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学化,该如何治理?听听这位老师的建议

最近几年,教育部明令禁止的“双语教学”“数学计算”等课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幼儿园的招生海报上。

很多家长把公立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转到了私立幼儿园,“因为私立幼儿园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前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是个体终身发展的起始与奠基阶段。三四岁的孩子是否应该开始学习语数外?这一问题不仅使年轻家长感到迷茫,也让学前教育深陷两难境地。

幼儿园小学化,该如何治理?听听这位老师的建议

对于幼儿园小学化这一社会现象,该如何治理?今天,我们一起听听全国人大代表王家娟有哪些建议——

幼儿园小学化,该如何治理?听听这位老师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王家娟对于这样的超前教育一直持反对态度。在她看来,过早开发儿童大脑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发展。

王家娟的这一想法,与教育部近期下发的《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非常契合。通知明确规定,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要坚决予以禁止。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择校热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幼儿园总不能玩三年吧?再说了,现在的小朋友都特别聪明,早点学东西还有助于智力开发,关键是教什么。”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张浩芳说出了一些家长的心声。

多位小学教师告诉记者,部分小学尤其是重点小学会设置难度极大的幼升小考试,如果幼儿不学习小学知识就无法应对考试。而且,即使幼儿园不教,家长转而寻求教育培训机构,反而催生了幼小衔接班的火爆市场。

周云是河北省邯郸市某小学一年级教师,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现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的难度远超大家想象,如果孩子没有相应的基础,很难从轻松的幼儿园环境转换到紧张的小学生活中。

广东省深圳市某小学一年级教师许飞将拼音学习比作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瓶颈期”,因为时间紧任务重。“现在一年级采用的是新部编版语文教材,新教材中第一个单元先学习识字,然后才开始学拼音。按照课程要求,拼音教学是两个单元,大概一个月就要学完,孩子们往往很难适应。”许飞解释道。

周云在接受采访时说,学生入学时的基础各不相同,有基础的孩子在幼升小阶段过渡得更容易,不仅学起来更快,适应能力也会更强,而零基础的学生则会明显感到吃力。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发现,有的地方为了追求升学成绩,让教育政绩更好看,地方教育部门不愿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依旧采取“锦上添花”的方式配置教育资源,保留重点校。

“其结果必然是由于学校办学质量差距大,家长希望孩子进好小学,由此催生幼升小择校热。好的小学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知识测试,为让孩子进好学校,家长也就不得不对孩子进行小学化教育。”熊丙奇说。

幼儿园小学化,该如何治理?听听这位老师的建议

部门规章难阻超前教育

王家娟去幼儿园作调研的时候,恰好遇见老师给孩子们讲《小马过河》的故事。于是,她就问孩子们:“小马该怎么过河啊?”

“让我爸爸开车带它绕过去。”

“我可以把我们家的水盆借给它,它可以坐着划过去。”

“它可以搭桥过去。”

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回答,让王家娟印象深刻,也更加坚定了她反对超前教育的决心。

“拼音学到单韵母、声母、整体认读音节,数学是二十以内的加减,还有空间思维和找规律,英语要求认识 26个字母、学习日常口语。”广东省汕头市一家幼儿园教师王洋告诉记者,拼音、算数、英语是每个幼儿园的标配课程。在王家娟看来,我国现行的学前教育内容过早地占用了孩子的大脑空间,抑制了孩子的思维发展,使得我国儿童普遍缺乏创新能力。

对于教育部下发的通知,王洋和同事都非常关注。对于通知的要求,他们都很赞同,但对于通知的效果如何,则持观望态度。

在此之前,教育部曾经多次发文纠正幼儿园教授小学知识的行为。然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趋势仍然不见好转。

对此,熊丙奇认为,治理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的艰难过程,反映出我国依法治教的困境:治理教育问题多依据部门规章,但部门规章效力有限使得治理力度打了折扣。

熊丙奇注意到,教育部之前出台的一系列部门规章,对体制内的幼儿园有较强的约束作用,但对社会培训机构开展的小学化培训项目却未进行治理。此次下发的通知把社会早教培训机构也纳入治理范畴,从规章角度消除了治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盲区,是个很大的进步。

