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

又是午夜12点,我坐在电脑前,身体微微疲惫,心情却十分愉悦地开始敲字。

最近韩先生再忙也会安排出时间,每周开车带我们至少去三四个比较远的地方,有的是我们一直想去却总没时间的,有的是朋友推荐觉得比较好的。

一些大热的景点,我和韩先生这些年基本都去过了。有孩子一起后,更希望也更喜欢带他们去一些不那么商业化的地方。比如科技馆、海滩、博物馆、艺术馆。。。

但我曾经一度走进了某种误区,觉得对一些艺术馆和博物馆,自己也不是那么了解,带孩子去有些不摸门道,所以孩子未必会有收获,去了意义不大,甚至还有自己露怯的可能。因而总想着等他们大一些,对哪个领域有了兴趣再去不迟。

可渐渐我意识到,这种想法挺傻的。

一来我发现很多书中的东西,践行是转化为兴趣的极好辅助。二来孩子们也变得和我们一样越来越宅,对旅行和探索兴趣不大。三来我其实十分享受跟孩子一起在走走停停中,学习与探索的过程。

父母也是有血有肉的寻常人,怎么可能什么都精通,什么都了解呢?如果因此就剥夺了孩子去接触美,认识世界的机会,未免有些自私和愚昧呢。

此外,我也经常在思考,我们带孩子旅行,带孩子走走看看,到底希望他们看到什么?又得到些什么呢?难道仅仅是知识吗?

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

今天韩先生开了一个多小时车,带我们去了一所非常美丽的大学。

真的不愧是全美最美校园之一,即便是一片草坪,随手拍拍也美得像一幅画。

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

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

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

二胖君有两个多小时都在尾随鸭子搞事情。学鸭子走路,看鸭子扭扭地下水,她甚至要求跳下水跟鸭子一起游泳。

我们在树下拍照时,空无一人的校园里走来一个相貌清爽的男生。他备着一个大大包,手里还提着一个,但路过时依然扔下东西主动问:我来帮你们拍合影好不好?

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

这对我们来说,完全是意外之喜。不过,得了几张喜欢的全家福之后,就没注意了他的去向。

过一会儿儿子跑来跟我指指远处说:妈妈,你看刚才那个哥哥,他,他也太会享受了吧,他竟然挂了个吊床,看着好舒服啊!

我循着儿子的指引看过去,距离正合适的两颗大树之间,他果然躺在那里。

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

那个吊床的床体比我见过的任何一个都宽,几乎像个蚕蛹一般把他包裹在里面,外人看着都觉得向往。

就见他从一旁的背包里掏出一本书,舒舒服服地窝在里面读着。直到两个多小时后我们走时,他依然在。

儿子感叹说,等我以后念大学时候,我也想经常去校园里找个吊床看书,妈妈,这个哥哥也太幸福了吧!

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

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

晚餐孩子们胃口都极好。西餐吃过几顿,二胖就开始向往自己用刀叉了。

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

饭店的服务生走来走去总是忍不住过来夸她,说两岁多的小宝宝,竟然这样会吃,实在太有趣了。

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

儿子则望着窗外波涛汹涌的海,喃喃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坐在海浪打得房子摇晃的地方吃饭呢。

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

那一刻我忽然在想,能够两个多小时有一群小鸭子陪着的二胖,无师自通摆弄刀叉的二胖。。。

能从别人身上看到如何获得悦己方式的儿子,开始珍视自己每个第一次的儿子。。。

这难道不是正是带孩子出门希望他们所得到的最好一切吗!

