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端起金饭碗,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龙洞河村的崔廷海养了70头牛,每年能有30万元的收入,4层小洋楼建起来了,“牛气”的小轿车也开回了家。

在盛家坝乡龙洞河村,像崔廷海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从2014年开始,龙东河村不少村民纷纷开始养殖黄牛。从当初的2户到2017年的44户,规模越来越大,不仅顺利脱贫,收入盈余越来越多,家里的生活大变了样。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

“三农问题”要解决,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产业作为支撑,必然要大力发展。

恩施黄牛品种纯洁性良好,肉质鲜嫩可口,雪花牛肉尤其品质极高。龙洞河村引进湖北犇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肉牛养殖400头,其中有200头为高端养殖品种。仅通过栽种多年生高端牧草,该村66个贫困户年收入就达到了4200余元。高端肉牛每头能带来5万元的受益。

恩施黄牛背腰宽直,筋腱有力,“驮”出了龙洞河村的一条发财路,除此之外,这里的致富方法还有很多。

龙洞河村的海拔和气候非常适合种猪养殖,这样的优势条件自然不能浪费,该村引进了一家万头能繁母猪养殖企业,现在已经完成了厂房规划设计,进入施工阶段。

种猪养殖基地将会按照高标准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标准建设,高科技和生态友好型产业集于一身,盘活现有资源的同时不会带来环境破坏。

2018年,这座年产值上千万元的养殖厂将在这座山里拔地而起,届时,可带动百余人就业。同时,养殖厂会与农户签订散养协议,养殖厂提供猪苗和技术,农户在家中开展养殖,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企业建到哪里,我们就把路修到哪里!”龙洞河村书记王庆友深知交通好坏对一个村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截至目前,龙洞河村已经通村油路10.8公里,另外有40公里砂石路将于19年全部完成道路硬化。到那时,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村民出门都不再会有“泥腿子”,载着财富的小车也能跑得飞快。

路修通了,城里人就爱来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住几天。民宿产业,也列入了龙洞河村下一步的发展规划。乡里引进的浙江公司已在龙洞河村开始开发民宿产业,预计投资总1亿元,前期已到位资金300万。

为了迎接这些新产业,村里的基础设施建得更起劲。水、电、路、厕所,一个都不能少,老百姓自己用起来也更顺心,城乡一体化建设如火如荼,村民在自家住着跟城里人也差不了多少。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龙洞河村从村委到村民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政策,他们深信勤劳致富,老百姓屋里的炉火也越来越旺。

近年来,恩施市大力推进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引领,2017年恩施市解决5.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农村通畅工程400公里、农村危房改造1000户。农村垃圾、“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整治行动卓有成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恩施市最不缺的,就是那漫山遍野的盎然绿意,放眼望去,春已来到。

见习记者 陈雪波 通讯员 吴娜 实习生 向雪

新春走基层,端起金饭碗,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新春走基层,端起金饭碗,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