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岳母修路

八旬岳母修路

八旬岳母修就的金色大道(族人才俊摄)

岳母,陈仔桃,是一个典型的“80后”,也是一名土生土长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群旺村的苗民。

去年12月,八旬的岳母干成了一件大事,成为了新闻人物,得到了村里村外苗民的盛赞。

八旬岳母到底干成了啥大事呢?

八旬岳母修路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族人才俊摄)

原来,岳母学起了愚公精神,她向子女和孙辈们商议集资,把家门口一条长约200米被山洪冲得坑坑凹凹的山路,硬化成了一条宽大约一米的水泥路,既方便了她自己出行,也让从这里路过村寨的人们得到了便利,更让从这里去种田挑担的苗民们得到了实惠。八旬岳母修路,真可谓一举三得。

其实,我知道八旬岳母修路原本是为了却个人的心愿。

八旬岳母修路

岳母住的吊脚 楼(族人才俊摄)

听妻说,生产大队那年代,她们家住在山脚下的一个山冲口,远离苗寨村庄,出行极不便利。为了搬离山冲,给将来子女有个好住处,岳母、岳父和奶奶、三叔省衣节食,用了2年的时间节省出100多斤口粮准备修屋。在外工作的二叔得知岳父修屋的消息后,也专门寄来节省的钱给予支持。就这样,集全家之力,一座五柱七瓜的吊脚楼在这个田园环抱的地里建成了。

八旬岳母修路

硬化前的毛路(族人才俊摄)

屋修好,路得通。为不担误生产队出工,岳父、岳母带着三叔、四叔只好利用天亮未出工时或晚上散工期间,挑土、填石、整修,前前后后,花了近个把月的时间,终于把新家的路连接到村里出行的老路。

山区多风雨,又易暴发山洪,岳父带着弟弟们修的路会经常被雨水冲刷成坑或泥潭,甚至一段段路基坍塌了。于是,每年修整家门口这段200左右长的路,成了岳父岳母和叔叔们的常态工作,也成为岳父岳母一家人爱路、护路的家规。

八旬岳母修路

与修路人一同查看的岳母(族人才俊摄)

80年初期,山场开发,一条能开拖拉机进出拉木头的机耕道在岳父岳母家门口开通。路通环境变,有了余钱剩米的岳父岳母,把吊脚楼全部换上了瓦片房顶,还在屋的两头分别增修了一栋横屋吊脚楼。

好景不长。山场开发过后,机耕道因无人维护,山场的树木日渐稀少了,通往山场的路也成了“门前罗鹊”路了。尽管这样,岳父岳母依然带着子女们,在每年山洪过后把家门口这近200长的机耕道修整得平平的。90年代中期,岳父去世后,岳母眼疾痛,一只眼失眠了,但她仍然带着子女执着坚守修路护路的铁规。

八旬岳母修路

沙石运来了(族人才俊摄)

进入新千年后,子孙们外出打工的打工,有的大学毕业去了外省工作,岳母成了家里唯一留守的成员。尽管这样,只有一明眼看世界的岳母用与村里帮工的形式,每年山洪把家门口这条路肆虐后,她仍是第一时间把这条填平修整好。

前些年,岳母得了心脏病,在家乡县人民医院住了一周后,回到家里过完春节又复发了。家人把她送到广州住进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二院,住了8天,病情好转出院在我家调养,我想,她应该留下来与子女一同安享晚年了吧。可是,她病好后,在广州、深圳子女家住了两年,就天天与我妻说要回苗寨,回到那个与岳父一同度过美好时光、一同生儿育孙的吊脚楼去。

八旬岳母修路

细沙也运来了(族人才俊摄)

我知道,岳母是个恋家的人,家乡那栋吊脚木楼是她与岳父这一代人创下的一份家业,是她与岳父生儿育孙的欢乐窝,是她要留守的一份念想、一份对岳父思念的心,是她要让儿孙永远牵挂的根。

2年的时光,岳母家门前的路变成了坑坑凹凹,有的地方冲刷成了陡坡,妻送她回家是爬着走进去的。妻埋怨她,说她有福不会享,要回家过孤单冷清的生话。埋怨归埋怨,妻二话没说,为她打扫好房间,整理好厨房,把她出门要走得几步关键路段修了修,这才放心回到了广州。

八旬岳母修路

硬化成水泥路了(族人才俊摄)

在家的日子,岳母没有闲着,她除了在菜地上种了不同时节的蔬菜外,还在家里养了土鸡土鸭,同时操心最多还是门前这条路的修整。看她有眼疾的她还这样忙乎,儿孙们看在眼里,也痛在心里。

去年复天,县里各村寨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山洪。岳母家门口的这条路更是雪上加霜,路被冲成溪床,有的地方成了积水泥谭。我不知道,只有一只明眼的岳母,是怎样爬出这200米路去赶场购买生活用品,是用怎样的毅力往复于这20O米的小路经营生活的乐趣的。

八旬岳母修路

苗民做工走上了平整之路(族人才俊摄)

国庆节后,妻打电话给岳母,寻问她老人家在家的境况,岳母向我妻子提出要修筑这条200米路的要求。我才得知,岳母每次出入这条200米路的艰辛,特别是下雨天,岳母为去赶场购物或到寨子里人家串门,每次都要穿上水鞋,还要带上一双平底鞋,过了这条200米路后到寨子人家便又换上双平底鞋。回来的路上又穿上水鞋。周而复始,我不知道,岳母爬走这条路有多痛苦,也不知道她在这条路摔倒过多少次。

八旬岳母修路

水泥路铺到了家门(族人才俊摄)

修筑连通村与村之间的路,不是政府的事吗?你老人家操这份心干啥?面对人们的责问,岳母很满足地说:“村里的水泥路能修到离家只有200米的地方,我很满足了,这200米的路就不有劳政府啦,我发动子孙集资修,没问题”

说干就干,岳母从购沙石、运沙石、买水泥到请人工全程过问,还专门做了饭菜供修路人吃,修路人也以一半工钱遂了岳母的心愿。

八旬岳母修路

远山的风景(族人才俊摄)

水泥路硬化了,岳母又连续几天提水泼散路面,既让水泥不烧坏路面,又让路面进一步得到硬化。

那天,我与妻走在这条岳母用心筑成的路上,夕阳的余辉正好把这路照得金黄。我想,岳母的心愿遂了,但她修的这条路是一条心路,是一条让年轻人学习的样板路,更是一条苗乡村寨向往美好明天的希望之路。

八旬岳母修路

苗寨 里的古砖(族人才俊摄)

作者简介:族人才俊,真名陈建族,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广东散文诗学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解放军生活》《中国作家网》《人民海军报》《海军文艺》《中国国家地理》《黄金时代》《人之初》《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广州文艺》等,数十篇作品获国家、省、市各级奖励,数十篇作品入选相关写作书籍作为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