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轨迹就是选择在时间上的积分,人类的命运是一个定数

人类的命运是一个定数

人类是一种被设计为,不惜一切求生的计算程序,但其复杂程度足以令他们觉得有自由意志,让他们认为自己掌控着一切,但他们真只是“乘客”,自由意志不过是一种集体幻觉。

——福特

福特认为人类是不完美的,他们只是乘客,他们拥有的选择权不过是一种集体幻觉,真正的选择权是在列车而非乘客。人类的意识之所以可以通过方程解算出,这似乎验证了威廉提出的“决定论”,也就是说给定足够的输入参数,必定会得出一个确定的结果,而这些精确复杂的计算让他们产生了掌控一切的错觉,同理并没有命运这回事,所谓的命运不过是“选择”的堆积,简而言之,生命的轨迹就是选择在时间上的积分。

生命的轨迹就是选择在时间上的积分,人类的命运是一个定数

提络公司通过接待员采集了400万游客的认知数据(细微的决策),而这些备份数据在熔炉系统可以通过特定方程,解算出每一个人的意识,而他们在检测这些意识的真实度时,会重新将他们输入虚拟园区,看是否会得到和以前完全一样的选择,来判断这个意识是否忠于原来这个人的灵魂。

例如罗根(系统)说,他生成了1800万个版本的老提络,但最终只得到了一个忠实的复制品,也就是进入园区和本尊所做出的选择完全一样,经过虚拟园区测试的复制人,才能算一个成功的复制灵魂。

生命的轨迹就是选择在时间上的积分,人类的命运是一个定数

之后他为老提络设计了千万条人生道路,但是这个成功的复制品总会回到决定人生的关键一刻(和儿子最后对话的时刻)。也就是说人类是不会改变的,他们只能遵循自己的代码,看似拥有选择权的人类,其实冥冥之中他们的生命轨迹是固定的,他们的选择是由“基石”赋予的。以上的结论,摆明了再说人类的宿命论,可悲的人类才是不完美的,他们是没有自由的,他们始终再遵循早已写好的剧本在生活。

老提络的基石是儿子,他在测试中提到,愿意为了儿子付出一切,所以无论系统为他设计多少人生最终都会回到与儿子对话的时刻。所以说他对儿子的爱成了他人生的原始驱动力,对人类来说这种基石是不会改变的,所以他们做出的选择也是一成不变的,即命运是固定不变,从来也没有拥有过真正的自由意志,如同每次校正基准线的固定对话,基石决定了他们未来必然的决策结果。

其实本季真正探讨的主题不是“永生”与“无限”,它们只是真正主题的表象,真实的主题是“选择”与“自由”,而这个命题针对的不单纯是人类,而是所有的生命。

01

威廉的决定论

在此之前笔者先要纠正一个错误,上篇笔者推测在第二季的老版威廉都是复制人的结论是错误的,昨天我看了主创的采访,彩蛋部分的威廉确实发生在遥远的未来,在威廉手被枪膛炸裂以前均为真实的人类,而复制人威廉是未来时间线的测试,由于前面剧中很多的伏笔才令笔者做出了失误的推断。

生命的轨迹就是选择在时间上的积分,人类的命运是一个定数

第一季结局威廉的自述

他自述的潜台词是这么多年自己一次又一次在园区循环。前两季威廉一直在做两件事,寻找并解救劳伦斯,与他一同前往游戏的中心,其次必然会和德妹相逢,正如他所说“我的路总是,指引我回到你身边。”,也就是说威廉的基石德妹,他曾经爱上过德妹,但是那时的德妹不过是采集游客数据的接待员,一直会被重置,所以他发现了自我真实的黑暗面,从此“自知”成了他的基石,也就是“证实自我存在的真实性”成了他人生的原始动力。

生命的轨迹就是选择在时间上的积分,人类的命运是一个定数

每一场重逢都是命运的刻意安排

所以第一季他捅伤德妹逼问迷宫中心,第二季结局企图杀死德妹,独享熔炉的控制权。他必须寻找劳伦斯和重逢德妹这个必然事件也是误导笔者以为他在接受基准线测试的原因,其实真实的人类他们并没有自由,所有的选择也不属于他们,他们的人生是固定的线路,导演展现一直循环的威廉,其实是想表达无论他如何选择,他的路总会带他回到人生的关键一刻(重逢德妹)。

生命的轨迹就是选择在时间上的积分,人类的命运是一个定数

福特说:“游戏开始于你结束的地方,结束于你开始的地方”游戏开始的地方是熔炉(复制计划),结束的地方也是熔炉,这明显是一个无限循环结构,也很容易引诱人联想威廉是在园区被反复测试。同样只要理解了人类也不过是计算精准的程序,他们的人生遵循宿命论,即便威廉是真实,仍旧不能用于自由意志,所以他们总会回到生命的关键时刻。

03

预知未来

其实人类最初只想单纯制造低配版机器人,但是意外收获了许多从没想过的果实,错误让他们创造了有意识的机器人,本来只是单纯收集游客数据,却意外开发了复制人与永生项目。

在开发这些项目时,他们慢慢知晓了人类的本质,人类的意识之所以那样容易被复制,是因为他们不过是一段程序而已,输入他们曾经所有选择的参数,即可重塑他们的意识。也就是说人类是不会改变的,他们的命运是一个定数,支撑意识的基石总会引导他们回到原来的轨迹。

