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工作習慣,越早養成越好?

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文丨何川(插坐學院創始人)

來源丨插坐學院(ID:chazuomba)

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你在工作中有哪些好習慣?

比如今日事今日畢、及時總結工作方法、隨時做筆記、有事及時反饋等等。這都是好習慣,有時候只是我們自己沒有發覺到。

分享之前,我先和大家交流一個我個人成長過程中的習慣 —— 獨立思考,深度思考。這其實是兩種思考方式:

一種是反向思考,也叫獨立思考;

另一種是延展思考,也叫深度思考。

著名哲學家笛卡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思,故我在」。在我看來,一個人只要在思考,就是一種年輕的狀態、一種生長的狀態。當你停止思考的時候,你也就不會成長了。

我自己經常會想下面這些問題,大家也可以看一下這八個問題,看看你心中是否有答案。這些問題的背後,都有非常多的知識值得梳理。

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比如,為什麼畢業後同學差距越來越大?很簡單的一個問題,因為上學的時候有分數,畢業之後沒有分數了,只有首富和貧民,只有這樣一種差距。

我們重點看第二個問題,美團和京東誰的配送能力更厲害?

有人會說京東,有人會說美團,我們不去做標準答案,而是進一步思考:送餐和送商品,哪個要求更高?哪個管理更難?每個人的答案可能又不同了。

再接著往前思考,物流配送能力的鄙視鏈是怎樣的?物流行業裡,他們內部存不存在鄙視鏈?就像酒店行業、奢侈品行業和汽車行業,肯定是有鄙視鏈的。

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那麼物流配送中,大件物流的更高級,還是小物件更高級?此外還有順豐、閃送、達達。

我們再去思考,如果美團的物流能力更有未來,那順豐快遞現在應該想什麼?

這其實就是,沿著一個問題往前繼續思考另一個問題,我們沒有在講一門商業課,而是在講日常的思考習慣。

如果你能經常這樣思考的話,我相信學習的效率會高得多,你分享的價值也會高得多。

再看第五個問題,盒馬鮮生和美團的物流能力誰更強?送生鮮和送餐相比,誰的能力更強?看了前面這五個問題後,你再去想,阿里的物流體系有哪些想象空間?

所以,什麼叫多維思考?什麼叫降維打擊?什麼叫格局?這幾個問題能幫你提煉出,不同企業之間的競爭維度,因為它比較符合我們的生活場景。

這就是「獨立思考,深度思考」,對於我來說,這件事對我幫助最大,我非常受益。

好了,接下來是今天的分享內容,「

八個至關重要的工作習慣」。

首先我們要說,如果這八個工作習慣你學習到了,我希望你從今天開始就去做。如果做不到,知不知道都沒有用。

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不斷思考本職工作的

關鍵問題

你在一家公司做銷售也好、市場也好、運營也好,你的本職工作關鍵問題有哪些,你是否非常清楚?如果不清楚,想把工作做好是沒有可能的。

思考本職工作的關鍵問題,這是第一個要養成的工作習慣,我認為這也是所有工作的核心。

當然這件事不是一次就能解決的,也不是今天想好了,明天就不用想了。

我舉一個我的例子。

有一次在真格基金內部的CEO課程上,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人沈南鵬先生,有一句話刻意說了好幾遍,他說,「定戰略是一個CEO每天要做的事情、是每天的工作。不是今天定完了,這一年就不用想了。」我聽完非常震撼。

所以,對我們來說,做一份工作也要思考這份工作的關鍵問題。

一份工作的關鍵問題包括以下四個維度。

1、崗位價值:這個崗位在公司內什麼價值?

2、關鍵能力:做好這份工作需要哪些關鍵能力?

3、晉升標準:這份工作的考核標準有哪些?

4、職業前景:這份工作的職業前景如何?

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大家可能迫切想知道四個問題的答案,但每個公司的情況不同,我無法做出解答。這四個問題最好請教你的直屬上級,或者公司裡重要同事,請他幫你解答,以及你們討論。

如果你是一個管理者,你要給你的同事和下屬說清楚,這幾個問題的答案是什麼?我作為一個創業公司的CEO,也在努力地幫同事們回答這個問題。雖然我做得還不夠好,但是我們在往前走,在努力。

希望大家能更清楚自己在公司的價值、自己的晉升標準等等,這是第一個習慣。

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不斷積累所在領域的

專業知識

這個習慣我在插坐學院的新媒體線下課曾專門講過。那麼作為新媒體人,該怎麼積累專業知識呢?

