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總有人爲你拼過命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近日,有網友稱自己的父親在今年2月騎車出門時,在途中被一位外賣送餐員撞倒在地,頭部受傷,顱骨骨折、顱內腦出血、腦挫傷、顱內壓高,不幸去世。

據家屬介紹稱,被撞老人繫上海急診泰斗,生前還有很多醫學文章未發表,帶著很多遺憾猝然離世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被撞老人與家人。圖源:電商報)

老人被撞後,網友紛紛感到惋惜。

“這樣的一位老醫師,生前不知道拯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他的一生都獻給了急診,卻沒想到自己有一天也因為意外,生命停止在了急診。”

“這是他最後一次出現在急診科,卻是以病人的身份。”

... ...

昨天是中國醫師節,謹以此文,向這位急診老醫師致敬,也向所有堅守崗位的醫師們致敬。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有人把人生比喻作一場旅行,但對醫師來說,他們的人生,就是一場奔跑。因為等待他們的,是需要幫助的生命。

他們是“風一樣的女子”,也是“閃電一般的救星”。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生命降臨世間的第一聲啼哭、第一個足跡、睜眼看到的第一張臉,都由他們見證。

對我們來說,他們就是順境的風,逆境的傘,痛苦無助時的及時雨。當我們的人生從少年邁向青年、中年、老年,他們的身影,都時刻與我們同行,一路護佑。

我們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會遇見很多個他們。我們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名字,看不清他們口罩背後的面容。但他們的人生旅程裡,更多的是為了我們健康和快樂的奔跑。

如果有一個節日可以用來專門感謝他們,那就是:醫師節。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上面這張照片曾獲得了大量網友點贊,照片中的這位席地而坐靠著牆就睡著了的醫生,是山西省腫瘤醫院超聲科主任薛改琴。

她不是偷懶或者貪睡,她只是一上午檢查了23名患者,中午又接連做了兩臺射頻手術。在工作間隙,困得不行的她就勢坐地上睡著了。

連手術服和口罩都沒來得及摘下,或許是因為實在太累,又或許是時刻準備著進行下一臺手術。

同樣在醫院地上睡著的,還有湖北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的一位90後醫生。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那一天,他做了4臺手術,晚8點才下班。9點多,一位病人若不及時手術,小腿肌肉將會壞死。

他顧不上吃晚飯,飛奔到手術室,等做完手術,已是凌晨3點。疲憊又飢餓的他,已經顧不上換下工作服就倒在地上睡著了…

“喜歡”在地上睡覺的醫生還有很多,比如下圖這位醫生:一夜來了9個急診產婦,兩臺手術做完,她直接睡倒在了手術室。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還有這位:做完兩臺手術之後倚著凳子坐在地上就睡著了。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當天下午,這位醫生有5個手術要做。由於前一天是他值班,值完24小時的班後,他繼續上班。在做完其中兩臺手術後,感覺有些疲憊。

他怕精力不集中會影響到下面的三臺手術,就坐在手術室裡休息了一會。

他們也不喜歡在地上睡覺,他們也知道地上涼。但是和患者的生命比起來,他們寧願在地上湊合一小會兒,也不願意回家去睡舒適的大床。

因為在生命和天職面前,這是無法拒絕和懈怠的勞動。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西安,一名2歲男童手術後醒來,發現父母不在身邊,無助大哭。

醫生雍文成見狀,上前握住孩子的小手,隨後用布單將孩子裹住,抱進懷裡。孩子一把摟住雍醫生的脖子,停止了哭鬧。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圖源:人民日報)

吳孟超,我國肝膽外科創始人,耄耋之年依然奮戰在治病救人的最前線。由於長時間握手術刀,他的手關節都變形了。

從醫75年來,吳孟超把16000多名患者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面對籃球那麼大的腫瘤,當別人都不敢做、有些人甚至怕做了影響名譽的時候,吳老說:“名譽算什麼,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職!”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圖源:人民日報)

王振義,我國著名血液學專家。上世紀80年代末,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還是白血病中最兇險的一種。王振義為解決這一問題,帶領團隊奮鬥8年,創造性提出“上海方案”。

為救更多人,他並未申請專利,一盒藥僅290元,且已納入醫保。他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並捐出450萬獎金。現在93歲的他依舊奮鬥在一線。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圖源:人民日報)

當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時,卻被兩明星結婚的報道霸了屏。

她和團隊調查了2000多種中草藥製劑,經歷了190次失敗,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並運用於瘧疾治療。

