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在羌族人民心中的“羊角花”——羌绣

盛开在羌族人民心中的“羊角花”——羌绣

进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有一座位于群山沟谷之间的县城——理县。这里集合了桃坪羌寨、木卡羌寨、古朴羌族村落休溪等,蕴藏着悠久羌族历史文化的景点,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羌族人民最引以为傲的羌绣就成了对外的形象代言人。

而我们这次探访的桃坪羌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建筑群,享有“天然空调”美名。这里有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迷的东方古堡”。

盛开在羌族人民心中的“羊角花”——羌绣

走在这座古老的寨子中,映入眼帘的是斑驳的墙面上挂着色彩鲜艳的刺绣小玩意儿,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桃坪姑娘的拿手绝活——羌绣。

羌族的刺绣和其它的刺绣有着很大的区别,羌绣主要是一种挑花艺术,是以观察自然、改造自然为前提,采用传统编织刺绣技艺,用图案的形式显现出来,是羌族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盛开在羌族人民心中的“羊角花”——羌绣

早在明清时代,刺绣已在羌族地区盛行,后来挑花也逐渐普遍。

由于羌族姑娘从小就喜欢学习羌绣,从而学成了精于手工的传统。到了出嫁的时候,姑娘们一定要尽其所能绣出几件最好的嫁衣,最好的云云鞋和最好的鞋垫,否则会被男方轻视。所以,羌绣能历经一千多年历史而传承至今,而且精美绝伦,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对象和收藏品。

盛开在羌族人民心中的“羊角花”——羌绣

在桃坪羌寨,随处可见穿着民族服装的羌族人,衣服上漂亮精致的图案,大多为手工刺绣,这些刺绣在羌族的历史上可谓是源远流长。羌族刺绣,是农村妇女在劳动间隙完成的民间工艺品,而如今的羌族人,大多还都保持着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的习俗。

妇女从头到脚均有羌绣点缀。羌绣多以粗布,棉线缀成黑底白纹,再绣有各种图案。颜色强烈对比,却十分的和谐。其中挑花和刺绣,是羌族妇女的拿手好戏。这些色彩艳丽明快、图案古朴精美的绣品,无论是点缀服饰还是装扮居室,都显得秀美而大方。

“此情有景道不得,羌姑刺绣在前头”,你在羌寨听到这样的话一点都不夸张。羌绣是活着的具有灵性的景观,作为骁勇善战的羌族,在刀光剑影中开放出的温柔的花,一直鲜艳在羌族人的生活中。

盛开在羌族人民心中的“羊角花”——羌绣

这里还设有一个3层的羌绣文化馆,除了可以参观和购买到品质最棒的羌绣工艺品,了解到最全面的羌绣知识,还可以亲身体验一番羌绣的魅力。

盛开在羌族人民心中的“羊角花”——羌绣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这排憨态可掬的羌绣毛绒小象,小象身上的刺绣工艺非常复杂和精致,是上海医药和羌寨联合出品,据说还是限量发售的。而说到关于这只小象的背景,不得不提到这项非常成功的计划——羌绣帮扶计划。这是“5·12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之一。

理县当年作为重灾区,也是中国32万羌族儿女的聚居区,古羌文化正面临生死存亡之际。“羌绣”是留存至今最为鲜活生动,与羌人生活最为密切,其构图、配色、针法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使羌绣具备了融入现代人生活领域的必要条件,羌文化也籍此载体得到发扬和传承。

盛开在羌族人民心中的“羊角花”——羌绣

羌族古代服饰中以“披毡”最具特色,毡的制作工艺远比制作纺织毛布简单,其年代要有3000年了。

盛开在羌族人民心中的“羊角花”——羌绣

羌族妇女的服饰比较鲜艳,她们多穿蓝色或绿色的花边长衫,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戴黑色头帕。.女子衫长及踝,领镶梅花形银饰,襟边、袖口、领边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绣花围裙与飘带,腰带上也绣着花纹图案。

盛开在羌族人民心中的“羊角花”——羌绣

盛开在羌族人民心中的“羊角花”——羌绣

盛开在羌族人民心中的“羊角花”——羌绣

云云鞋和绣花围腰都是羌族刺绣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另外还有藏式统包、挎包、帽子、氆氇、毡子、褥子、壁挂等,也都精美绝伦。

盛开在羌族人民心中的“羊角花”——羌绣

盛开在羌族人民心中的“羊角花”——羌绣

如果你是个首饰控,那这里还有各种精致图案刺绣的耳环、手镯项链等饰品,造型大多比较夸张,但因为是手工制作,每一款都是独一无二的,搭配民族风的服装也别有一番风情。

盛开在羌族人民心中的“羊角花”——羌绣

除了传统的羌绣工艺表现形式,好看的图案纹样也被印在了手机壳上,鲜艳的色彩对比鲜明,看起来非常时尚和特别。

盛开在羌族人民心中的“羊角花”——羌绣

羌绣蕴涵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羌族的挑花刺绣工艺是羌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积累而成的。羌族妇女从小就耳濡目染,从不曾有过正式的训练,就这么一代一代的往下传。羌绣完全成为羌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了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羌族妇女一针一线绣出的羌绣产品,是表达这一情感的理想载体,是灾区人民和各界爱心人士情感连接、情感互动的纽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