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能源汽車需掌握八大關鍵技術-一號車

深圳一號車新能源汽車平臺據悉,近日,在首家“國家能源交通融合發展研究院”成立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孫逢春說,由於傳統燃油車油耗與碳排放控制在世界範圍內面臨瓶頸,發展電動汽車已成為國際趨勢和共同行動,目前我們在電動汽車領域有八大關鍵技術亟待突破。

孫逢春認為,八大關鍵技術包括“大三電”技術,即整車電控、動力電池系統、電機驅動與傳動系統;“小三電”技術,即電制動、電轉向、電空調;輕量化技術;全氣候技術。

孫逢春表示,如果給這些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術排列輕重緩急:“亟待解決的,而且要長遠解決的,包括操作系統、芯片、電動輪等問題,另外,一些基礎部件的製造,比如說高速大功率軸承和全固態的鋰電池也排在比較優先的位置。”

發展新能源汽車需掌握八大關鍵技術-一號車

“怕低溫”一直是當下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們的擔憂。近期,我國已經在全氣候電池和空調技術的發展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孫逢春介紹,今年3月初,他帶領北京冬奧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團隊,在內蒙古自治區海拉爾市零下40攝氏度冬季試驗場成功完成了全氣候新能源汽車原理樣車的試驗。

據介紹,這種能夠自加熱的全氣候電池從零下20攝氏度升溫到零攝氏度的耗時是12.5秒,耗電量2.9%;從零下40攝氏度提到零攝氏度以上的時間為45秒,耗電量6.57%。

孫逢春透露,試用全氣候電池的3輛車是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樣車,這種新能源汽車計劃在冬奧會上批量使用。此外,他還希望全氣候技術的攻克,可以讓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沒有禁區”。

新能源汽車的製造是一個系統工程。除車輛本身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關,電能補充和車聯網大數據也是新能源汽車應用場景中十分重要的兩項技術,有待進一步深入開發。

孫逢春預測,未來汽車的技術與產業投資熱點將會是:能源多元、高效節能的“電動化”;彙集大數據和滿足共享出行需求的“聯網化”;擁有自動駕駛和安全行駛功能的“智能化”;以及可以達到高效節能、綠色製造標準的“輕量化”。

此外,有意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用戶可以在一號車新能源汽車平臺,查詢車輛的補貼政策、優惠活動、參數配置等相關信息。

現在註冊一號車車可以立即獲得3000元購車券,購車券直接抵扣購車款,還有機會獲得全國充電8.5折優惠,快快來註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