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母说廉价的“我爱你”,尴尬到爆起鸡皮疙瘩,请给予行动的爱

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不止是经济一体化,文化输出也是重要影响部分,这其中,尤其以西方的文化影响最甚。

这些年,我们通过影视剧和网络,逐渐了解到,西方家庭在情感表达方面更为直接,就是说出所谓的“我爱你”。

对父母说廉价的“我爱你”,尴尬到爆起鸡皮疙瘩,请给予行动的爱

如今这种表达方式,也逐渐被我们很多人所赞扬,认为他是增加亲人间感情的一种最有力表达,甚至有电视节目还为此做过关于向自己的父母大声说出“我爱你”的策划,然而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除了尴尬,起鸡皮疙瘩外,看不到任何可以增加爱的效果,感觉就很矫情,就向西方的亲吻礼仪,这种吻颊礼,你觉得适用于我们东方吗?

那我们不说“我爱你”,就缺少爱了吗?

我们一路成长的过程,从你上学起,父母每天起早叫你起床,照顾你一切生活起居,你外地上大学或工作,父母给你的行李箱塞的满满的生活用品,每次打电话,父母永远问的是,最近怎么样了,工作辛苦吗,别太累了,不要担心家里,不要在外亏待自己,需要钱就向家里说,在外实在待不下去,就回家吧。

这其中,爸妈从不说“我爱你”,但是,他们的每个行动都是爱的表达。那我们呢,我们每次在电话里,嘱咐爸妈注意身体,天气冷了多穿衣服,过年回家,说还是妈妈做的菜好吃,劝爸爸少抽烟喝酒,我们也不说“我爱你”,但我们的每一个关怀,都会实实在在体现,那种至亲的爱,不是你一句“我爱你”,就能表达的。

对父母说廉价的“我爱你”,尴尬到爆起鸡皮疙瘩,请给予行动的爱

真正的爱,不需要用嘴说,是用行动的,中国人的爱融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并不善于表现在内心之外,感受到的才是真爱。爱是很重的承诺,不要让他随随便便用嘴说出来,那样只会让爱很廉价。

我们说大恩不言谢,在亲人和好朋友之间,你总说出,谢谢或我爱你之类的话,除了能让大家感受到生分和见外,完全没任何帮助。反之,这类词语却长用在不那么熟悉的人之间的交流用语。

对父母说廉价的“我爱你”,尴尬到爆起鸡皮疙瘩,请给予行动的爱

中国人“含蓄”,相比西方人的直观表达,我觉得我们更好点,西方人相对独立,感情淡薄,我们儒家文化圈自古讲究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家天下”成就家族命运共同体。

别说是至亲,就是好朋友,相互之间也是不言谢的,这不是因为我们含蓄,而是因为我们的关系纽带要比西方人更加紧密,你家人为你做的各种事情,也是你会为你家人做的事情,都是一家子理所当然,这种关系与西方“平等但独立的个体”不一样。

说话是最容易的,说出“我爱你”也容易,反正不需要付出多少成本,嘴一张,就说完了,这比你用行动来证明,太容易了。我们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爱,而不是整天挂在嘴边的爱。

父(母)慈子(女)孝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为什么非要通过“我爱你”来表达呢,为什么要拘泥于这三个字呢,相反,没有了爱,才会表达出来。

对父母说廉价的“我爱你”,尴尬到爆起鸡皮疙瘩,请给予行动的爱

记得在某个节目里,一个俄罗人就表达了对中国家庭亲情的羡慕,她说道,相比于他们西方的家庭讲究独立,自由的观念,他们更羡慕中国的家庭,虽然在中国不常说我爱你,但是他们的家庭亲情度比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要深,都要浓。

最真挚的关怀,不是整天挂在嘴上的爱,不是徒有其表强迫别人用嘴说出的爱,而是在每个人的心里,融进骨头血液里的爱,无声胜有声的爱,是在每个家庭默默的真情实意,含蓄里的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