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 从苦难中走来

杨 正 平

清晨,我从高楼的窗户向外望去,满眼是绿,满眼是新,满眼是情。清澈宁静的乔庄河水缓缓西流,沿河两岸幢幢楼房在晨曦中显得格外庄重和谐,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一座丰腴富饶的城市。

青川县是“5·12汶川地震”的极重灾区。地震后我两次进驻青川,参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回眸十年,竟在瞬间。那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给青川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遥望远方,思绪万千,地震发生时的惨况和抗震救灾的生死博弈场景历历在目;众志成城、浴火重生的灾后重建精神,令人永生难忘。若不是亲身见证者、知情者、建设者,很难相信眼前这座生态园林城市,在遭受过巨痛后,还是那么苍翠挺拔,还是那么英俊潇洒,还是那么充满活力。

地处秦岭南麓龙门山脉尾部的青川县,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自然条件恶劣。“5·12”汶川地震使青川成为极重灾区,山崩地裂,房屋倒塌,道路交通中断,电力和通讯严重破坏,人员伤亡惨重,数万人无家可归。我们每个人的心,与灾区人民一起跳动。地震后的第五天我前往青川。当天上午十时左右,市纪委值班室接到青川县纪委的告急电话:“县纪委监察局办公楼在余震中整体垮塌,委局机关干部的住房,有的倒塌、有的严重受损不能居住,所有吃的、穿的、用的都无法抢出,求助市纪委急送一些生活和工作必需品。”市纪委领导决定由我运送救灾物资去青川,慰问县纪委监察局的干部职工。我很快与市指挥部取得联系,落实一辆志愿者的大卡车,装满木板、帐篷布、锅碗、棉被、衣服、药品、矿泉水、方便面及临时办公用品等急需物资。装车后已是中午十一点多,我和两名司机带上几袋饼干、几瓶矿泉水立即动身启程。走绵广高速经竹园、凉水、翻酒家垭至青川县城。这段公路在地震中多处垮塌,虽有专业队伍和人员及时抢修,通行仍是十分困难。一路上,运送救灾物资的大卡车,奉命抢险救灾的部队车辆、医疗队、志愿者、返乡人员、学生、警察,人多车涌,走走停停,到达县城卸完车已是深夜。考虑公路随时可能垮塌受阻,便连夜返程,回到广元已快天亮。

当时的青川,四处伤痕累累,满目断壁残墙,街头、河边、路旁搭满帐篷,遍地一片混乱,灾民极度恐慌。上午还我没回到办公室,又接到市纪委书记电话,问我“如还没回广元,就留在青川负责灾区救灾物资的监管工作。”灾情就是命令,接受新的任务后,收拾了简单日常用品就动身。考虑到公路难行,决定走水路从白龙湖坐船至木鱼进入青川。本单位司机王忠开车送我到三堆镇,提前联系好的快艇船早在白龙湖码头等候。坐在船头,面对绿水碧波,仰视漫山绿树,心情本可爽快起来,而头天的所见所闻让我总是闷闷不乐沉默无语。下船后,我手提行李包爬上一段坡地弯路,搭乘路边一辆摩托车去木鱼镇,在救灾指挥部临时帐篷里吃下一碗方便面,再匆匆赶车前往县城。

灾后的青川,救灾工作千头万绪。救人、排险、安置灾民、供应生活用品、发放救灾物资、安排外地救援人员,县里所有同志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地工作。指挥部大院里有一位中年妇女,一大早主动出来清理垃圾打扫卫生,天天风雨无阻,令人感动。我主要负责督察组的工作,代表市纪委对救灾物资加强监管,每天去乡镇或城区各救灾物资收放点,检查物资分发情况、协调处理突发问题,下午五点之前向市指挥部上报数据,任务异常繁重。好在县指挥部统一安排到督查组工作的几位同志,多是从各机关单位抽调的年轻干部,还有大学生志愿者,激情高涨、肯跑能干、听从指挥,干起事来得心应手。