請大家記住一個詞 —— 「專業詞彙」。從專業詞彙開始延展你的專業知識體系,專業詞彙不是專業技能。

先有信息,從信息裡邊提煉出來的東西叫知識。知識是通用的、經得過時間考驗的。然後應用知識就會變成你的技能,這個技能是你自己的能力了。

我們先說知識。比如,你從事的領域代表人物有哪些?關鍵事件有哪些?典型公司是誰等等。這些信息你應該有一定的瞭解。當然這需要時間,剛進入職場的同學不要著急。

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這些是貫穿你整個職業生涯的選題,你應該花時間一點一點地積累,這就是你的專業知識體系。

當你跟別人打交道時,你就可以用你的大腦去把這些知識點串聯起來、運算起來,這就是你的知識儲備能力、知識的豐富程度。

很多時候我們會驚歎,為什麼這個人懂得那麼多,其實是日積月累。

我們來舉其中一個專業詞彙 —— 消費行為。圍繞消費行為,我們可以展開很多的問題。

比如消費動機,你們公司的用戶是為了哪些需求買你們的產品?

消費能力、單次消費額度又如何呢?消費客單價是多少?

消費場景一般伴隨什麼?

消費頻次的主流用戶一年復購多少次?

消費渠道是線下、線上、商超、賣場、還是專營店呢?

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這些都屬於消費行為裡要考慮的問題。

所以,大家想做資深的職場人、核心的職場人,必須要有很多知識功底。如果只會為人處事,沒有專業知識功底,情況可能不會太好。

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定期與相關部門同事

請教業務知識與工作心得

這一點太重要了,而且這一點很多一線員工沒有心理準備,或者沒有這個心態,這個時候怎麼辦?

作為培訓負責人以及業務部門的負責人,我們要把這一條告訴員工,這是一條職場必備的素質,沒有討論餘地。只要你在一家公司上班,你就應該具備這個心態和主動性,這是最基本的能力。

我重複一下,這個習慣沒有討論餘地。你可能會說,我不喜歡跟別人打交道。那好吧,你可以不用來這上班了。如果你在一家公司上班,你必須要跟別人交流工作,因為你的工作不只是你自己的。

所以,我們要定期與相關部門同事請教業務知識與工作心得。

比如,新媒體運營同學,你要和人力資源同事多交流。有時候公司需要招聘,可能需要你傳遞一些價值觀、企業文化;你要和銷售同事多交流,多瞭解公司的產品,然後再給客戶和市場做反饋;也要多問產品部門的同事,公司產品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這是一個新媒體運營應該做的,一定要定期跨部門交流。

當然,銷售經理、產品研發、用戶運營、文案策劃這些崗位的同學,也需要跨部門交流。尤其文案策劃和市場的同學,如果你只是喜歡自己寫東西,那麼你寫的東西肯定很一般,你可以跟別人交流之後自己拿主意。但是,必須要從別人那裡,得到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和反饋。

這一點希望大家多多思考。

另外多說一句,不要僅僅知道就行了,習慣需要你長時間地練習,形成一種定式慣性,最終變成你自己的能力了,那才是習慣。

我舉一個小例子。我們公司的新媒體同事每天會讓我審文章標題,我審標題有一個習慣:拿到任何一個標題,我會馬上讀一遍。不是看,是讀一遍。讀一遍之後,就會發現有些文字看起來很順眼,但讀出來非常拗口,或者讀出來非常彆扭。

比如,「如何跟管理者溝通」,看起來沒有太大問題,但是讀出來非常彆扭。如果你把它換成「如何與老闆溝通」,馬上就順口些了。

「讀出來」不是方法,「讀出來」是方法之上的習慣,所以大家記住要形成習慣。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管理學教授陳春花老師,在《管理的常識》這本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組織內的關係是奉獻關係,奉獻關係所產生的基本現象是:每個處於流程上的人,更關心他能為下一個工序做什麼樣的貢獻。」

這就是組織內的關係,互相之間是奉獻關係。如果你作為公司的一員,即便別人不找你,你也要定期告訴他,因為你們之間可能會有配合。

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主動承擔責任邊界不明確

但必須做的事情

在這裡,我要給我們的同事點個贊,他們在這一塊做得非常棒,我很多時候會被感動。

比如,最近我們負責財務的同事外出培訓了,她的位置上有一個座機電話,我的位置就在她旁邊。每次電話響了,我會故意等一下,看看會不會有其他同事來接。現實情況是,每一次都能有同事主動過來接,然後非常客氣地把這件事給解決掉,真的很棒。