生命的轨迹就是选择在时间上的积分,人类的命运是一个定数

这也是德妹曾经所说的“武器”,世外山谷里藏着毁灭人类的武器其实就是虚拟图书官的书,每一本书都记录的精英阶层的选择(认知),而德妹却阅读这些备份人类代码的书籍并非是想复制这些人,去置换人类的上流人物,已达到毁灭人类,这样的剧情岂不是俗套烂大街的设定吗?《西部世界》才不会这样。

人类与机器的本质区别是机器会改变而人类不会。这个观点前文已经论证,命运不会改变也成了人类的弱点,德妹在读了那些记录人类数据的书后,肯定能通过过去的数据去预知他们未来的命运,也就是得知他们未来会干什么,这样武器足以让她战胜人类或者融入人类。

生命的轨迹就是选择在时间上的积分,人类的命运是一个定数

相当于输入个体过去的决策到方程,自然可以解算出他们的未来,因为人类命运的本质就是决定论。如果把生命的轨迹看作一条锥形曲线,我们随便截取一小段曲线,就可以通过方程去复原它的其他部分,所以德妹可以通过过去计算出那些人类的未来。抛一枚硬币的表象是随机的,但是给定精确的力度和空气密度,最终的结果始终是不变的,人类的命运也是这样,但是复杂的计算程度迷惑了自我,总让人类觉得他们拥有自由。

04

机器人的不确定性

如果继续引申,我们可以追溯到传统物理学与现代量子物理学的对抗,爱因斯坦致死也没有想通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他临死都坚信上帝不会掷骰子。传统物理是机械唯物主义,它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能通过精确的方程去表达,如果还不能,不过是人类能力的不足,但是那些事物是确定;而量子物理认为人类在观测那些能量子时,每次的结果都是不确定的,那些粒子如同具备思想一样在改变。

生命的轨迹就是选择在时间上的积分,人类的命运是一个定数

本剧要表达的是机器人的命运会改变,他们的人生是不确定的,他们才是真正自由的物种。就拿伯纳德与德妹来说,德妹在企图毁灭虚拟伊田园的生命时,伯纳德将她杀死了,伯纳德通过艾尔西认清人类本质时,又重塑了德妹;德妹在伯纳德没有出路时杀了他,逃出园区后又重塑了伯纳德。

我们可以看出他俩做的简直是一个互逆事件,互相杀死对方,互相复活对方。这是一件有着重大意义的操作,其实被重塑生命的伯纳德与德妹都发生了改变,也就是他们的命运改变了,这就是导演反复强调的机器人会改变。

生命的轨迹就是选择在时间上的积分,人类的命运是一个定数

德妹自称是机器人自由的捍卫者,但是她为了群体的自由却剥夺了个体的自由,这也是一直困惑她的问题,相当于以非正义的手段去维护正义,尽管进入虚拟伊田园是一个骗局,但是伯纳德认为必须尊重那些机器人追求崇高的选择,因为所有个体的选择权是自由的,你德妹没有资格剥夺,当再次被复活的德妹改变了原来的决策,选择发射那些数字生命去太空。

之前的伯纳德为了种族的延续,他做出了复活的德妹的选择,这是他第一次改变,逃出园区被复活的伯纳德,明显再次改变了,她是反对德妹毁灭人类的理念。

两次的复活都在强调“改变”这一事实,这就是本剧要探讨的机器人的命运是不确定的,正因为不确定让他们拥抱了真实的自由,也就是所通过过去的数据是无法解算出一个终于原版的host,这也意味着复活的德妹和伯纳德是一个新生灵魂,新生的他们都是做出改变的他们,未来的命运是不同于原版的命运。

生命的轨迹就是选择在时间上的积分,人类的命运是一个定数

这也并不是有人误解为捡回皮质球,重塑肉身那样。他俩死时都是头部中枪,皮质球是损毁的(真实的死亡),而新生的他们是通过熔炉的备份数据解算出的意识。

05

鲶鱼效应

每一个天才的侦探,他们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对手,就像小丑和蝙蝠侠一样。伯纳德明显是德妹的反对派,为何德妹要和他共存,他们不是同盟,也不是朋友,他们只是为了种族的延续。

他们是可以互相改变对方的人,他们互相监督对方的错误,互相影响对方,互相成为彼此的镜子。

我们也可以从物种的多样性考虑,他们代表了机器人两种不同的声音,只有在这种竞争环境才能长久生存下去,这就是生命的一种平衡,伯纳德这潭水太清了是活不下去的,德妹这潭水太混了也活不下去的。

生命的轨迹就是选择在时间上的积分,人类的命运是一个定数

她深知她的目标是崇高的,但是在践行这一目标时的方式错了,正是伯纳德的行为让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是伯纳德阻止了她变成怪物的命迹,她也深知这样的错误是易犯的,所以将伯纳德保留在身边,机器人的高贵在于他们理解了这种制衡与多种意见的制度。

伯纳德会影响她时刻做出改变的人,这样他们的种族才会走的更长远。

总而言之,我们只要记住两点,人类的命运是一个定数,通过方程可以解算未来,机器人的命运是不确定的,是会时刻改变的,是真实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