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用何祕密戰略取得統一

秦國用何秘密戰略取得統一

核心提示:總之,秦國統一天下的策略有三:第一,把握時機,選擇打擊目標;第二,分化瓦解,遠交近攻;第三,吸納六國人才的同時,致力於瓦解六國的執政團隊。最後消滅對手,派兵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只需要找藉口就行了。

商鞅變法奠定了秦國發展的制度基礎,政治凝聚力和軍事戰鬥力都得到了增強。但是,如果沒有高超的外交戰略,切實的發展路線,要以西北一隅之地、單打獨鬥之力,吞併唇齒相依、命運相同的東方六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六國合縱抗秦,對崛起中的秦國構成巨大威脅。

如何選擇優先發展目標和打擊重點,是秦國外交戰略中的重大問題。隨著秦統一大業的進展,隨著秦國與六國關係的變化,秦國的對外策略有三次大的階段性調整。

第一個階段是秦惠文王時期,採取避重就輕,攻滅巴蜀的策略。

第二個階段是秦昭襄王時期,實施遠交近攻,蠶食諸侯的策略。

第三個階段是秦王嬴政時期,用收買、暗殺和離間手段,破壞六國人才的策略。這裡就重點談談第三階段的破壞人才戰略。

嬴政親政不久,發現了韓國水工鄭國的間諜案。原來韓國不斷被秦國侵削,韓王決定派水利工程師鄭國前往遊說秦國,修建水渠,以行疲秦之計,用大型水利工程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拖住秦國東進的腳步。事發後,秦國朝野上下,一片譁然。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秦王下令逐客,解除一切在秦國任職的六國客卿的職務,驅逐出境。在這種情況下,李斯寫了著名的《諫逐客書》。

李斯的《諫逐客書》歷數秦穆公以來秦國重用客卿的成就,特別是秦孝公以來,商鞅、張儀、范雎等輔佐秦君變法圖強的歷史經驗,認為“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無異於“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把人才往秦國的競爭對手六國推,不等於“藉寇兵而資盜糧”(授敵以兵器,資盜以糧秣)嗎?李斯所言,決不是想象之詞!曾與李斯同在呂不韋門下任職的司馬空,出走趙國,積極謀劃聯合六國對付秦國,就是現成的例子。

秦王嬴政於是收回成命,召回李斯。六國客卿在秦建功立業,引起秦國貴族大臣對於這些“空降兵”的不滿,是可以預想到的。隨著秦國國勢日益強盛,更有秦人會自我膨脹,認為客卿不足恃,無客卿也可以治國的想法,也是可以預想到的。問題是,秦王嬴政能審時度勢,知錯就改,收回成命,重用李斯,還是很有領袖風範的。

李斯一方面力諫秦王挽留六國人才,另一方在輔佐秦王兼併六國戰爭中,重點打擊對方的人才:“陰遣辯士齎持金玉以遊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資治通鑑》卷六)首先是重金收買,收買不成,派刺客暗殺,用離間計破壞敵國君臣關係。等敵國人才被破壞了,就派軍隊去收拾他們。

舉例來說吧。秦王政十八年(前229年),秦將王翦等伐趙。前線抵禦的趙將李牧,是戰國時期最優秀的將領。但嬖臣郭開在趙國掌權,拿了秦國的重金賄賂,詆譭說李牧等謀反,趙王聽信,派人取代李牧。趙國因此而亡。秦國先用收買和離間的辦法破壞敵國的人才,再用軍隊滅亡敵國,這就是一個經典案例。

再比如,齊襄王的遺孀後夫人去世,弟後勝輔政,輔佐齊王建。秦國賄賂後勝,並且收買了後勝及其身邊的門客。齊國的外交人員出使秦國,也被重金收買。他們不僅故意勸齊王放棄強軍備戰,而且對秦國吞併五國的戰爭,採取隔岸觀火的政策,待到五國先後滅亡,這些腐敗分子反而勸齊王朝秦。“不修攻戰之備,不助五國攻秦,秦以故得滅五國。”(《資治通鑑》卷七)齊國孤立無援,倉促調集軍隊到西邊抵抗秦軍,為時已晚。是腐敗使六國喪失了戰鬥力。