所以,主動承擔責任邊界不明確,但必須做的事情,這一點很重要。

因為你在工作中的責任邊界,就是你在公司裡的價值邊界。所謂責任邊界,就是你的付出邊界,就是你的回報邊界。

你放心,這一條基本不會差的,這是職場競爭力的真相。

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與同事溝通時

少用反問句

這個習慣很小,但是很普遍,我們在工作中經常會用反問句甚至質問句。經常是有這樣的話,「我已經說過了,你怎麼不認真聽呢?」這就是一種反問句。

還有另外一種方式,「我其實上週講過了,這次你要認真聽」「這件事非常重要,這次你一定要認真了」。

大家覺得這三句話哪一句效果最好?第一句無疑是最不可取的,一定要把第一句從你的情緒裡、從你的詞庫裡邊刪掉,想盡辦法不用這句話。

之後的工作中,多用這樣的方式去對待你身邊做得不太好的同事。

如果你讀這篇文章能記住這一件事 —— 少用反問句,你的領導力就會加十分。

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開會發言時

多用推進思維

你一定見過一些人,只要你說一件事兒,他能舉出一百個理由說這件事不合適,很多時候都是否定思維。

比如,公司的市場同事策劃了一份營銷方案,大家正在開會討論,然後有一些人會說,「這樣不行吧」「我感覺這個有問題」「我們沒有之前做過這個」「我做過效果並不好」。

這些話並沒有解決任何問題,相反會讓方案停滯不前。

首先,我們自己儘量不要做這樣的人,雖然我們有時候也會這樣,但這些東西都需要訓練。所謂的訓練就是 ——

如果100次裡我們有80次能用推進思維,少用否定思維,團隊配合的效率就會高得多。

那什麼是推進思維呢?我給大家提供五條話術,這五條話術你可以貼在電腦上,開會時就放在你前面。

「如果這麼做,你預計結果如何?」

「這部分沒明白,可以講得再透一點嗎?」

「你認為哪一點不確定性最大?」

「我想對某一部分內容做一些優化建議,可以嗎?」

「如果你已經想好了,我無條件支持。」

大家看一看,換成這幾句話,整個畫風是不是就不一樣了?

所以,這五句話是需要大家開會時經常說的,開會時要多用推進思維一起努力,一起往前走。

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彙報工作時

先說結論

舉一個我們經常遇到的彙報工作的例子:

「李總您好,我們正在組織一次論壇,這次論壇我們策劃了十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第二個環節是...第三個環節是...郵件附件裡我準備了更詳細的表格。」聽完這個彙報你是什麼反應呢?

我覺得,李總聽完之後會有這些疑問:

這十個環節都講完大概需要多久?

這十個環節都需要我定嗎?

這十個環節預計進展如何?

哪個環節是最關鍵的?

李總可能越想越著急,而我們希望的彙報方式是「結論先行」。

再換一個彙報話術。

「李總您好,論壇策劃工作已全部完成,共十個環節,其中兩個環節非常關鍵。最遲9號之前需要您20分鐘的時間,我和您當面彙報,其他內容郵件給您。如果沒有大問題,這八個環節我先準備。」李總聽了可能就會說:可以,去幹吧。

所以,彙報工作也要站在老闆的角度考慮,先說結論,避免「彙報半天不知道你要幹嘛」這種情況。結論先行,一句話就能把老闆「安排」得明明白白。

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總結工作時

重視成果

職場工作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潛規則」,也是真相——最重要的是成果的大小,不是工作時間的多少。

我曾在十點讀書團隊的分享會上講過一個案例,一流的銷售總監和三流的銷售總監,他們的工作總結有什麼不同。

三流的銷售總監只會說做了什麼,而一流的銷售總監是說獲得了什麼。

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其實,這個三流銷售總監的工作總結可以寫成一句話,「本月工作只完成預定目標的60%」,其他都不需要說了。

這是兩種工作的彙報方式,一定要儘可能多地用結果說話。

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說過:「苦勞就是無效的勞動。無效的勞動就是浪費,我沒有讓你賠錢就不錯了。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今天的八條優秀工作習慣。

1、時刻清楚本職工作的關鍵問題;

2、不斷積累所在領域的專業知識;

3、定期與相關同事請教知識和工作心得;

4、主動承擔責任邊界不明確,但必須做的事;

5、與同事溝通時少用反問句;

6、開會討論時,多用推進思維;

7、彙報工作時先說結論;

8、總結工作時重視成果。

工作習慣這件事是說不完的,肯定還有非常多。我能夠提煉出來的、認為對大家最有幫助的,就這八點通用的習慣。這八條習慣在你整個職業生涯裡邊,很長一段時間都可以反覆練習。

把這八條貼在本上、貼在電腦上,每天對照一遍,我相信你的進展一定會很好。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的內容。

最後,我還是想和大家說,如果這八個工作習慣你學習到了,我希望你從今天開始就去做。如果做不到,知不知道都沒有用。

* 本文作者何川,首發於職場充電第一站:插坐學院(ID:chazuomba),每晚 21 點 21 分準時分享,陪有夢想的人一起成長,歡迎關注。

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哪些工作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