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抗震號」到「復興號」,步步驚心

从“抗震号”到“复兴号”,步步惊心

从“抗震号”到“复兴号”,步步惊心

今年6月1日15時50分,當我國首列長編組“復興號”動車組自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唐山公司”)緩緩駛出,牽引著列車平穩而行的,是一臺老式內燃機機車。

从“抗震号”到“复兴号”,步步惊心

“‘復興號’是世界領先的高速動車組,而這臺‘東風’內燃機車現在只是作為‘復興號’在廠區內調車的牽引工具車來使用。”現場指揮交付的中車唐山公司生產製造部副部長羅開強語調中透著激動:“它們都是我們唐車人引以為自豪的‘爭氣車’!”

1976年的大地震,處於震中地帶的唐山機車車輛廠絕大部分廠房被夷為平地。劫後餘生的職工們在一片廢墟上搭建起臨時廠房,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搶修出一臺東風5型內燃機車,取名“抗震號”。

从“抗震号”到“复兴号”,步步惊心

此後經年,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百年唐車一次次穿越歷史的光影,將中國鐵路機車車輛裝備現代化的光榮夢想寫進現實——

2008年4月11日,首列國產“和諧號”CRH3型高速動車組在唐車下線,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幾個能夠製造時速350公里高速列車的國家之一。同年8月1日,CRH3動車組在京津城際鐵路正式運營,開啟了中國高鐵時代。

2011年1月9日,唐車自主創新研製的新一代CRH380BL型高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跑出了每小時487.3公里的速度。

2018年,我國首列長編組“復興號”順利交付並在京滬高鐵投入運營為標誌,我國高速動車組技術實現了全面自主化。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中國高鐵邁出了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

从“抗震号”到“复兴号”,步步惊心

●開門搞創新,跑出“中國速度”

火車能跑多快?在唐車退休工人王必耕和他的徒弟張雪松心中有著不同的概念。

1976年9月,王必耕和震後倖存的工友們參加了東風5型內燃機車的搶修,儘管設計時速只有80公里,但“抗震”兩個大字掛上機車頭時,很多老唐車人已是熱淚盈眶。35年後,已成為中國中車首席技能操作專家、唐車鋁合金廠高級技師的張雪松和工友們生產的高速綜合檢測列車,設計時速達到400公里,讓更多的中國人感到光榮與驕傲。

列車馳騁於廣袤的大地上,速度銘刻在唐車人的奮鬥中。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開局,唐車也是在這一年易地重建。“當年,國家將唐車建設納入了‘六五’‘七五’規劃,在原廠址以北30公里的豐潤區,建設了佔地面積123萬平方米的新廠。”在中車唐山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洪奇看來,“新唐車”建設就是改革開放為中國高鐵奠下的第一塊基石。

中車唐山公司黨委宣傳部攝影師吳宏道是第一批搬到新廠的“元老”,新廠從建設到投產的每一個變化,他都記憶猶新。他說,當年不僅新建了廠房、添置更新了設備,而且對生產線佈局進行了整體重新規劃,為日後產品全面提檔升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从“抗震号”到“复兴号”,步步惊心
从“抗震号”到“复兴号”,步步惊心

在吳宏道的相冊中,兩張“28日”拍攝的照片足以讓“邊建設、邊搬遷、邊生產”的唐車人引以為豪——1986年6月28日,新造客車業務搬遷新廠後完成首批10輛22型新造客車生產工藝驗證;1990年4月28日,唐車設計製造的66輛國際招標YW25A型空調客車成功下線,實現了中國鐵路客車從22型到25型的升級換代。

然而,創造“中國速度”的征程並非一帆風順。上世紀80年代末,唐車生產還是維修為主。經營思路狹窄、產品結構單一、“等靠要”式的計劃經濟思維,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本世紀最初幾年,唐車陷入低谷,企業最困難時只能給職工發基本生活費。

以變革謀出路,靠創新求生存!

2004年,唐車瞄準製造動車組、地鐵的鋁合金車體這個新技術平臺,投資3億元,建設鋁合金車體生產線項目。

“當時企業一年的經營總收入也不過七八億元。3億元,意味著我們壓上家底搞創新,全體職工勒緊褲帶搞改革!”作為當年鋁合金生產線籌備組成員,王洪奇深知,鋁合金車體技術是高速動車組九大關鍵技術之一,也是高鐵列車製造的第一道工序。以鋁合金車體生產線建設為標誌,唐車站在了“中國速度”的起跑線上。

从“抗震号”到“复兴号”,步步惊心

2005年11月,在國家高鐵發展戰略整體佈局下,唐車與德國西門子公司簽署了CRH3動車組合作協議,派出580多名“中國第一代高鐵工人”遠赴德國學習先進技術。此後的實踐中,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唐車形成了自有技術體系,制訂了中國標準,最終打造出屬於中國的“高鐵名片”。

●主動走出去,登上世界舞臺

點開王洪奇的微信朋友圈,一組拍攝於美國費城的圖片引人注目。為了美國雙層不鏽鋼客車項目,自去年起,他便過著“唐山—費城”的雙城生活。

2017年5月,中車唐山公司與美國東南賓夕法尼亞交通局簽署了總價約11億元的不鏽鋼雙層客車出口合同,用於費城地區通勤交通,這是我國軌道交通裝備首次出口北美幹線鐵路市場。

“巧合的是,1881年唐車用於製造中國第一臺‘龍號’機車的冷鑄鐵車輪,就產自費城的惠特尼公司。”王洪奇說,從進口費城的車輪,到為費城研製國際先進的鐵路客車,這個巧合,印證著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發展的歷程。