破壞對方人才戰略,是秦在戰爭打擊之外的一個長期政策。比如,長平之戰中,范雎使用離間計,成功地讓趙國撤掉了老將廉頗,換上紙上談兵的趙括,趙國遭遇長平之戰的慘敗,元氣大傷。秦莊襄王時期,曾用重金收買魏將晉鄙的門客,離間魏王對於信陵君的信任。假如說此前還只是互相拆臺的偶一為之,到李斯輔佐秦王時,用收買、離間乃至暗殺搞垮敵國領導團隊,則被定為與對外戰爭相輔而成的國策。

當然,六國的人才凋敝,能人下、庸人上,不僅是因為秦國的戰略成功,也是六國國君本身的昏庸所致。前面提到呂不韋門客司馬空逃到趙國,積極獻策,抵禦秦國。趙王卻不能用,趙國滅亡後,趙人感慨地說:“國亡者,非無賢人,不能用也。”(《戰國策》卷七)

總之,秦國統一天下的策略有三:第一,把握時機,選擇打擊目標;第二,分化瓦解,遠交近攻;第三,吸納六國人才的同時,致力於瓦解六國的執政團隊。最後消滅對手,派兵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只需要找藉口就行了。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中國再也沒有出先秦時代那樣偉大的思想家,反倒是實行愚民政策,讓老百姓做奴才。消滅了貴族精神,流氓精神成為勝利者。所以,統一併不一定是進步之舉。事實上秦始皇暴政讓人民幾千年來飽受苦難!反觀歐洲,就是因為沒有像中國那樣一統天下,各國有競爭才有進步。戰國時代人才一言不合可以出走他國,統一後人才與執政者意見不合,只能被殺了。秦始皇暴政統一是中國幾千年苦難的開始!

秦國得以統一天下主要就是因為秦國採取的是先兼併、消滅周圍的小部落、小國家,然後是自己發展,而讓處在中原的其它國家相互打仗。

(比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五國伐齊——戰國中後期燕國被齊國消滅,燕國不甘被齊國奴役決定發誓要復國並滅掉齊國,於是相約趙、魏、韓、楚四國聯合討伐齊國,趙、魏、韓、燕、楚五國聯軍一路打到齊國腹地,最後五國打的齊國國土就剩下了即墨和莒縣兩地。史稱五國伐齊)。

藉此消耗其它國家、削弱其它國家的力量。自己則在暗地裡發展實力。

(比如秦國轉道向南滅掉了古蜀國,奪取了重要的“天府之地”四川蜀地,這裡在後來成為了秦國的後方糧倉)。

待到自己的實力足夠強大、兵力足夠強盛的時候再發動突然襲擊以絕對優勢的兵力一舉吞併、殲滅六國,讓其它六國幾乎沒有任何反擊之力,即而統一天下。

(韓國的實力最弱而且又距離秦國國土最近所以最先被消滅掉、魏國在戰國前期實力強盛但是連年爭戰加上四處用兵以致後期的實力消耗太大國力大不如前所以緊接著被秦國滅掉、趙國的實力比較強勁再加上胡服騎射讓秦國相當頭疼秦國的對應策略是逐漸消耗它的力量——因為秦國有後方蜀地及其河套地區產的糧食而趙國糧庫裡的糧食消耗光了就沒了——再加上長平之戰其一戰就滅掉四十萬趙軍、燕國雖然實力較弱但是後期發展的很好不過依然與秦國的實力相差巨大所以也被滅掉了——荊軻刺秦就是燕國的萬般無奈之舉、楚國雖然表面上實力雄厚兵多將廣但是這只是其表相——因為楚國一直沒有實行變法而其它六國都變法了——在當時兼併戰爭的大環境下只有變法才能強國——不過楚國的兵力還是很多的——秦國也在與楚國戰役中因為楚國地廣人多以及對楚地不熟而吃了大虧——但最後還是因為秦國實力太強大了楚國同樣被秦國滅國、而齊國在戰國前期發展的還可以實力強勁但是隨著五國伐齊被滅國——雖然後來得以復國但是實力被大大削弱後來就一直一蹶不振了)。所以說(兼併周邊、潛心發展、廣納人才、擴充軍備、變法圖強、兼併六國、統一天下)這就是秦國的一個長期策略。

秦國用何秘密戰略取得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