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麦积」麦积,文化旅游胜地(尤九成)

「生态麦积」麦积,文化旅游胜地(尤九成)

天水市麦积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之要冲,为甘肃省和天水市的“东大门”,是陇东南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和“花牛”苹果的故乡,也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全区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地貌兼具南秀北雄,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3.5%。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景色秀美,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是名副其实的陇上“小江南”。麦积区是羲皇故里、先秦故地,人杰地灵,数千年来,人才辈出。众多英雄豪杰、志士仁人均在这里留有历史痕迹,涌现出了前秦王苻坚、陇上名儒王尚概、现代教育的先驱潘世俊、进步人士王汝翼、实业家胡汝冀、爱国将军邓宝珊、革命先驱王承舜、北伐名将胡文斗、抗日名将王治岐、布衣将军徐国珍、革命烈士岳景宗等历史名人。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景区景点星罗棋布,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天地造化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为天水市旅游发展的核心区。麦积区是陇东南的交通枢纽和商埠“旱码头”。早在汉唐时期,这里就是货通南北、物济东西的地方,有“丝路商贸明珠”之美誉。陇海铁路、G30高速公路和310国道横贯东西,天水机场开通民航,天水至平凉铁路建成通车,宝鸡至兰州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开通运营,天水至平凉铁路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天水至静宁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四通八达。麦积区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新型建材等行业为主的区域工业体系,国家级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柯河工业园初具规模。麦积区,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海内外关注的目光,成为投资兴业热土和宜居宜游宝地。

一、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

麦积区之名,因境内有驰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而得名。麦积作为县级建置,历史甚为悠久。早在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秦武公伐邽戎,置邽县,为中国历史上设县之始,迄今已有2706年的历史。麦积区新中国成立前后为天水县。1949年8月,天水县解放。1958年12月,天水县并入天水市。1961年12月,天水市、县分设,恢复天水县建制。1962年7月县治迁北道埠。198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水地区和天水县,实行市管县体制,天水市升为地级市,设立北道、秦城两个县级区。2005年1月,北道区更名为麦积区,仍隶甘肃省天水市。

麦积区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伏羲在卦台山创画八卦,炎帝神农在神农山尝百草,轩辕黄帝诞生于东柯河上游轩辕谷,大禹带领百姓在导流山挖山治理渭河水患,秦人在秦谷放马滩屯兵牧马,并设置华夏第一县——邽县,老子在伯阳传经授道,三国时境内成为魏、蜀军队争夺的地域之一,东晋十六国起历代能工巧匠在麦积山开窟造像建成举世闻名的麦积山石窟,唐僧西天取经在社棠晒经台晾晒经卷,杜甫流寓东柯谷结草堂而居,吴璘在吴砦安营筑寨抗金兵,明清时三阳川、新阳镇手工纺织业兴起,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区境向陕北进军等重大历史事件,皆在境内发生。从夏至清,境内曾设过邽县、上邽、望垣、罕幵、临渭、新阳、绵诸、伯阳、秦岭、陇城等县及广魏郡(后改略阳郡)、三岔厅,孕育发华了祖脉文化、先秦文化、老子文化、前秦文化、石窟文化、三国文化、西游文化、杜甫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

