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三十不豪,四十不富」,放到現在還有道理嗎?

俗語“三十不豪,四十不富”,放到現在還有道理嗎?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很多老輩人都有著豐富的閱歷,也喜歡講一些關於人生的俗語教導晚輩,希望後輩少走彎路,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俗語流傳至今,是否還有道理呢?比如,以前農村老人常說的一句俗語"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現實是否真如俗語裡講的那樣無奈呢?

俗語“三十不豪,四十不富”,放到現在還有道理嗎?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近尋死路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很好理解,所謂三十而立,一個人在三十歲時就應該奠定其良好的發展基礎,這樣到了四十歲五十歲時才有可能過上富裕的生活,而如果人在三十歲時還沒有自立自強,那麼到四十歲就不回變得富裕,到了五十歲就離死不遠了。

俗語“三十不豪,四十不富”,放到現在還有道理嗎?

放到現在還有道理嗎?

這句話乍一聽可能有些恐怖,如果斷章取義“五十將近尋死路”,現在人可能覺得有些恐怖,但考慮到古人的整體壽命,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那麼放到現實,還有道理嗎?

俗語“三十不豪,四十不富”,放到現在還有道理嗎?

人都說三十而立,雖然現在年輕人普遍晚婚晚育,但到了三十歲,家庭事業已經基本定型了,人生的方向應該已經找到了。正是一個人放手拼搏,開創事業的大好時機。從三十歲到四十歲,是一個人事業發展的黃金十年,一旦過了四十歲,自己的孩子漸漸長大,而父母年事已高,真正意義上的“上有老,下有小”,禮尚往來,人情世故,中年人的朋友圈被家庭和事業鎖的異常牢固。而且人過四十,身體和精力已經大不如前,這個時候人生如果還沒有起色,那麼你的生活可能基本已經定型。

俗語“三十不豪,四十不富”,放到現在還有道理嗎?

這句話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勵後背學會積累和努力。不過現在社會,許多年輕人的人生觀念和價值觀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對於許多“佛系青年”而言,努不努力的結果似乎都一樣,強悍的工作能力可能比不上能說會道和強大的背景,對於許多人而言,成功者是少數的,而成功需要的不僅僅是努力,也需要方方面面的外在條件,而對於大多數年輕人而言,除了“努力”和熱血外,一無所有。

俗語“三十不豪,四十不富”,放到現在還有道理嗎?

當然了,老話講“有志不再年高”,現在社會人民的壽命延長了,而考慮中國國情,基本上不存在“退休年齡”一說,許多六十歲以上的人依然活躍在職場上,而對於許多創業者來說,並不存在年齡問題。社會上有許多四五十歲以後才開始創業的例子,可能有人說,這些都是個例,十幾億人種成功者寥寥,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不同的價值觀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追求。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那你會選擇哪種呢?

個人覺得,有夢想是好事,萬一實現了呢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你覺得這句話放到現在還有道理嗎?

歡迎在留言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