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考個秀才究竟有多難,比現在考個博士還難嗎?

當我們今天很輕易的說出秀才,甚至酸秀才及腐儒之類的俏皮話兒的時候,如果真給當年的秀才們聽到,估計都得捧一把清淚——無知小兒!你以為當年取個秀才那麼容易嗎?七八十歲的童生都多的是!一般人都知道的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不就是苦學嗎?老秀才會說,呵呵!“一舉”那都是後來的事,想當秀才先得經過十幾道考試,你以為!要是肚皮裡沒有點真學問,不考你個皮焦裡嫩,你怎麼知道那叫苛(科)舉!

在清代考個秀才究竟有多難,比現在考個博士還難嗎?

先來看這樣一組數據,想去參加科舉至少需要背誦下列書籍:《論語》11750字、《孟子》34685字、《書經》25700字、《詩經》39234字、《禮記》99010字、《左傳》196845字。反正這些合計下來共計有個47萬多字。要是已經被這個數字嚇住了,就還是趁春暖花開去放馬砍柴吧。

那這些書是怎麼學來的?咱就以清代為例,先說說私塾蒙館的事。你家爹老子如果有錢,可以請個一對一的老師來專門收拾你,大概先從《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這些學起,不好好學,就用戒尺打手心,打得你像殺豬宰羊翻白眼,你爹疼得往心裡掉淚還得給先生點贊!

在清代考個秀才究竟有多難,比現在考個博士還難嗎?

普通家庭,孩子不用放牛的,可以去上“朋館”,就是大家湊份子辦的村塾或者義塾之類,交點學費就能去搖頭晃腦地“天地玄黃叫一年”了。

這裡所學的知識除了四書五經之外,還有《唐詩三百首》,古文則修習《古文觀止》旁及《綱鑑易知錄》等等。然後重點學習八股文法,次及詩,先習一韻,加至六韻,即為合格。如果你頭腦還算聰明伶俐,能學到這個份上,就算完篇。完篇是一個很正式的詞,平時別亂用,因為這時候你爹孃還得擺酒宴請先生,送禮敬,正宗的叫法是“完篇酒”,意思是,從此我家禿小子可以出去應考了!

你要去應考,可以稱為童生,想穿秀才的長衫,還有迢迢千萬裡。

在清代考個秀才究竟有多難,比現在考個博士還難嗎?

第一關,縣考關。共五場,知縣大老爺是主試人。第一場考《論語》、《大學》、《中庸》、時文一篇,《孟子》文一篇,還得寫試帖詩一首。頭場發榜,第一名稱為案首,如果您在十名之外,就請回家休息不送。

第二場考時文一篇,五經文一篇,試帖詩一首,不取者不得入第三場!第三場來的更是硬貨,先得上八股文一篇,還得來史論一篇,再加試帖詩一首,寫得不入知縣大老爺的法眼,您就拜拜了。

在清代考個秀才究竟有多難,比現在考個博士還難嗎?

第四場試雜作,律賦一篇,古近體詩數首!外加時文一篇,此時如果你還活著,並能完成這項任務,還得到了大老爺的首肯,恭喜你可以參加第五場,這場考的是時文起講之類,相對容易一點,最重要的是能蹭上吃終場飯了。縣官再小氣,也得給考生備飯或者點心,就是孤寒到讓你吃點自助餐,你也算是蹦到鍋沿上的米,值得為自己慶賀一番了。

第二關,府考關。這是知府主辦的考試,他把所轄各縣已經通過縣考的童生們召集起來考一回,規程還是像縣考一樣,整整五場!考完了發榜,榜上沒有您的大名,對不起!這次您不幸歇菜了。

在清代考個秀才究竟有多難,比現在考個博士還難嗎?

第三關,院考關。通過了府考你以為就是秀才了嗎?別急,還有院考等著你,這是學使組織的大考試,學使老爺任期三年,但是懶到只考取秀才兩次,第一次叫歲試,第二次叫科試。注意這裡有抄近道的人,如果您不幸錯過了府縣考試,倒是可以直接報名參加院試,只是需要一大堆的擔保手續,要“認保”要“派保”。如果沒有縣裡的學官派稟生給擔保,才高八斗的您,就只有在考場外哭的份。

院考試題為《論語》、《大學》、《中庸》題目八股文一篇,《孟子》題目八股文一篇,五言六韻試帖詩一首。

規定天不亮雞剛打鳴就入場(這需要一隻表現多麼穩定的公雞呀),在掌燈之前交卷。

在清代考個秀才究竟有多難,比現在考個博士還難嗎?

第二天就進行復試,或作起講,或作八股文兩大比,限香一寸。看來要的是思維敏捷的快刀手。

這重重險關都過了,如果您還能挺到發榜,發現自己高中了而不像範舉一樣瘋了,您真有定力!

需要鄭重聲明的是,古代也從來都不是一考定終身,中了秀才以為一輩子就是秀才嗎?為了防止你荒廢學業,以後每年都要重考一次,叫“歲試”,歲試合格者才能拿到考“舉人”的准考證。

在清代考個秀才究竟有多難,比現在考個博士還難嗎?

這樣千辛萬苦考出來的秀才,對於大多數人家都是祖墳上冒青煙,需要去含淚拜祭並告慰的。實際上秀才得到的特權很有限,可以穿長衫,當然暴發戶再有錢也不能穿,否則縣官打屁股。另外就是見縣官不用下跪,因為你有一肚皮的學問,他怕自己當不起。

真正想要改換門庭,你得繼續往上考,考上個舉人,那才算是大放光明(瘋了都能被人原諒),但那估計比現在考個博士難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