一是以中华始祖三皇(伏羲、炎帝、黄帝)为代表的祖脉文化。麦积区境内发现的十多处仰韶、齐家文化遗址证明,至少在六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上古三皇人文始祖伏羲、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均有在麦积区境内生发、活动的足迹。上古三皇之首、龙文化创始人伏羲生于古成纪,其活动中心就在渭河上游今三阳川一带。地处渭南镇的卦台山,为人文始祖伏羲创画八卦之处。伏羲氏族以蛇为图腾,在与其他氏族通婚、融合的过程中,博采各部落图腾之特长,蛇图腾逐渐演变为“龙”图腾。后“龙”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象征,中华民族由此成为“龙的传人”。这里至今留有伏羲庙、龙马洞、分心石等遗迹。1981年,当地群众自发恢复卦台山伏羲庙祭祀活动后,一年一度举行民间祭祀伏羲活动,吸引海内外华人前来寻根问祖。1992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来天水视察,欣然题词“羲皇故里”。2006年5月,伏羲祭典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神农山(麦积镇永庆村东南)为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开创农耕文明之地,山下东柯河上游轩辕谷(今黄家峡)一带为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诞生地,与神农山相对的黄龙山(在麦积镇杨何村东)则为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栖息地。神农山古文化遗址发现的猿人洞、人类炭灰层、炎帝“祭天石”、原始人类墓葬等遗存证明,早在距今六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炎帝神农氏在神农山尝百草,辨“五谷”,发明“耒耜”,开创农耕文明,率部落登此山祭天。当地神农山、神农沟、神农谷、神农峡、神农洞、神农马踏石、神农饮马潭、神农圈野马坡等诸多地名,均与炎帝神农有关,印证着炎帝神农氏在街亭古镇神农山、黄龙山一带的活动足迹。

而东柯河上游轩辕谷,据《水经注》、清乾隆《直隶秦州新志》记载为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诞生地。据古籍记载,经考证街亭古镇轩辕谷、轩辕溪、刑马山(在伯阳镇)是轩辕黄帝的最早栖息地,堪称中华文明又一发祥地“炎黄故里”。炎帝和黄帝部落顺渭水移动,发展到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游,成为华夏族的前身,中华民族自称为炎黄子孙即由此而来。

二是先秦文化。商朝中后期,秦人西迁至西垂(在今礼县境内),境内遂成为秦人活动的地域。周孝王时(前891—前886年),秦人先祖嬴非子因在今放马滩一带牧马有功,被周孝王赐封为附庸,赐号秦嬴。此后,境内便成为秦人与戎人争夺的区域之一。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伐邽戎,设置邽县,确立在境内的统治,这是中国见于史载最早的县级行政建置。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扫灭六国统一全国后,因在今陕西渭南设下邽县,原邽县改称上邽。秦在境内孕育、崛起,进而雄踞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在此期间,秦人兼取华夏与羌戎文化之长,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并对秦汉文明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的先秦文化。

三是老子文化。春秋时期,老子骑青牛云游天下,以传经讲道经国济世,向西域开化。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天水籍最早的先贤名士尹喜辞去函谷关令,拜老子为师,追随西游的老子回到家乡伯阳龙山筑庵为庐,潜心修道,传承闻名中外的《道德经》五千言,自著《关尹子》九篇,境内至今留有柏林观、老子讲经台等遗迹。后人为怀念老子,将他修行的区域,以老子字号伯阳而命名。尹道寺、教化沟、牛涧里、老君庵、尹喜沟、尹家窑、尹家林、牛头河、卧牛山等地名遗存均与老子和尹喜有关。

四是前秦文化。东晋十六国时,战乱频仍,天水英雄四起。晋怀帝永嘉初年,晋室内讧,天下大乱,略阳临渭(今麦积区西北部三阳川)人蒲洪被族人蒲光、蒲突等部众公推为盟主,成为前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东晋永和六年(350年),蒲洪因应谶文“草付应称王”,改姓为苻。前秦王苻坚时,励精图治,任人唯贤,统一北方,成为十六国时期版图最大、国力最强盛的政权。境内涌现出了蒲洪、苻健、苻坚、苻融、苻登等以武功著称的人物,青史留名的就有前秦政权奠基者蒲洪,前秦皇帝苻健、苻登,前秦王苻坚,前秦重臣苻融等。

五是三国文化。三国时,境内为魏、蜀争战之地。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撤望垣县,设新阳县(治今新阳镇),属秦州天水郡。黄初二年(221年),从天水郡分置广魏郡,置临渭县。郡、县治所均在今社棠镇。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蜀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天水叛魏降蜀,境内归蜀。同年街亭兵败后复属魏。《直隶秦州新志》中认为街亭古镇(又称“街子”,俗称“街子口”)即是三国马谡失街亭处。20世纪80年代,街亭古镇曾出土过大规模的三国墓葬及珍贵文物。