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

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

最近温度最高的那天,韩先生带我们去了洛杉矶的标志性建筑之一Griffith Observatory(格里菲斯天文台)。

平日里科普书儿子读了很多,也读得挺有收获。可相比之下,故事类的书更对他的胃口。

而一趟科技馆,又加上这一趟天文馆之后,他对科普类的兴趣似乎彻底燃起了。每次在书店都捧着故事书读的他,最近开始主动钻进科普世界。

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

我原本有点担心自己的天文知识太少,无从引导孩子,会让他们感到无趣,整个参观也就难免流于泛泛。

然而看到一些美国家长也一脸无所适从地跟着孩子在读说明学习,甚至还看到一个妈妈坐在台阶上玩着手机连连看游戏在等孩子连我都不如,极大鼓舞了我的斗志。

其实每个孩子骨子里都保有浓浓的好奇心。

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

只要我们去好好保护,他们就会自己发光。

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

天文台里剧场的电影我其实很想看看,到底跟咱们帝都的天文馆是不是一样。可惜除了每天第一场之外,其他场次都不接受5岁以下的孩子。

于是我和二胖就跑去吃冰淇淋,儿子和爸爸一起去看了电影。

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

散场时见到儿子,他半晌说不出话来,过一会儿长出一口气,惜字如金地说:妈妈,太震撼了。

我知道,以后每一座艺术馆、博物馆和科技馆,他都会有充足的兴趣和好奇心,与我们一同去探索了。

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

千万别觉得可以带孩子这样到处去玩,是因为我们自己说了算的时间多得用不完。其实,这样的安排,对我们真的相当奢侈。

去天文台那天,韩先生上午去录音到午后(美国人开工都好晚),所以我们才赶上40多度的高温时间出行。

而今天,他一早去健身房举铁,然后又开了三个小时会,中午跟人吃饭谈事,到下午快三点突然出现,接上我们二话不说就出发。

彼时我刚把几拨儿衣服洗完、烘干,按每个人的分开叠好挂好,然后把房子周围都布好蚂蚁药,兔子洞和松鼠聚集地洒上驱赶药,垃圾桶附近喷好防虫药,门口的落叶和花瓣扫净,然后照顾孩子们吃完午餐,把所有餐具扔进洗碗机,把炉灶台面都擦洗干净,接着吸地,擦地。。。

出门时走得意外又仓促,衣服都是孩子们自己挑的。儿子很得意地说,妈妈,你看我穿得像不像一根葱?二胖也学着哥哥自己拽了衣服裤子,大叫:濑濑是葱。

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

傍晚时候,站在鸭子遍布的湖边跟母亲语音通话,她有些担忧地问:时差要倒,工作得做,公号也写着,两个孩子和家务没有阿姨搭把手都靠自己,你俩吃得消吗?

我想了想,这似乎是以前每次陪韩先生来美国工作时,我们的常态。每次都累得脱层皮就算了,最主要的是,常常觉得对孩子十分抱歉。

因为他们总得迁就爸爸的工作安排,也要因我的时间妥协,所以每天等我们都忙完了,也就没有什么大块的时间可以带他们去些值得走走的地方,只能在附近的小公园释放一下电量。

除了能够给予孩子充足的“在一起”的时光,其他的,真的挺难保证。有时连儿子最爱的书店,哪怕只有20分钟车程,我们也不敢轻易承诺。

但最近这段时间,却因为韩先生的坚持,一切都变得不同。

他说如果不主动迈出这一步,那么就永远都不会有时间。而你真心想做的事,时间总会有的,无非就是累一点。

因此除了每周的这些远处的活动外,书店至少带儿子去三趟,多的时候,去四五回,哪怕是晚上人家闭店前的半小时,孩子也是欢天喜地的。

虽然从体力上来说,似乎比平日更累了,但不知为何,我却觉得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轻松,似乎忙不完的家务,照顾孩子的琐碎,都因此不值一提了。

而孩子们的变化也让我欣喜。

特别宅的儿子,由最初去哪里都提不起兴趣,宁可抱着本书从头看到尾,短短七八趟行程后,已经成了一个去哪里都带着十万个为什么的小好奇。

二胖君从见了外国人就躲进我怀里,到现在主动跟各种肤色的人大喊哈喽,也不过十几天时间。

带孩子旅行,我们到底希望他们学到些什么?

美国著名作家Anna Quindlen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大学时读到,至今依然让我印象深刻:

“Life is made of moments,

small pieces of silver amidst long stretches of gravel.

It would be wonderful if they came to us unsummoned,

but particularly in lives as busy as the ones most of us lead now,

that won’t happen.

We have to make the time for them.

We have to teach ourselves now to live, really live…

to love the journey, not the destination.”

在繁忙的生活中,那些人生中闪亮的小小片段,不会不唤自来。唯有我们主动去寻找。

要学会怎样生活,真正地活着。热爱来路,而非终点。

对我们的人生如此,对孩子亦然。

其实很多时候未必要远行,即便是在自己日常生活的城市,细想我们也能找到太多从没带孩子去过的地方。每个人都忙,但无论多忙,只要你想,总能辟出带孩子多走走看看的时间。

丰盈他们的人生,也不断丢下自己因为宅,因为懒,因为忙,因为怕丢脸而给自己找的那些未来或许会感到遗憾的借口。不苛求结果,只享受这其中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