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種「善業」是佛教的悲哀

佛法的根本意趣是讓修行者安身立命、最終成佛,但下面這些看起來時髦、好像是善業,其實是佛教的悲哀與無奈:

1、念珠當做裝飾品

念珠、佛珠本來是作為修行唸佛、持咒等修持法門的計數工具或計數器,但是,更加普遍的是將其作為裝飾品,用來炫耀自己的信仰與善良。

2、佛像當做藝術品

將佛像當做藝術品來收藏、炫耀、顯擺。

正確的做法的是恭敬供養。

3、寺院當做觀光點

到寺院旅遊觀光、消遣納涼。寺院是佛弟子修行、弘法的道場。

4、佛經當做學術研究

將佛經變成學術,深鑽細研。而佛經本是聞思的無上法寶;

5、禪定當做減壓健身

修習禪定當做健身、減壓的項目。而佛教禪定是佛弟子修慧的必經之路。

6、佛菩薩當做財神

禮佛、拜佛的唯一目的就是求財。而佛菩薩只是眾生成佛的老師。

7、學佛共修當做商機平臺

為了增加商機、擴大人脈參加各種學佛小組、共修小組。而學佛的真正目的是解脫、覺悟。

8、朝聖當做放鬆的方法

工作緊張、遇到煩惱就去朝聖。而朝聖的真正意義仰慕聖蹟、巡禮祖師與佛菩薩。

9、僧人當做茶友

閒暇無事就找出家人喝茶聊天。而僧寶是皈依處。

10、素食當做食療品

天天素食只為了健康、瘦身。而佛教提倡素食的真正目的是悲憫眾生被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