从“抗震号”到“复兴号”,步步惊心

走進唐車鋁合金廠,一臺藍白色調的新型工業機器人格外醒目。“這是側牆焊縫自動打磨機器人,也是目前我們製造‘復興號’的‘秘密武器’。”張雪松告訴筆者,車體焊接、加工質量直接關係著列車的安全和壽命。

“剛引進技術那會兒,明顯手生,焊槍不聽使喚,工件變形、開裂……”張雪松記得,為解決鋁合金車體焊後容易變形問題,他和攻關小組從一個個小截面開始試驗調整,2米、5米、10米,再到整車組焊,經過成百上千次的試驗,總結出了一整套科學、實用的反變形技術參數。一個月後,首輛鋁合金車體試製成功。

“如今,唐車掌握的三維流線型司機室製造技術、大斷面車體三維調修技術、35毫米鋁合金型材車鉤面板及車鉤梁焊接加工技術等高端製造技術,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2012年8月,張雪松和工友們親手打造的高速動車組鋁合金車體大部件,經天津港發往德國,“中國造”高速動車組關鍵技術產品首次打入歐洲市場。

从“抗震号”到“复兴号”,步步惊心

憑藉著“高鐵名片”,唐車“走出去”的步伐加大加快。自2015年起,唐車先後控股意大利BLUE公司,參股美國春田公司,成立丹麥唐車公司、美國中車唐山公司,產品遍佈五大洲24個國家和地區。

“要贏得國際市場,‘高鐵名片’是招牌,技術、質量和服務是保障。”唐車海外事業部副總經理王殿武至今難忘5年前空運列車的“壯舉”。

2013年底,唐車為土耳其生產的5列100%低地板現代有軌電車準備啟運裝船時,遭遇了強颱風“海燕”引起的船期延誤。颱風屬於不可抗力,不必承擔違約責任。但採購這批電車的薩姆松市政府已向市民承諾年內開通運營。唐車決定,通過空運將這批車輛送達用戶,“不計成本,按時交付!”

从“抗震号”到“复兴号”,步步惊心

2013年11月30日,4輛編組、長度近40米、重約60噸的現代有軌電車搭乘世界最大貨運飛機“安-225”抵達薩姆松市,幫助業主兌現了承諾。藉助“空運列車”的誠信口碑,以及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唐車又贏得土耳其伊茲密爾市95輛鉸接式地鐵訂單。

“積極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對唐車來說,既是開放之舉,又是創新之策。”中車唐山公司總經理周軍年說,從最初坐等國內訂單,到主動闖蕩國際市場,唐車實現了從依靠低價格、低成本“出位”,到憑藉一流的質量、技術、品牌和服務贏得國內外市場的轉變。

●提速高質量,開啟百年新夢

走進唐車文化展示中心,一部濃縮的中國軌道交通裝備業發展史呈現在人們眼前。

从“抗震号”到“复兴号”,步步惊心

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龍號”機車、中國第一輛客車——“鑾輿龍車”……中國第一列時速350公里高速動車組、中國第一列常導中低速磁浮列車……一組組模型、一幀幀圖片記錄著百年唐車實業興邦的逐夢歷程。

“唐車既是歷史悠久的百年老店,又是煥發新生的現代企業。”周軍年說,以長編組“復興號”動車組交付運營為標誌,唐車又一次成為完善中國標準動車組譜系化產品平臺的領軍力量。

“‘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是中國標準體系占主導地位的動車組,其功能標準和配套軌道的施工標準都高於歐洲和日本標準,具有鮮明而全面的中國特徵。”身為“復興號”總體設計師,唐車產品研發中心副部長郭鷂曾參與確定了“復興號”總體技術條件,參與創建了標準動車組專利及技術標準。

相較於“和諧號”動車組,“復興號”的斷面加寬加高,功能需求部件隨之增加,長編組的載客量也由之前的1053位增至1193位。然而,更加完善的設施並沒有增加整車重量,人均能耗保持在百公里3.8千瓦時。

从“抗震号”到“复兴号”,步步惊心

“這些看似簡單的指標,卻是設計中的最大難點之一。”在CR400BF“復興號”動車組研發過程中,郭鷂和他的團隊多次參與重大方案設計變更,完成技術文件300餘項、設計圖1萬餘張,實現了技術的全面自主化。

郭鷂自豪地告訴筆者,目前,我國已經構建起了體系完整、結構合理、先進科學的中國動車組技術標準體系,在運行安全、節能環保、降低全壽命週期成本、人性化設計等方面都具有顯著的創新性和領先性。

从“抗震号”到“复兴号”,步步惊心

在唐車遠程監測中心的大屏幕上,500多個小“圖標”呈現不同的顏色動態顯示著……“我們對每一臺動車都進行實時跟蹤,保障安全運行。”中車唐山公司副總經理周新遠介紹,唐車目前正在建設標準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製造體系、產品體系與服務體系。他表示,唐車下一步將致力於成為綠色智能人文一體化交通解決方案供應商。

“一個城市的公共交通需要高鐵、城際,還是地鐵、輕軌?兩個城市之間,是否能讓城際列車無縫接駁城市輕軌,讓人們輕鬆換乘?”周新遠進一步解釋說,唐車的一體化服務,就是站在客戶角度為其選擇更為經濟適用可靠的出行解決方案,提供“一攬子”服務。“客戶只要提出想要達到的效果,提供所需的資金,剩下的就交給我們。”

从“抗震号”到“复兴号”,步步惊心

砥礪前行的百年唐車,正以陸地飛行的“中國速度”和開放創新的雄心壯志奮進新時代,續寫高鐵裝備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的新篇章!

河北日報記者王小勇、湯潤清通訊員吳可超

原文來自:《河北日報》2018年8月9日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