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九思的真正基本內涵是什麼?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君子九思的基本內涵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吧!

君子九思的真正基本內涵是什麼?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一、“視思明”:見微知著,善於洞察事理

“視思明”至少有三層含意:一是眼明,看得明白。古人云:“目睹為視,見微為明。”君子要探索事理,把握規律,必須明察秋毫。二是從長計議,看到明天, 富有遠見卓識。三是心明,人不糊塗。孔子說:“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顏淵篇》)就是說,像水潤物那樣暗中挑撥的壞話,像切膚 之痛那樣的直接誹謗,在你那裡都行不通,那你可算是明智的了。不聽小人讒言,傾聽君子諍言,決不以昏為“明”,這是古往今來的重要警示。

二、“聽思聰”:睿智靈敏,善於聯想創造

首先,要聽得清楚明白,獲得準確的感性材料。其次,要發揮聰明才智,正確聯想判斷,探索客觀規律,勇於開拓創新。孔子說:“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 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篇》)孔子根據“因、損、益”的內在聯繫,創造性地得出了社會發展“百世可知”的結 論。

三、“色思溫”:容貌溫和,凸顯寬厚親民

君子“躬自後而薄責於人”(《衛靈公篇》),顏色溫和寬厚,親民、樂民。“夫子溫、良、恭、儉、讓”(《學而篇》),“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篇》),把“色難”作為敬孝的難點。孔子是“色思溫”的楷模。

四、“貌思恭”:容貌端莊,凸顯恭謹謙和

朱熹《四書集註》說:“恭,莊敬也。”“恭”有兩層意思:一是容貌端莊嚴肅。如“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學而篇》)“居處恭,執事敬,與 人忠。”(《子路篇》)二是待人恭謹謙和。如“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理,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顏淵篇》)孔子認為恭是成為君子的必要條件,但他 強調必須符合禮的要求,反對過分做作的恭順,並以“足恭”為恥。

五、“言思忠”:盡心竭力,對人忠誠不二

孔子主張“與人忠”(《子路篇》)凡事盡心竭力,忠誠不二。“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八佾篇》)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反思“為人謀而不忠乎?” (《學而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篇》)把“忠”作為一項重要教學內容,成為君子和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

君子九思的真正基本內涵是什麼?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六、“事思敬”:嚴肅認真,注重修己以敬

“敬”在《論語》中有兩層含意。一指辦事謹慎,嚴肅認真。孔子說:“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學而篇》)“其事上也敬”。 (《公冶長篇》)孔子主張“敬事”,教導弟子“

六、“事思敬”:嚴肅認真,注重修己以敬

“敬”在《論語》中有兩層含意。一指辦事謹慎,嚴肅認真。孔子說:“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學而篇》)“其事上也敬”。 (《公冶長篇》)孔子主張“敬事”,教導弟子“執事敬”(《子張篇》)“事思敬”。要求領導者“修己以敬”。(《憲問篇》)二指尊敬欽佩,以禮待人。孔子 說:“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里仁篇》)“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長篇》)

七、“疑思問”:釋疑解惑,詢問探問請教

疑指疑惑或疑問。《論語》中的“問”,主要有三層含義:一是詢問請教。如“子入太廟,每事問。”(《八佾篇》)“不恥下問”。(《公冶長篇》)二是探 問、問候。如“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泰伯篇》)三是所問的問題或事物。如“林放問禮之本。”孔子說:“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 甯戚。”(《八佾篇》)善於發問,不恥下問,化解疑惑,立德增智,是君子一大特色。

八、“岔思難”:制怒息憤,預防災難後患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衛靈公篇》)憤怒時要考慮以後可能引出的災難、後患。孔子說:“一朝之岔,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顏淵篇》)就 是說,由於一時的氣憤,就忘掉了自身的安危,以至於牽累自己的親人,這不就是迷惑嗎?因此,君子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自覺制怒息憤。

九、“見得思義”:以義為上,樂於義然後取

“義”指合宜的道德、行為或道理。如孔子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學而篇》)“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述而篇》)“義”也指合乎道義。孔子謂子產“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篇》)自敘“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篇》)“君子義 以為質”(《衛靈公篇》)“義之以比”(《里仁篇》),“義然後取”(《憲問篇》),只有符合義禮的才取用,這就是見得思義的真正含義。

君子九思的真正基本內涵是什麼?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