為了保證病人用藥安全,她還曾自己帶頭試服。她還說過:“科學研究不是為了爭名爭利。”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圖源:人民日報)

王忠誠,我國神經外科事業的創始人之一。

1999年,74歲的王忠誠因為長期的積勞成疾,椎間盤突出嚴重壓迫了神經,為了能繼續從醫治病人,王忠誠堅持要做手術。

他在毫無防護條件下的造影實驗研究,使他承受了大量的射線侵害。他曾六患肺炎、兩度胸積水,卻始終不悔。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圖源:人民日報)

侯雲德,“中國干擾素”之父,他曾赴蘇聯留學3年半。“雙鬢添白髮,我心情切切,願將此一生,貢獻四化業。”

70年前,他懷揣夢想,立志學醫。 70年後,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仍然奮戰在抗擊病毒的第一線,繼續為中國的疾病防控事業作貢獻。

他87天攻關獲8項世界第一,沉寂60年,摘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圖源:人民日報)

劉彤華,中國病理學泰斗,一輩子都在與死神爭奪生命。今年7月8日,劉彤華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9歲。

劉彤華院士是國內外著名的臨床病理學家,從業60餘年,閱過的片子、簽發的報告達30萬份之多,卻極少發生差錯。她的診斷被譽為“全國病理診斷的金標準”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圖源:人民日報)

林巧稚,中國婦產科學奠基人之一。

她一生親手迎接了5萬多名新生兒,被尊稱為“萬嬰之母”。她沒有子女,卻是最偉大的母親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圖源:人民日報)

張孝騫是協和醫院的一名醫生,他的名字或許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比較陌生,但是在醫學界,儘管他已經離開了31年,他的故事和名言卻一直廣為流傳:

“病人以性命相托,我們怎能不誠惶誠恐,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圖源:人民日報)

曾憲九,他創辦了我國第一個重症加護病房(ICU)。

1984年,在北京協和醫院外科韌專家的曾憲九曾寫信給一名患者,信中說:“您診視後已近一個月,應該返院隨診,以明確診斷,希望您不要延誤。”這名患者因胰腺增大被懷疑是胰頭癌,自己都放棄了希望,就沒來複查。

曾憲九比患者還著急,又給患者單位領導寫信,請求催促患者複診。此時,年過古稀的曾憲九已經是肺癌晚期。

當患者來到醫院時,曾憲九說:“你終於來了!你對自己的生命怎麼不珍惜呀?”

一句話,讓這名患者記了一輩子。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32歲的李沈是一名腸胃腫瘤外科的住院總醫師。他辦公桌上有個巨大的微信二維碼,為的是讓病人家屬隨時能諮詢。

李沈每週只能回家兩次,“病人們做完手術後,住兩個星期就可以出院了。而我是真正的‘住院’了。”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近日,一張醫生搭凳子睡覺監護患者的照片走紅網絡。

照片中一位男醫生和衣躺在三張凳子拼的臨時床上休息,時刻準備重返手術檯。這位醫生的同事都笑稱受不了他,簡直太認真、太瘋狂了,從來沒有按時下過班,ICU(重症監護室)就是他的家

像這樣回不了家的醫師還有狠毒很多,然而另一種醫師也讓人心疼。

他們在輻射環境下操作,每天穿著重達30斤的鉛衣,在手術檯前一站就是幾個小時。除了累得汗流浹背、腰痠腿疼,還要承受免疫力下降、癌變幾率增大等傷害。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圖源:人民日報)

他們就是介入科醫生,也被稱作“鉛衣人”。從事介入治療20年的醫生,腰背大多被鉛衣壓迫變形,每天經受的射線量相當於拍上千次胸片。明知有輻射損傷,卻放不下手術刀,他們說:既然選擇了,就無怨無悔。

不規律的作息、時刻準備應付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長時間的積勞成疾,這些都是醫師們的日常。

但是,當他們脫下白大褂之後,他們也是別人的兒女、父母、愛人。他們也有家,他們也有家人,他們在一天的勞累之後,也需要關心和照顧。

但就像他們自己所說的那樣:既然選擇了,他們就無怨無悔。

為什麼要當醫生?因為他們為之奮鬥終身的,正是他們不想失去的。他們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拯救著無限的生命。

醫師節,讓我們對他們說一聲,你們辛苦了❤️

這世上,總有人為你拼過命

(圖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