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父子并称的十大名流:三曹三苏各占其一,最后一个很屈辱!

中华上下五千年,自然是代有人才出,然而不知道有多少文人雅客、历史名流,早已被历史的尘埃淹没了,能青史留名的不是当世奇才也是有所称道者。能父子并称于世且遗芳于后世者,更是凤毛麟角了,逍遥子和大家一起来盘点一下。

历史上父子并称的十大名流:三曹三苏各占其一,最后一个很屈辱!

1、文、武、周公

文、武、周公即: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是儒家“道统”序列里面的至圣先贤,对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历来备受推崇。

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人,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子承父业,继承西伯侯之位,又被称为西伯昌。勤政爱才、善施仁德,开疆拓土为武王克商,建立周朝奠定了坚实基础。拘羑里而演化周易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则有着深刻影响。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被后世推崇为“内圣外王”的典型。

周武王姬发(?―前1043年),姬姓,名发(西周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 ,周文王次子,牧野之战后攻占朝哥建立周朝,在位15年。武王克殷三年后(约前1043年),周武王驾崩,时年四十五岁(一作五十四岁),葬于周陵。孟子说,“武王一怒而安天下”,是后世尊崇的古代明君。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武王驾崩后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他夙夜在公,“一饭三吐脯,一沐三握发”为巩固周朝立下了不世之功,成王成年后归政成王。周公是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历史上父子并称的十大名流:三曹三苏各占其一,最后一个很屈辱!

2、三班

三班是指两汉之际三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即:父亲班彪,儿子班固,和幼女班昭。三班父子、父女并称于世在历史上绝无仅有,可谓奇迹般的存在。

班彪(公元3年―54年),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写成《史记后传》60余篇,为其子班固修成《汉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班彪之子,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的作者,与司马迁并称“班马”,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班昭(约45年-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 班昭博学高才,曾续写《汉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才女。

历史上父子并称的十大名流:三曹三苏各占其一,最后一个很屈辱!

3、三曹

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三曹。曹操父子在文学上的成就,相较于政治上的地位毫不逊色。三曹作品意境宏大、风骨遒劲又有一种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是建安文学的典型代表。建安文学的艺术风格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豫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演义》中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文学上的地位。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曹操的次子。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历史上父子并称的十大名流:三曹三苏各占其一,最后一个很屈辱!

4、三司马

三司马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父子是三国时代曹魏集团中隐藏最深的野心家。曹魏后期,司马昭已经是实际上的主政者,杀曹髦而立曹奂权倾朝野,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代魏成功,是为晋朝开国皇帝。

历史上父子并称的十大名流:三曹三苏各占其一,最后一个很屈辱!

5、二王

二王指的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二王在书法上的成就不但并称于当世,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中书令,故世称大令,是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献之在书法上自创一格,与父亲王羲之齐名。

历史上父子并称的十大名流:三曹三苏各占其一,最后一个很屈辱!

6、南唐二主

南唐中宗李璟和后主李煜,在词学上造诣奇高,是南唐词派的代表人物,并称“南唐二主”。南唐词派词作感情深挚,语言秀婉,内容也较花间派更为拓展,对后世词的发展影响极大。民国国学大师王国维对李后主词的评价极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历史上父子并称的十大名流:三曹三苏各占其一,最后一个很屈辱!

7、二晏

北宋词人晏殊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为“二晏”。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南昌进贤)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晏殊历任要职,更兼提拔后进,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他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宛丽。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240卷,现存不多,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

晏几道 (约1040~1112),北宋词人。晏殊第七子。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

晏殊、晏几道父子沿袭唐末五代词风,词作内容较为狭窄,多写流连光景、离情别绪等传统题材,风格以闲雅清婉为主,但又各有特色。

历史上父子并称的十大名流:三曹三苏各占其一,最后一个很屈辱!

8、三苏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的合称。唐宋八大家,苏氏一门独占其三。“三苏”在散文上的地位可见一斑。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除了在散文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外,在词学上更是自成一体,与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历史上父子并称的十大名流:三曹三苏各占其一,最后一个很屈辱!

9、二米

二米指的是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及长子米友仁 。父子均以书法绘画闻名于当世。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友仁(1074-1153)(南宋)一名尹仁,字元晖,小名寅哥、鳌儿,是北宋书画家米芾的长子,深得宋高宗的赏识,他承继并发展米芾的山水技法,奠定“米氏云山”的特殊表现方式,以表现雨后山水的烟雨蒙蒙、变幻空灵而见称。

历史上父子并称的十大名流:三曹三苏各占其一,最后一个很屈辱!

10、徽钦二帝

徽钦二帝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的合称。宋徽宗在书画上的造诣奇高,瘦金体自成一家。然而作为一国之君他是很失败的,宋宣和七年(1125),金军灭辽后南下攻宋,宋徽宗慌忙让位给太子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元年(1126)闰十一月,金军破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北宋亡。

1127年金军掳徽钦二帝及后宫嫔妃、宫女以及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北返,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难或者说靖康之乱。南宋著名爱国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中,有慷慨激昂的表述。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至死也没能重踏故国半步,分别于1135年,1156年,“异国他乡”屈辱地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