六是麦积山石窟文化。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年)后,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战乱频仍,区境归属变化频繁,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秦、仇池、后秦、西秦、夏等割据政权占据。这一时期,民不安命,佛教在境内得以广泛流传。冀州人度杯至麦积山始开窟造像,麦积山佛事活动频繁,成为仅次于长安的佛教中心。南北朝时期,洛阳沙弥法生来麦积山造像立碑,西魏文帝皇后乙弗氏隐居麦积山修行,北周大都督李允信在麦积山建造七佛阁,南朝才子庾信为麦积山撰铭,给麦积山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七是西游文化。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玄奘法师由长安出发,沿渭水西行,前往印度取经,经社棠、马跑泉抵秦州。这里至今有晒经台、渗经寺等遗迹。

八是杜甫文化。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诗圣”杜甫流寓秦州,游历了太平寺、麦积山、西枝村,夜宿故友赞公土室,在族侄杜佐隐居的东柯谷八槐村柳家河结草堂而居,创作了自叙行程、咏物怀人、记录行程的《秦州杂诗》117首,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北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8年),在街子建立了东柯杜甫草堂,是国内所有纪念杜甫的祠庙中修建最早的一座。境内至今留存有甘泉古镇、甘泉、太平寺、诗圣阁、白水涧、砚洼台、八股槐、赞公土室、杜甫书房台子、西枝村、子美村等杜甫文化遗存,东柯谷八槐村还有杜佐的后代。

九是民俗文化。麦积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在地方语言、生产生活习俗、生辰婚葬、民间娱乐、手工制作、传统工艺、地方饮食等方面,麦积高抬、麦积陶艺等都表现出与其它各地不同的特征。

二、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与灿烂夺目的历史文化相辉映的,是麦积区秀美的山川风物。麦积区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东方艺术雕塑馆”麦积山石窟所在地,为全国优秀生态文化旅游区。境内奇峰竞秀、深谷流韵,山泉林地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自然、人文旅游点108处,国家、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6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5A级旅游区,卦台山、马跑泉公园、龙园为国家2A级旅游区。景区景点星罗棋布,有人文始祖伏羲创画八卦的卦台山、天水“第一洞天福地”仙人崖、享有“小黄山”美誉石门、九曲清幽曲溪胜景、荟萃珍奇物种小陇山植物园,还有许多天酿佳泉和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麦积烟雨、仙人送灯、净土松涛、石门夜月、香积积雪、曲溪燕舞、玉兰花香、东柯积翠等自然景观让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麦积区旅游资源丰富,形成了多层次发展的格局。风景名胜游有1982年12月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4个重点景区和街亭、甘泉寺、马跑泉等附属景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其中麦积山景区有麦积山石窟、麦积山植物园、瑞应寺、香积山、豆积山、天池坪、雕窠峪、三扇崖等景点;仙人崖景区主要景点有西崖、献珠峰、东崖、玉皇峰、南崖、仙人湖、净土寺、石莲谷,附属景点有罗汉沟、哭祷沟、象鼻崖、火箭山等。石门山景区分石门山和放马滩两组景点。石门山主要景点有石门五峰(麒麟峰、兴隆峰、皇天峰、斗姆峰、玉灵峰)、五阳观、映月湖、双龙峡、天柱峰、放马滩,附属景点有九门九道厢、三响瀑布、九女峰等。放马滩景区有秦谷、牧马滩、牧骑滩等景点。街亭景区有东柯杜甫草堂、街亭古镇、崇福寺、轩辕谷、神农山、黄龙山、千佛洞等景点及温泉度假村。曲溪景区以冷水河口为起点,向东依次有娃娃鱼口、窝窝滩、水獭崖、夹马槽、马场坝、河口、月牙崖、花园坝、乱石窟和观音殿等景点。