“然而,部门规章的作用有限,不足以解决当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治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超前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此外,如何对无证无照的早教机构进行监管,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熊丙奇说。

幼儿园小学化,该如何治理?听听这位老师的建议

依法治教是根本解决方法

多年来,王家娟一直致力于推动学前教育立法工作。在她看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之所以无法实现有效治理,根源在于缺乏法律规制。

“义务教育阶段有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阶段有高等教育法,唯独学前教育这个阶段没有相应的法律。大量的学龄前儿童在没有法律的保护下完成了学前阶段教育,这是非常不公平的。”王家娟说。

王家娟提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或学校,在违反义务教育法时会依法受到惩处,极大程度地保障了学生的利益。而学前教育由于无法可依,即使存在违规超前教学也只是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批评、警告,没有实质性打击。与既得利益相比,通报批评显得不痛不痒,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屡禁不止,也就不足为奇。

近年来,出台学前教育法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却迟迟不见行动。究其原因,熊丙奇认为,确实有一些难点需要考虑。

“幼儿园去小学化,需要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培训教师的经费从哪里来?禁止早教机构进行小学化教育,如何防止早教机构卷款而逃?这些都是立法必须考虑的问题。”熊丙奇说。

困难有很多,但却不能因此而停下立法的脚步。

“应当制定学前教育法,这也是发达国家治理超前教育、维护基本教育秩序的经验。针对现实中愈演愈烈的超前教育问题,只由行政部门发文进行治理,给人的感觉是,这只是在应对舆论,而并非要真正解决问题。这样的治理只会停留在文件层面,而难以落地。”熊丙奇认为,部门规章的效力有限,只有依法治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熊丙奇直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之所以成为多年难以治愈的顽疾,与早教机构游离于监管之外有着很大关系。

“对教育培训,我国强调前置审批,要求既要有办学许可证,又要有营业执照,这看上去很严格,可以保障培训机构的培训资质。可是,由于审批、注册门槛高,有的机构办不出办学许可证,干脆选择无证无照或者有照无证经营。”熊丙奇说。

熊丙奇认为,应当改革现行的审批制度,建立更加合理的监管体系,把所有的培训机构都纳入治理范畴。

熊丙奇建议,实行“工商注册+教育培训备案+风险准备金”制度,降低早教机构的准入门槛,将游离在外的“黑机构”纳入监管,这样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对所有培训机构进行有效监管,一举两得。

相关链接

广东禁止幼儿园小学化教育模式

8月1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提出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各项要求。《方案》指出,幼儿园要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完善科学的长效机制。通过自查摸排、全面整改和专项督查,促进幼儿园树立科学保教观念,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切实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促进全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对于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小学在招生入学中面向幼儿园组织测试等行为的,将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河南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

8月6日,记者从河南省教育厅获悉,为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河南省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方案》已经印发。河南省将自即日起到2019年6月底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

河南坚决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坚决纠正幼儿园为幼儿布置小学内容家庭作业、组织小学内容考试测验的做法。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

河南省教育厅还明确提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无证幼儿园治理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牵头建立“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黑名单”、招收不足学龄幼儿教授小学内容的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以及“非零起点教学”现象突出的小学“黑名单”等。这些“黑名单”将对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贵州省将对幼儿园开展专项治理

8月7日,贵州省教育厅发布《贵州省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方案》,方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为防止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及强化知识技能训练等“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对全省范围内所有公民办幼儿园、公民办小学及涉及幼儿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检查。

根据专项治理方案,对存在“小学化”现象的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严肃查处。对限时整改不到位的要责令停止办学直至整改到位。在各级各类幼儿园评估中,发现“小学化”现象的一票否决。

海南省出台方案叫停幼儿园小学化

海南省教育厅8月9日出台《海南省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将通过自查摸排、全面整改和专项督查,促进幼儿园树立科学保教观念,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切实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实施方案》明确,幼儿园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幼儿教材采用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对于幼儿园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家庭作业、组织小学内容有关考试测验的,要坚决予以纠正。

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市县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来源:法制日报、新华网、中国广播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