。

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表演開始了,多位國家一級演員和優秀青年演員通過淳樸流暢的唱腔,還有真實活潑的一頻一笑、一個眼神、一舉一動等豐富的表現力,自然流暢、生動有趣,向我們傳遞著黃梅戲的精髓,我們欣賞得如痴如醉,幾次都忘了鼓掌。

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黃梅戲的唱腔及特色

黃梅戲的唱腔屬板式變化體,就是在一對上、下句的旋律基礎上, 運用轉慢或加快的速度變化,展寬或緊縮的節拍節奏變化,加花或減音的旋律變化等方法,加上旋法、調性、唱法、伴奏等因素,來表現各種不同的戲劇矛盾和戲劇情緒。

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黃梅戲主要有主調、花腔、彩腔三大腔系,並在流傳過程中,結合各地的語言特點和表現需要,衍生出更多更有特色的小唱腔。我們在安慶望江的縣城小劇場裡,就欣賞到了少見稀有的龍腔。

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主調是黃梅戲傳統正本大戲常用的唱腔,有平詞、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詞是正本戲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調嚴肅莊重,優美大方。

花腔以演小戲為主,曲調優美歡快,健康樸實,具有濃厚民歌小調色彩和生活氣息;

彩腔曲調歡暢,配合花腔小戲,被廣泛使用。

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黃梅戲唱腔純樸清新,細膩動人,以明快抒情見長,韻味豐厚,具有極豐富的表現力,且通俗易懂,易於普及,深受各地群眾的喜愛。

黃梅戲的劇目及特色

我們當晚在再芬公館欣賞到的有傳統劇目《女駙馬》、《小辭店》等經典選段,還有摺子戲《鬧黃府》、《過關》、《思凡》等精彩劇目。

黃梅戲的劇目,有“大戲三十六本,小戲七十二折”之說。

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大戲主要表現的是當時人民對階級壓迫、貧富懸殊的現實不滿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嚮往。如《蕎麥記》、《告糧官》、《天仙配》等。

小戲大部分表現的是農村勞動者的生活片段,如《點大麥》、《紡棉紗》、《賣鬥籮》。

其中的傳統劇目《小辭店》,是黃梅戲一代宗師嚴鳳英的成名之劇,當年飾演柳鳳英一炮走紅時她才16歲。

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嚴鳳英故居

為了更深入瞭解黃梅戲和嚴鳳英,我們第二天一早奔赴嚴鳳英故居,去尋覓大師的遺蹟。

嚴鳳英故居位於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陳莊,始建於1919年,是一棟獨門獨戶的兩進式青磚瓦房,因為她祖父是商人,所以這在當時算是最好的房子。嚴鳳英就是在這棟房子裡度過了她的童年時光。

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故居的第一進是正廳,牆上掛滿了嚴鳳英生前的劇照和她坎坷一生的介紹。左側房是臥室,斑駁的木雕床上,掛著她生前的戲服,望著這些褪色的戲服,眼前彷彿出現了一代宗師在臺上的英姿。右側房是放映室,在裡面可以通過熒屏,欣賞到一代宗師眉目傳情的精彩表演,聆聽到一代宗師細膩傳神的原聲唱腔。

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一代宗師嚴鳳英

嚴鳳英(1930年4月13日-1968年4月8日),原名嚴鴻六,鳳英是藝名,十歲開始

嚴學唱黃梅調,十五歲開始登臺演出。在那個“寧可過繼,不學唱戲”的年代 ,嚴鳳英觸犯了族規,為族人所不容,差點被“浸豬籠”。她為了黃梅戲,只好流離失所、背井離鄉,甚至隱姓埋名,避走他鄉繼續唱黃梅。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就算背井離鄉,也無法安心唱戲,她被迫一次又一次地離開深愛的舞臺,但她始終沒有放棄。

最後終於盼來了新中國的成立,使她和黃梅戲步上了輝煌的藝術之道。

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嚴鳳英學過京劇、崑曲等,並融會貫通了京劇、越劇、評劇、評彈、民歌等唱腔之長,自成一家;她的唱腔亮麗沙甜,委婉動聽,韻味濃郁,獨具特點,被譽為“嚴派”,廣為流傳。在短暫的藝術生命中,嚴鳳英主演的大戲有20多個,小戲近30個,此外還拍了3部電影,被田漢同志譽為“黃梅戲裡的梅蘭芳”,被世人稱為黃梅戲的“一代宗師”,偉大領袖誇她是個“出色的演員”,是“黨的女兒”。

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遺憾的是,“文革”中,嚴鳳英被多項指控誣衊為“文藝黑線人物”、“宣傳封資修的美女蛇”,國民黨的潛伏特務,屢遭批鬥。1968年4月8日,嚴鳳英不堪非人的凌辱,服大量安眠藥自殺。

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一代宗師短暫、坎坷而輝煌的藝術生涯就此嘎然而止……但她對藝術的執著和貢獻,對黃梅戲的開拓、發展和傳承,卻永遠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黃梅人,就像故居天井中的老桂花樹一樣,芳香四溢,永世留芳。。

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正因為有著如嚴鳳英這樣的藝術先驅,黃梅戲才能從民間小調脫穎而出,成為最接地氣的戲曲劇種,綻放成一朵芬芳四溢的藝苑奇葩。

到安慶,不留遺憾而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