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不再浮躁,不再焦虑,除了正常的的谋生之外,不再拼命的加班

日本人自己也感觉到了如今日本进入了一个低欲望的社会。既然有低欲望社会一说,那日本自然就曾出现过高欲望的时代。战败之前的历史,就暂且不说了。战后大约有十年,日本经历了较为苦难的时代,连年战争之后,都市大都被美军炸成了废墟,全国上下一片萧条。

人们不再浮躁,不再焦虑,除了正常的的谋生之外,不再拼命的加班

请输入图片描述

后来日本上下秣马厉兵,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终于在1960年代末期国民收入翻番,经济总量达到了世界第二,重新跻身于最发达的国家行列,国内建设突飞猛进,1964年第一条新干线和第一条高度公路开通,成了亚洲最发达的国家。那时的日本人,大都怀揣梦想,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每个家庭都为拥有三种神器洗衣机、吸尘器、电冰箱而奋斗,后来这三种神器又跃变为彩色电视机、空调和汽车,在战争时期被压抑已久的物质欲望,随着战后社会的剧变而被强烈地激发出来了。

人们不再浮躁,不再焦虑,除了正常的的谋生之外,不再拼命的加班

请输入图片描述

到了1960年代末期,所谓“团块世代”(即战后不久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成了社会的中坚力量,所谓“立身出世”(在社会上崭露头角、获得地位和名望),成了大部分人追求的目标,1980年代,是日本经济最为辉煌的时代,日元升值后,日本人在海外一下子成了富翁富婆,海外度假,名车豪宅,名牌服饰名牌包包,成了不少人的向往。然而,1990年代开始,泡沫经济崩溃,股市房市大跌,连三一证券、北海道拓殖银行这样老牌的大证券公司、大银行也纷纷倒闭,不少人一下子失去了工作,社会中一时弥漫着沮丧、悲观的情绪。但是,如今当初的冲击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日本社会以其健全的机制挺过了艰难期,正在逐渐恢复和发展。

人们不再浮躁,不再焦虑,除了正常的的谋生之外,不再拼命的加班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不过,当年努力奋斗的“团块世代”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当年对物质狂热追求的高潮也早已退却,由于三十余年工资和物价的基本冻结,日本人在海外的购买力已经大不如从前。然而,日本整个社会依然平稳安定,社会福利一如既往,商品品质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高端,新的一代日本人经历了泡沫经济崩溃之后,逐渐醒悟到,许多物质的刺激,也往往是过眼烟云,对外部世界过于敏感,往往会自寻烦恼,于是,像《钝感力》、《断舍离》这样的书籍就成了畅销书,它击中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某些点。

人们不再浮躁,不再焦虑,除了正常的的谋生之外,不再拼命的加班

请输入图片描述

于是,名牌大学不再是所有人的梦想,大公司也不是唯一的人生选择,出人头地自然好,可是付出的代价太惨烈,除了部分人依然在奋斗外,大半的日本人选择了安康而有趣的生活,比如开一家出色的烘焙坊,做一家有特色的咖喱饭馆,开一家小规模的设计公司,或者做一个育儿园老师,开一家花店,成了不少新生代的普遍选择。你去日本看看,满大街都是小排量汽车和廉价车。我1991年初到日本时,电视广告里大都还是豪车的宣传,如今都成了经济小车的世界。

人们不再浮躁,不再焦虑,除了正常的的谋生之外,不再拼命的加班

请输入图片描述

人们不再追求无谓的虚荣,而愿意在平凡的生活中寻觅乐趣,这差不多成了日本社会的主流。我个人倒是觉得,这是一个成熟社会的的体现。大部分人们不再浮躁,不再焦虑,除了正常的的谋生之外(他们对于工作的态度依然是兢兢业业),不再拼命的加班,人们开始慢慢地重拾自我。我倒是觉得这样的社会,比较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