寻根问祖旅游卦台山景区有人文始祖伏羲创画八卦的卦台山,伏羲给部族成员封姓氏的封姓石(分心石),龙马负图出洞而使伏羲顿悟阴阳卦爻的龙马洞,以及以纪念伏羲等当地历史名人而修建的龙园;神农山景区有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开创农耕文明、祭天圣地神农山及活动地神农谷、神农洞等景点;轩辕谷(今黄家峡)景区有人文初祖轩辕黄帝诞生地轩辕谷等景点;黄龙山景区有黄帝栖息地黄龙山;伯阳古镇还有黄帝早期生活地刑马山。先秦文化旅游有放马滩景区秦谷、放马滩、牧骑滩、放马滩秦汉墓遗址及嬴秦封邑之地秦亭山、董家坪秦墓遗址等景点。老子文化旅游有伯阳古镇、柏林观、老子讲经台、尹道寺、卧牛山、卧牛观等景点。三国文化旅游主要有街亭古镇、崇福寺、改龙山、佛窑等。石窟文化旅游主要有麦积山石窟、罗汉崖摩崖造像、千佛洞,另外还有分布于乡村的碧莲洞石窟、佛洞沟石窟等。西游文化有晒经台、渗经寺等景点。杜甫文化旅游有甘泉古镇、太平寺、诗圣阁、白水涧、砚洼台、八股槐、赞公土室、杜甫书房台子、西枝村、子美村等景点。

生态旅游有麦积国家级森林公园,东岔镇桃花沟省级森林公园,三岔镇碧峪省级森林公园、金龙山省级森林公园,党川镇麦草沟自然保护区,利桥镇百花景区、龙门景区。

宗教旅游主要有麦积山瑞应寺、仙人崖灵应寺、龟凤山云光寺、卦台山伏羲庙、凤凰山东岳庙、吴砦城隍庙、石门山五阳观、导流山真武观、云雾山净乐宫、柏林观、净土寺、交龙寺、太平寺、朝阳寺、崇福寺、渗金寺、柳林寺、龙槐寺、兴国寺、演营寺、文昌阁等。散布于各乡镇、犹如繁星点缀的寺观庙宇达100多处。

城市景观游有马跑泉水上公园、北山公园、青牛园、翠湖公园。现代农业旅游有中滩镇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温泉洗浴旅游有街亭温泉。农家乐旅游有以麦积镇后川为代表的国家级农家乐知名品牌。

节会、庙会旅游有一年一度的麦积区正月十三社火汇演、街亭古镇崇福寺“上九”会、甘泉古镇正月十五社火节、伯阳镇桃花节,以及卦台山、麦积山、柏林观、云雾山、龟凤山、导流山、凤凰山等寺庙、道观一年一度举办的庙会文化活动。

麦积区的魅力和优势是文化,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麦积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抓住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重点的文化战略平台,坚持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旅游与区域产业开发融合、文化传承创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深度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推进以中华始祖文化园、麦积山文化旅游区为支撑的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启动实施了全国养老示范基地、苏艺园林生态农业观光园、天水黄河雕漆文化产业园、麦积山温泉度假酒店、麦积街子古镇文化影视区、琥珀旱地生态农业产业园、麦积山自驾车营地、麦积山游客集散中心暨影视产业区、秦风民俗园、百花小镇、峡门风情小镇、利桥镇红崖河漂流等文化旅游项目,文化产业与现代旅游深度融合,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2014年6月,麦积山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麦积区被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全国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组委会评为“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城市。2016年10月,麦积区入选国家旅游局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8年5月,在第十四届中国(深圳)文博会主题活动文化成就旅游品牌高峰论坛暨优质文旅项目推介会上,麦积区被评为“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尤九成)

「生态麦积」麦积,文化旅游胜地(尤九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