尽管已是春夏之交季节,地震后的青川白天闷热难解,晚上却冷得发抖。起初我被安排住在青川中学操场的帐篷里,后来这里要腾空集中安排外来医疗队,指挥部要求各单位自找地方自搭帐篷,我也随同县纪委的同志去了井家沟。县城距井家沟约二三公里,那段时间几乎夜里天天下雨,早出晚归极不方便,也感到疲惫不堪。住了十天左右,干脆住回督查组工作的帐篷。晚上下班人走了,几张桌子并在一起当床板,简单方便照样睡得香。一个多月以后,指挥部建起伙食团,帐篷改建为板房,条件逐渐开始好转,我又同时兼顾做好联系孔溪乡的救灾工作。孔溪乡是市纪委监察局联系的受灾乡,因委局机关人手紧便抽回了以前安排的同志。我每周要抽出几天时间去孔溪,与市外事办派来的黄燎副主任一起住在小河沟的帐篷,白天事多劳累,夜间蚊子乱飞,知了、青蛙、癞蛤蟆撕心裂肺地吼叫伴随哗哗的流水声,犹如同台合奏的村野小夜曲,吵闹得让人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八月下旬济南猛虎师部队撤离灾区,我才与市里派驻青川县的其他同志统一回到市里。

在非常时期赴灾区工作,也是人生难遇的一段特殊经历。回到广元,市电视台做过一期专访节目,让我谈谈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的感受,我一口气说出几个“刻骨铭心”:青川灾情惨重程度,令使我刻苦铭心;受灾群众地震后的生活艰苦程度,令我刻苦铭心;青川干部忘我奋战的工作激情,令我刻苦铭心;外来服务和援建的自愿者、大学生、部队官兵的无私奉献精神,令我刻苦铭心……

地震后的青川一片废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央决定浙江对口援建青川,济南部队进驻青川抗震救灾,全国各地志愿者纷纷奔赴灾区参与救援。温家宝总理四次到青川看望受灾群众、视察灾后重建工作,给予灾区人民极大的鼓舞和信心。灾后重建任务特别常艰巨。为推进“三年任务两年完成”,2010年6月,市委政府成立“青川县城灾后重建推进领导小组”,我作为派驻青川工作组的队员,一去又是整整半年。这时地震已经过去两年,重建工作初见成效,道路、通讯、水电完全恢复,我们的食宿和工作条件相对改善。督导重建进度、监督项目推进、核查违规违纪问题,是我们的重要工作职责。工作组共十三名同志,其中有一位是团市委选派的来自山西的青年志愿者小吴。十三人就是一个小集体、小团队,工作同心协力尽职尽责,生活相互关照苦中有乐。休息时常一起登上高家梁众览乔庄县城、去大沟里游泳、学校操场打球。 在青川工作半年时间,见证了青川人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天大困难能战胜”豪言壮举;见证了青川县干部群众不怕牺牲、勇于拼搏的工作热情;见证了浙江援建者“晴天抢着干、雨天巧着干、晚上挑灯干、双休日加班干、合理安排科学干”的实干精神;见证了青川县日新月异的重建变化。重建房、联建房、还建房、廉租房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受灾群众陆续搬进新房,恢复正常生活。

青山绿水,川俊峰秀。青川,一个亲切温馨的名字,在我心灵深处刻下永恒烙印。十年里,我已记不清多少次走进青川,每去一次、每到一地,崭新的发展变化总会使我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启迪。2015年我已调至新的单位工作,有机会再去青川,走广甘高速公路仅一个小时即可到达县城。晚上住老县城兴平饭店,夜幕降临淅淅细雨,我邀请县纪委几位老友,饮茶相聚,忆旧叙情,难忘地震灾难给青川造成的惨痛损失,难忘地震后两次在青川工作期间大家对我的关心与帮助,难忘在那特殊工作环境之下同生死共患难的兄弟般情谊。去年四月,陪北京和成都几位作家“重走灾区”,走过沙洲幸福岛、板桥农业示范基地、孔溪工业园区、张家沟初心谷、阴平新村、青溪古镇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无不为灾区的巨变赞叹不已。八十高龄的著名作家石英先生精神饱满,兴致勃勃,还为青川挥笔题字“绿水青山,寻梦青川”。

转眼过去十年,地震蒙在心里的阴影虽已散去,深藏的那份牵念却不会消除。今年四月又去青川,我特意步行从老城原县委政府大院步行到小坝新青川酒店。城市区域扩展了四五倍,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道整洁,花团锦簇,绿树成荫;感恩桥、感恩墙、感恩塔和人民广场、木牍广场、人民广场等城市建筑,突出感恩奋进主题,设计精美,独具特色,寓意深刻。傍晚,我沿乔庄河行走,堤岸宽阔,街灯明亮,休闲散步的市民,春风得意,脸上洋溢出自信与祥和。熬尽苦难迎来黎明,从痛苦中站立,从奋斗中崛起,大难之后必有后福。辉煌与光明、成就与丰碑,凝聚着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书写出人间大爱与真情。十年挥之即去,青川依然美丽,青川人民永远幸福安康。

【以此文献给“5·12汶川地震”十周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